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丙鄉
邦丙鄉
邦丙鄉位於雲南省西南部,雙江自治縣東南,東與縣內大文鄉相連,南與思茅市瀾滄縣文東鄉、上允鎮隔江相望,西與滄源團結鄉隔江相望,北與縣城所在地勐勐鎮接壤,全鄉總面積348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72公里,全鄉轄9個村委會,56個自然村,108個村民小組。全鄉常住人口12942人(2020年),是全省七個較少特有民族之一——布朗族聚居鄉。布朗族人口6724人,佔總人口的37%。
邦丙鄉位於雲南省西南部,雙江自治縣東南,東與縣內大文鄉相連,南與思茅市瀾滄縣文東鄉、上允鎮隔江相望,西與滄源團結鄉隔江相望,北與縣城所在地勐勐鎮接壤,全鄉總面積348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72公里,全鄉轄9個村委會,56個自然村,108個村民小組。全鄉共4045戶17595人,是全省七個較少特有民族之一——布朗族聚居鄉。布朗族人口6724人,佔總人口的37%。境內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860米,年內最高氣溫22度,最低氣溫9度,年平均降雨量1437.7毫米,地勢北高南低,立體氣候特點突出,沿江一帶氣候炎熱,半山區氣候溫和,山谷交錯,坡陡箐深,山地多,水田少。全鄉耕地面積41363.3畝,佔總土地的7.9%,其中水田9097畝,有大小溝渠626條,7個小水庫,畜水量97.5萬立方米,是一個水利化程度較低的鄉,森林面積264平方公里,佔全鄉總面積的56%,糧食總產量6881噸,人均口糧329公斤,人均佔有糧391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2755萬元。人均純收入1354元。人均高穩產農田地1.05畝,水田或水澆地0.62畝,戶均經濟作物7畝,經濟林果8.9畝,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11000畝,茶園10320畝,橡膠2000畝,泡核桃7.9萬畝,紫膠11000畝,膏桐15000畝,咖啡1000畝
境內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860米,年內最高氣溫 22度,最低氣溫9度,年平均降雨量1437.7毫米,地勢北高南低,立體氣候特點突出,沿江一帶氣候炎熱,半山區氣候溫和,山谷交錯,坡陡箐深,山地多,水田少。全鄉耕地面積41363.3畝,佔總土地的7.9%,其中水田9097畝,有大小溝渠626條,7個小水庫,畜水量97.5萬立方米,是一個水利化程度較低的鄉,森林面積264平方公里,佔全鄉總面積的56%,糧食總產量6881噸,人均口糧329公斤,人均佔有糧391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 2755萬元。人均純收入1354元。人均高穩產農田地1.05畝,水田或水澆地0.62畝,戶均經濟作物7畝,經濟林果8.9畝,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 11000畝,茶園10320畝,橡膠2000畝,泡核桃7.9萬畝,紫膠11000畝,膏桐15000畝,咖啡1000畝。
布朗紡織文化
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鄉核桃、茶葉、畜牧業等產業迅速發展。全鄉共建成了11000畝,茶園10320畝,橡膠2000畝,泡核桃7.9萬畝,紫膠11000畝,膏桐15000畝,咖啡1000畝的產業基地,為農村經濟增長、農民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2007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754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135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54元。實現農業總產值2754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553萬元,林業產值159.9萬元,畜牧業產值843萬元,漁業產值0.16萬元。全鄉基本消除茅草房,各自然村基本實現五通,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核桃產業
2006年邦丙鄉繼續鞏固改造2220.5畝高穩產農田地,使其發揮效益,水利建設方面,維修大小溝渠620條,完成岔河、令地、岔箐拜子廠的人畜飲水工程、丫口水庫邦過溝三面光建設67.5米等重點工程;同時加強南直小流域治理,種植橘子255.4畝40200棵,有效的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在公路建設方面:繼續維護好縣鄉公路及鄉村公路102公里,修復蔗區路70公里,新開挖蔗區道路30公里,維修民間道路200多條。公路建設,全部投工12100個,保證縣鄉公路、邦大公路、賽罕公路及村社路的暢通無阻;在農田、水利公路建設方面取得成績的同時,通信能源等方面也相繼按計劃實施。
農貿市場
全鄉設有衛生院1所,職工8 人。擁有病床 15個,X光機 1台(200 毫安),B超 1台,顯微鏡 2 台。2006在全鄉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鄉9個村民委員會共設2個醫療室,醫務人員17人,既為群眾就醫提供了方便,同時也為群眾健康提供了保障,切實使群眾得到了實惠,基本形成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2006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4831人,繳納醫療基金148310餘元,參合率達 84.5%。
