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無路

漢語成語

走投無路

【拼音】: zǒu tóu wú lù

【解釋】:投:投奔。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鄷都?”

【舉例造句】:她真是走投無路了,只好來求老主人。 ★魯迅《彷徨·祝福》

【近義詞】:山窮水盡、窮途末路、日暮途窮

【反義詞】:左右逢源、如願以償、天從人願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遇到絕境

釋義


投:投奔。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

出處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鄷都?”

典故


投:投奔。形容無路可走,陷入絕境。元.楊顯之《瀟湘雨》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封神演義》四八回:“聞太師這一會神魂飄蕩,心亂如麻,一時間走投無路。”巴金《談〈秋〉》:“我的繼母給逼得走投無路,終於賣盡一切還清了大哥經手的債。”亦作“走投沒路”。《水滸傳》六一回:“又見雙鞭將呼延灼、金槍手徐寧,也領一彪軍馬,搖旗吶喊,從山西邊殺出來,嚇得盧俊義走投沒路。”亦作“走頭沒路”。《喻世明言》卷一八:“一等倭寇戰酣之際,埋伏都起,火器一齊發作,殺得他走頭沒路,大敗虧輸。”亦作“走頭無路”。《初刻拍案驚奇》卷 二二:“母親弟妹家人等,俱不知一個去向,慌慌張張,走頭無路。”《野叟曝言》四四回:“趁著那沙威火焰,潑風也似的直罨過來,眾人魂不附體,走頭無路。”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斷港絕潢、一籌莫展、無路可走、內外交困、日暮途窮、入地無門、走頭無路、無計可施、山窮水盡、計無所出、束手無策、上天無路、窮途末路

反義詞

如願以償、前程萬里、左右逢源、鵬程萬里、絕處逢生、地利人和、天無絕人之路、天從人願、千方百計、方便之門、柳暗花明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遇到絕境

例句

那一年夏天,正當我走投無路的時候,巧遇一位同鄉長輩,真如久旱逢甘霖。

英文翻譯


be driven from pillar to post

成語辨析


【辨形】投;不能寫作“頭”。
【辨析】窮途末路和“走投無路”;都含有“無路可走”的意思。不同主要在語法功能和詞語搭配上。窮途末路常作“到、臨”等動詞的賓語。“走投無路”不能。“走投無路”常作“逼”等詞的補語;窮途末路不能。

成語示例


1.毛澤東思想廣泛傳播並且為全世界革命人民所掌握,全世界人民的革命運動正在蓬勃發展,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和以蘇聯修正主義叛徒集團為首的現代修正主義,矛盾重重,內外交困,面臨著全面的嚴重危機,日益陷於孤立和走投無路。
2. 生活的擔子,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一個接著一個地失去親人,使她心如刀絞;地主的污辱,使她有怨無處申,有苦無處訴,實在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她心一橫,萌了短見。
3. 在呼冤無門,走投無路之際,一天,他忽然看到報紙上一則關於林巧稚參加人大會議的消息,心想三姑或許可以幫他一點忙。
4. 由於毛澤東同志的建議,由於他沿途一路找王稼祥同志,找周恩來和朱德同志,以及找劉伯承、彭德懷、聶榮臻等同志交談,做耐心細緻的說服工作,毛澤東同志的主張得到了大多數領導同志的支持,特別是王稼樣同志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毛澤東同志,李德和博古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迫接受了毛澤東同志的建議,於十二月十二日在通道城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