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川白芷的結果 展開

川白芷

川白芷

川白芷,四川省遂寧市的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川白芷為一常用中藥,有祛風,燥濕,消腫,止痛。主治頭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癬。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收載的458個成方製劑中,有43個含有白芷,占所載成方總數的94%。遂寧素稱“中國白芷之鄉”,是川白芷的道地產區,有著傳統栽培歷史。

2008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川白芷”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色


形態特徵

川白芷
川白芷
川白芷根呈長圓錐形,條粗壯,體重,質堅實,斷面的放射狀紋理及棕色油點明顯,香氣濃郁。
川白芷是傘形科植物杭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1.5米。根長圓錐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數較大的皮孔樣橫向突起,略排列成數縱行,質硬較重,斷面白色,粉性大,有分枝,徑3-5厘米,徑及葉鞘多為黃綠色,有濃烈氣味。莖基部徑2-5厘米,有時可達7-8厘米,中空,有縱長溝紋。基生葉一回羽狀分裂,有長柄,葉柄下部有管狀抱莖邊緣膜質的葉鞘;莖上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輪廓為卵形至三角形,長15-30厘米,寬10-25厘米,葉柄長至15厘米,下部為囊狀膨大的膜質葉鞘,無毛或稀有毛,常帶紫色;末回裂片長圓形,卵形或線狀披針形,多無柄,長2.5-7厘米,寬1-2.5厘米,急尖,邊緣有不規則的白色軟骨質粗鋸齒,具短尖頭,基部兩側常不等大,沿葉軸下延成翅狀;花序下方的葉簡化成無葉的、顯著膨大的囊狀葉鞘,外面無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直徑10-30厘米,花序梗長5-20厘米,花序梗、傘輻和花柄均有短糙毛;傘輻18-40,中央主傘有時傘輻多至70;總苞片通常缺或有1-2,成長卵形膨大的鞘;小總苞片5-10餘,線狀披針形,膜質,花白色;無萼齒;花瓣倒卵形,頂端內曲成凹頭狀;子房無毛或有短毛;花柱比短圓錐狀的花柱基長2倍。果實長圓形至卵圓形,黃棕色,有時帶紫色,長4-7毫米,寬4-6毫米,無毛,背棱扁,厚而鈍圓,近海綿質,遠較棱槽為寬,側棱翅狀,較果體狹;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藥用藥理

川白芷
川白芷
根入葯,能祛風,散濕,排膿,生肌止痛;主治風寒感冒,前額頭痛,鼻竇炎,牙痛,痔漏、便血、白帶、癰癤腫毒、燒傷等症。
1:10川白芷水煎劑對大腸、宋內氏痢疾、傷寒、副傷寒、霍亂等有抑制作用。對人造結核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產地環境


遂寧產區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涪江縱流而過,涪江灰棕沖積物風化發育成的沙土和油沙土土壤及當地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形成了遂寧桂花至龍鳳一帶沿江兩岸特殊的生態環境,其土壤、氣候非常適宜白芷的生長。
遂寧地質構造簡單,褶皺平緩。地貌類型單一,屬中生代侏羅紀岩層,經流水侵蝕、切割、堆積形成的侵蝕丘陵地貌。丘陵約佔全市總面積的70%,河谷、台階地佔25%,低山佔5%,海拔高度在300~600米之間。全境的岩層,下部以石灰岩為主,上部以紫紅色沙土、泥岩為主。所以,遂寧地區又被稱為“紅土地”。
川白芷產地環境
川白芷產地環境

歷史溯源


四川遂寧在明代(1368年~1644年)由杭州的杭白芷引種栽培而形成道地藥材。2004年王夢月實地調查證實四川安岳、南充、達縣等地分別在1956年、1958年、1966年從遂寧引種白芷在當地栽培,成為川白芷的主產地。

生產情況


川白芷
川白芷
遂寧素稱“中國白芷之鄉”,是川白芷的道地產區,有著傳統栽培歷史,其商品量大、質優,銷中國內地市場外,還遠銷香港、日本、東南亞及歐美等地。截止到2008年,川白芷產量3000~4000噸。川白芷GAP基地與2006年6月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GAP認證。

產品榮譽


2006年“川白芷GAP”項目通過國家認證,屬國家級認證的白芷生產基地,其科技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項目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川白芷”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川白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四川省遂寧市涪江流域永興鎮、新橋鎮桂花鎮老池鄉唐家鄉、南強鎮、仁里鎮、回馬鎮、紅江鎮、金橋鄉、高坪鎮、荷葉鄉、柳樹鎮、青堤鄉、大於鎮、廣興鄉、瞿河鄉、太和鎮、洋溪鎮、玉太鄉、金華鎮、香山鎮等22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川白芷
川白芷
一、植物名稱。
傘形科植物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範圍內涪江中游沿岸灰棕色沖積沙質土壤,土壤有機質含量≥1.0%,土壤pH值6.5至7.1。土層深度≥40厘米。
三、栽培管理。
耕作制度:連作兩年以後輪作一次。
⒉播種:
⑴播種時期:應選擇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種。
⑵播種量:每667畝用種1千克至1.5千克。
⑶播種方法:行距40厘米至45厘米,溝寬10厘米至15厘米,溝深3厘米至5厘米,溝底要平。
⒊田間管理:
⑴定苗:每667畝保留10000株至12000株。
⑵拔除早苔苗:次年3月中旬至5月上旬,應及時拔除早苔苗。
⑶施肥:每667畝應保證施用腐熟有機肥1500千克至2000千克或油枯60千克至80千克。
⒋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及備種。
⒈採挖要求:在7月中、下旬,地上部分枯黃后,選擇連續晴好天氣採挖;採挖時避免傷根。
⒉備種:在採挖白芷時,選擇頭方、身圓、無分叉、無側根、無損傷、無病蟲害、根條直、頭部直徑2.5厘米至3厘米、長20厘米至25厘米的紫色葉柄根,用作種根。
⒊采后處理:採挖後進行自然或人工乾燥,禁止熏硫。乾燥要求水分≤12%。
五、質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根呈長圓錐形,條粗壯,體重,質堅實,斷面的放射狀紋理及棕色油點明顯,香氣濃郁。
⒉理化指標:
⑴浸出物≥18.0%。
⑵歐前胡素≥0.12%
⑶總香豆素≥0.50%
⒊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川白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遂寧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