邦丙鄉位於雙江縣境東南因幫丙村而得名,1929年以前,大部分屬於上改心地,一部分屬勐勐土司轄地。1940年設復興鄉,駐南協。1951年劃歸一區。1961年新成立第四區,以駐地稱為南榔區。1969年稱永忠公社。1972年復稱南榔公社。1978年公社駐地滑坡,搬遷邦丙,稱邦丙公社。1984年2月農村體制改革中撤銷公社黨委設區委。1988年2月,區鄉體制撤銷區建制改設邦丙鄉。全鄉人口結構以布朗族、瓦族為主,具獨特的民族文化,其中布朗族蜂桶鼓舞、布朗族古老紡織工藝最為獨特。
在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中,邦丙鄉黨委、政府制定了立足本鄉的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堅持“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思路,統籌發展,高規格規劃樣板,做到樣板引路,區域帶動,逐步發展壯大後續產業的原則。鞏固傳統的甘蔗、畜牧業等支柱產業,提升核桃、茶葉產業,培育紫膠、槁桐等後續產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制定了‘6211’的目標(即:6萬畝泡核桃、2萬畝紫膠、1萬畝甘蔗、1萬畝茶園)和3萬畝槁桐。
全鄉共完成核桃62000畝,2007年計劃新種植15000畝。紫膠11000畝、甘蔗11000畝、茶圓10320 畝、槁桐20000畝。
邦丙鄉,人口與衛生工作長足發展,人口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人口出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群眾的生育觀念有了明顯改變,違規生育、計劃外生育呈逐年下降趨勢。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計劃生育率達到100 %;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得到加強,生育水平普遍提高。
全鄉設有計劃生育服務所,建築面積316.24m2。現有職工2人,文化程度,專科1人,中專1人專科在讀,職工平均年為23.5歲,有基層宣傳員9人,高中2人,初中7人。
全鄉設有衛生院1所,職工8 人。擁有病床 15個,X光機 1台(200 毫安),B超 1台,顯微鏡 2 台。2006在全鄉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鄉9個村民委員會共設2個醫療室,醫務人員17人,既為群眾就醫提供了方便,同時也為群眾健康提供了保障,切實使群眾得到了實惠,基本形成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2006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4831人,繳納醫療基金148310餘元,參合率達84.5%。
2021年6月18日,雙江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邦丙鄉常住人口數為12942人。
邦丙鄉教育工作,落實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著力推進素質教育,鞏固
邦丙中學教學樓
有鄉文體服務中心1個,無辦公用房、無閱覽室,全鄉7個村委會53個自然村無文化室、無娛樂場所。
邦丙鄉新農村建設從樹立五種思想、克服五種傾向和正確處理好六個關係入手,積極穩步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樹立五種思想、克服五種傾向:一是樹立新農村建設的長遠思想,克服急功近利、短期行為思想傾向,重點發展核桃產,茶葉等長期產業提升甘蔗產業;二是樹立從實際出發的思想,克服盲目攀比和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形式主義思想傾向,全鄉9個村委會從實際出發各村發展不同的產業,其中;邦況、忙安村委會重點發展甘蔗、畜牧業等產業;幫丙、岔箐等7個村委會重
新農村的民居
目前幫丙鄉新農村建設在上級各部門的幫助下共完成投資1265萬元。
一、扶貧存在問題
(一)由於邦丙鄉地處邊遠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導致人民
農貿市場鋪面開發
(二)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脆弱,貧困面較大,資金投入有限,鞏固脫貧任務重。
(三)農業科技水平不高,資金投入不足,生產勞動效率低,農民增收舉步維艱。
(四)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產業化經營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弱,農民增收困難。
(五)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脆弱,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差 二、扶貧及發展重點
主攻兩個重點(水利、小城鎮建設),實施兩大戰略(科教興鄉和新農村建設),建好兩條通道(邦大公路彈石化、賽罕公路彈石化),著力推進“6211”工程,(6萬畝泡核桃、2萬畝紫膠、1萬畝甘蔗、1萬畝茶園),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強化中心意識,加強和改善對經濟工作領導,強化責任,狠抓落實,引導各方力量,全力攻堅,推進全鄉經濟發展存在困難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