戲劇場面

戲劇場面

一個戲劇場面,一般只表現一個局部的事件或動作。場面轉換的內在邏輯,依據於動作和事件的變化及其發展。在大部分劇作(特別是19~20世紀法國劇作)中,場面的劃分是以人物的上下場作為標誌的,因為場上人物的出沒更迭,總會帶出新的行動,把情節推進到另一個發展階段。但也有的劇本,儘管場上人物進出頻繁,由於動作和事件沒有變化,因此在結構上仍屬於同一場面的範疇。

定義


戲劇場面
戲劇場面
戲劇結構的基本單位。指在一幕戲或一場戲內由人物的一定行為動作構成的各個生活畫面。

分類


戲劇場面按其在劇中的作用、性質和表現形式,大致分以下幾種:
① 主要場面與次要場面。主要場面指與表現主題、主要人物性格、人物關係和情節發展有關的部分;次要場面一般用於介紹次要人物性格,烘托背景、氣氛,過渡時間、空間,引進、連接主要場面。次要場面亦稱穿插性場面,它有時出現於兩個主要場面之間,有時也穿插在一個比較長的主要場面中間,起調節作用。
② 明場與暗場。凡通過演員在舞台上直接表演,通過視覺形象可供直觀的戲,統稱為明場;不在舞台上直接出現視覺形象,由人物在台詞中敘述交代,或通過幕後的音響效果,基本上訴之於聽覺形象的戲,稱為暗場
明場戲與暗場戲的選擇處理,和戲劇場面的主次劃分以及舞台形象特殊的審美要求有關。劇中的主要場面,一般都作明場處理,次要場面或有礙於舞台表演的情節場面,則作暗場處理。
③ 必需場面與高潮場面。“必需場面”是19世紀末法國著名戲劇批評家沙珊提出來的,主要指劇作者通過懸念造成觀眾期待以後,為滿足觀眾期待而設置的一場戲,一般出現在情節、衝突發展到臨近小高潮或高潮場面之前最緊張的危機時刻。由於它靠近高潮,因此兩者在概念上容易混淆。必需場面是人物行動上極其激烈的一場遭遇戰,而高潮場面是決定全局勝負的最後一次決戰。如H.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全劇讓觀眾最擔心的是柯洛克斯泰的信是否會落到海爾茂手裡,因此,第三幕中海爾茂拆信以後與娜拉的衝突,就是全劇的必需場面,而到女僕送進柯洛克斯泰第二封信,夫婦最後決裂,則是全劇的高潮。英國戲劇理論家阿契爾對沙珊的“必需場面”的理論作了進一步的引伸和發展,把它分為邏輯性的必需場面、戲劇性的必需場面、結構性的必需場面、心理性的必需場面、歷史性的必需場面。
關於“必需場面”的理論,解釋雖不統一,但它們對如何根據劇本的內在邏輯和觀眾的心理要求來安排戲劇場面,對理解所謂主要場面,是有參考價值的。
④ 戲劇性場面與抒情性場面。戲劇性場面主要指衝突尖銳、情節緊張、變化激烈、鬥爭處於白熱化的場面;抒情性場面是人物處於極度激動、興奮、緊張或內心充滿激烈鬥爭情境下抒發感情的場面。兩者時常相輔相成,緊密相聯,甚至同時出現。如田漢的《關漢卿》中,關漢卿與朱簾秀互明心跡的一曲“雙飛蝶”,老舍的《茶館》高潮場面中3個老人祭奠自身等場面,都達到了戲劇性與抒情性的高度結合。
《茶館》最後一幕戲中三個老人祭奠自身的劇照
戲劇場面作為劇本情節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既要求有自成起訖的完整性和節奏感,又要求相互之間的連貫性。如《哈姆雷特》第三幕,哈姆雷特與莪菲莉雅的一場戲,對話雖然只有十幾句,但卻清楚地表現了劇中人物關係的微妙變化,哈姆雷特對莪菲莉雅由信賴到發現她被人利用后憤慨、失望、疏遠,這是一個完整的戲劇場面,表現了一個戲劇動作從發生、發展到變化轉折的過程,在全劇的情節發展中,起到了加劇哈姆雷特與克勞迪斯衝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