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斷”,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duàn,最早見於金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會意字。“斷”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截也。從斤從。古文絕。古文斷從。古文叀字。《周書》曰:“猗無他技”,亦古文。徒玩切”。“斷”的基本含義為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如斷裂、斷層;引申含義為不繼續,禁絕,如斷糧、斷水。

在現代漢語中,“斷”還有判斷,裁決的含義,如斷冤。

字源演變


“斷”,初見於金文時代,會意字,會意字。像刀割斷絲,從斤,合起來表示斬斷、斷開。斷簡化為斷。楷書體的“斷”是由金文演變而來的,其中陸續出現在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時代。其字源演變圖如下:
斷的字源演變
斷的字源演變
斷的字源演變
斷的字源演變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詞例句
duàn動詞截斷,截開cut off斷梗斷,截也。——《說文》
斷開,斷絕break,snap斷紋斷者架木通之。——《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攔截,攔劫intercept斷取坐斷兵馬稟縑。——《後漢書·杜茂傳》
判斷,裁決judge斷配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宋·蘇軾《石鐘山記》
分,區分,劃分divide斷限
禁止inhibit斷盡
戒掉abstain from斷酒
斬殺,宰殺kill斷除大者立斷。——《漢書·淮南歷王長傳》
治理,治administer斷遺
副詞絕對,一定absolutely斷省斷無消息石榴紅。——唐·李商隱《無題》
形容詞殘缺,片斷broken斷想
陡峭abrupt斷壁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玉篇】同斷。俗字

說文解字

“斷”截也。從斤從。古文絕。古文斷從。古文叀字。《周書》曰:“猗無他技”,亦古文。徒玩切
說文解字注
“斷”也。戈部𢧵下曰:“斷也。”今人斷物讀上聲,物已斷讀去聲。引申之義為決斷,讀丁貫切。
從斤𢇍。會意。徒玩切,十四部。《廣韻》徒管切。
𢇍,古文絕。見糸部。
𠸿,古文斷,從𠧢。𠧢,古文叀字。見叀下。
《周書》曰:“𠸿𠸿猗無它技。”《秦誓》文。許所據壁中古文也。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
日本
日本
參考資料

書寫演示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參考資料

書法欣賞

楷書-翁方綱-《化度寺碑》
楷書-翁方綱-《化度寺碑》
行書-曾棨-《三希堂法帖》
行書-曾棨-《三希堂法帖》
草書-王廙-《淳化閣帖》
草書-王廙-《淳化閣帖》
隸書-楊繩祖-《夏承碑》
隸書-楊繩祖-《夏承碑》
篆書-篆刻字典-《中國篆刻大字典》
篆書-篆刻字典-《中國篆刻大字典》
參考資料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韻書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全清都管切/丁貫切/徒管切tuɑn
全濁徒管切/都管切/丁貫切dʰuɑn
全清丁貫切/都官切/徒管切tuɑn
韻略都管切
徒管切
都玩切
徒玩切
增韻都管切
徒管切
都玩切
徒玩切
中原去聲桓歡全清tuɔn
中州上聲桓歡當卯切
去聲桓歡當亂切
去聲桓歡當亂切
洪武全清都管切tuon
全濁徒管切d‘uon
全清都玩切tuon
全濁杜玩切d‘uon
參考資料

中古音系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調聲母韻母備註
uan
uan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寒桓刪wɑn
南北朝北魏後期北齊寒桓刪wɑn
南北朝齊梁陳北周隋寒桓wɑn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tuɑn
隋唐擬音/王力系統tuɑn
隋唐擬音/董同龢系統tuɑn
隋唐擬音/周法高系統tuɑn
隋唐擬音/李方桂系統tuân
隋唐擬音/陳新雄系統tuɑn
參考資料

方言彙集

客家話[客英字典]don5ton1粵語dyun6tyun5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折斷、判斷、斷定、斷言、妄斷、臆斷、診斷、壟斷、間斷、斷案

相關成語

連綿不斷、肝腸寸斷、恩斷義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