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燥熱的結果 展開

燥熱

中醫理論、形容詞

冬季氣候乾燥,為了禦寒人們往往穿很多衣服,但這樣一來很多人往往更容易“上火”,尤其是當冬天吃火鍋的時候,雖然吃的時候很溫暖很過癮,但是第二天就發現開始咽喉腫痛。

(名片圖片參考資料)

簡介


● 英文名稱:Dryness-Heat
● 又稱:燥火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病因

古籍摘選


● 若熱有汗,咽喉作痛,是燥之涼氣已化為火。(《時病論》)

名詞解釋


● 燥邪化熱化火的病理變化。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何為燥熱

● 感受燥氣,津液耗傷,陰陽失調,或燥邪牽制人體陽氣,郁久不散,以致化熱化火,或火熱太盛,津傷陰虧,均可燥熱內生。初秋,尚有夏末之餘熱,久晴無雨,秋陽以曝,燥與熱合,侵犯人體,發為溫燥,可將之歸於外感燥熱範疇。

燥熱致病及證治經驗

● 溫燥在衛:燥熱之邪侵襲肺衛所致,以發熱、微惡風寒、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邊尖紅、苔薄白少津為主症,兼見頭痛少汗、脈右寸數大等症。治以辛涼甘潤、輕透肺衛,桑杏湯加減。
● 燥熱傷肺:肺經燥熱耗傷陰液所致,以身熱、乾咳氣喘、舌邊尖紅、苔薄而燥為主症,兼見咽干口燥、心煩口渴、胸滿脅痛等症。治以清肺泄熱、養陰潤燥,清燥救肺湯加減。
● 肺燥腸閉:燥熱傷肺、肺氣失宣、津失敷布、腸失濡潤所致,以咳嗽不爽、胸滿腹脹、便秘、舌紅而干為主症,兼見痰多等症。治以肅肺化痰、潤腸通便,五仁橘皮湯加減。
● 肺胃陰傷:疾病後期燥熱已退、肺胃陰液未復所致。以熱不甚、乾咳、口咽唇乾燥、舌干紅為主症,兼見脈細數等症。治以甘涼滋潤、清養肺胃,沙參麥冬湯或五汁飲加減。
● 氣營(血)兩燔:氣分燥熱化火、迫入營血所致,以身熱、口渴、斑疹、吐血、咯血、舌絳為主症,兼見煩躁不安、脈數等症。治以氣營(血)兩清,清營湯加減。
● 燥傷真陰:燥熱病邪深入下焦、真陰耗傷所致,以晝涼夜熱,口渴,舌質干絳為主症,兼見痙厥、脈虛等症。治以滋養肝腎、潛鎮息風,三甲復脈湯加減。

燥熱的防護

● 長期高溫環境作業者,瘦人或陰虛之質,易感或內生燥熱之邪,平素當飲食有節,不可過食辛溫燥熱之品,日常飲食或茶飲中加入沙參、麥冬、玉竹、桑葉、百合等清養肺胃;
● 平時家中或者辦公室放置加濕器,睡前拖地,或者在床頭放一盆水,有助於增加室內濕度,有利於肺部的潤養;
● 同時注意心理調護,保持心情舒暢,防範五志過極化火,變生燥熱為患。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