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熊掌

扒熊掌

熊掌是一種滋補品,有除風健脾胃、御風寒、益氣之功效,是我國古代八珍之一。熊掌含有脂肪43.9%,粗蛋白55.23%,總氮為8.83%,灰分為0.94%,蛋白質水解產生17種氨基酸,前、后掌各部位氨基酸總加和量,由高到低的順序是真皮>表皮>皮下結締組織.前掌略高於後掌,但無明顯差異。表皮氨基酸含量最多的是谷氨酸甘氨酸、絲氨酸、亮氨酸、天門冬氨酸。熊掌味美和豐富營養,與所含多種氨基酸密切相關。

內容介紹


熊掌為黑熊或棕熊的足掌,經干制而成的。熊掌多連皮帶毛,並有前後掌之分。前常較小,長約15~20厘米,掌花明顯,膠質多,掌面較寬肉質較香,氣腥不臭。后掌較長,長約20~30厘米,掌花不明顯,掌面較窄,氣腥略臭,質量不及前掌。其品質以寬大、厚實、身干、氣腥而不臭者最佳。
《紅樓夢》第53回“烏進孝進租”時的進物單上,有“熊掌二十對”的記載,此處熊掌即為“扒熊掌”,烹制后獨具特色,深受美食家歡迎和讚賞。

所屬菜系


豫菜

主要特點


汁白肉爛,味厚掛唇,為八珍之一。

製作材料


主料:
熊掌2500克
輔料:
乾貝50克,火腿100克,冬筍200克,香菇(干)70克,鵪鶉蛋500克,
調料:
鹽5克,黃酒40克,薑汁3克,小蔥2克,醬油6克,豬油(煉製)100克,姜15克,味精3克

製作方法


(圖)扒熊掌
(圖)扒熊掌
1. 先將干熊掌用冷水浸泡2 天左右,使之初步回軟;
2. 再用熱鹼水刷洗乾淨,去掉油膩和臟物;
3. 用清水洗一遍,放入冷水鍋中煮沸半小時,再慢火燜兩小時;
4. 撈出放入溫水中褪盡毛,除去掌底的一層老皮,洗凈放在盒中;
5. 洗凈的熊掌中加蔥、姜、黃酒、花椒、清水上籠蒸至八成爛(約1~2小時);
6. 從掌背開刀取出指骨(注意保持完整形狀),然後換水,另加調料上籠蒸透即可;
7. 在蒸制過程中,要多換幾次水和調味品,以除去異味,增加美味;
8. 將發好的熊掌用水氽兩次,然後用湯殺一下撈出;
9. 將乾貝上的老筋剝去,洗去泥沙,放入容器中,加料酒、薑片、蔥段、高湯,上屜蒸2~3小時,能展成絲狀即為發好,並用原湯浸泡待用;
10. 熟火腿切片;
11. 冬筍削皮洗凈,切片;
12. 香菇浸發,去蒂,洗凈,備用;
13. 鵪鶉蛋洗凈,入鍋煮熟,備用;
14. 雞腿、豬肘子分別蒸熟備用;
15. 熊掌稍涼后,用刀片成3厘米厚的卧刀片(不能切斷掌趾),與火腿片、冬筍片、香菇插花碼在碗里;
16. 乾貝去腰骨洗凈,放在熊掌的兩側,熟雞腿、熟豬肘子、蔥段、姜塊放在上面,兌入精鹽、味精、黃酒和清湯1500毫升,上籠蒸2 小時;
17. 下籠后,潷出湯汁待用,將熊掌輕輕擺到鍋墊上,乾貝仍放在熊掌兩側,去皮的鵪鶉蛋用竹籤扎些眼,圍放在熊掌乾貝的周圍,用盤扣好;
18. 鍋放火上,下入熟豬油,油五成熱,兌入清湯和原汁湯、薑汁,放入鍋墊,先旺火后小火扒至汁濃;
19. 去掉盤,拿去肘子,雞腿、蔥、姜,用漏勺托住鍋墊,將熊掌、乾貝、鵪鶉蛋按原樣扣入扒盤中,將鍋內湯汁澆在熊掌上即成。

製作要訣


1. 烹制此菜關鍵在於漲發;
2. 需準備雞腿4隻約400克,豬肘子750克,作蒸熊掌時蓋在熊掌上面。

健康功效


扒熊掌
扒熊掌
熊掌是一種滋補品,有除風健脾胃、御風寒、益氣之功效,是我國古代八珍之一。熊掌含有脂肪43.9%,粗蛋白55.23%,總氮為8.83%,灰分為0.94%,蛋白質水解產生17種氨基酸,前、后掌各部位氨基酸總加和量,由高到低的順序是真皮>表皮>皮下結締組織。前掌略高於後掌,但無明顯差異。表皮氨基酸含量最多的是谷氨酸、甘氨酸、絲氨酸、亮氨酸、天門冬氨酸。熊掌味美和豐富營養,與所含多種氨基酸密切相關。祖國醫學認為,熊掌性平,味甘,入脾,胃經,是一種名貴的大補食品。《日華本草》記載熊掌“食之可御風寒,益氣力,《醫學纂要》上也有熊掌能“滋補血氣,祛風去痹”的記述。

食用要忌


吃完后不宜馬上喝茶,也不宜邊吃邊喝茶。

營養成分


成分名稱 含量
水分(克) 63.9
能量(千卡) 204
能量(千焦) 987
蛋白質(克) 27.3
脂肪(克) 8.8
膽固醇(毫克) 95
維生素A(毫克) 9
視黃醇(毫克) 10
硫胺素(微克) 0.02
核黃素(毫克) 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