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峰

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辦公室主任

王玉峰,1964年生於山東高唐,現為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主席團成員、駐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

人物經歷


王玉峰,1964年生於苦禪大師故里山東高唐,現為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主席團成員駐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王闊海工作室導師助理、班主任。所創新漢畫山水畫沉雄高曠,筆墨清潤、華滋渾厚,形成了自己比較獨特的新漢畫山水畫的藝術符號、特色和面貌,得到當今畫壇著名學者和專家們的高度評價,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畫展、並被美術館、機關、專業學術機構、收藏家及個人等收藏。

藝術評論


文 王闊海
我曾有言:“藝術的品質在於繼承,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王玉峰是我的學生,他的作品無論是從創作題材範圍的拓展,還是思想深度上的挖掘,都可以看出他在新漢畫山水畫創作中不斷的繼承和創新。
鑒於他的紮實功底,結合我所創造的新漢畫藝術,一古一新相得益彰,在此基礎上玉峰將我新漢畫潑墨、潑彩的技法和創新理念融入到中國山水畫的探索與創新中。通過幾年的努力,現已有了明顯的風格,觀玉峰作品,讓人眼前一亮,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的畫用墨像玉一樣的通透、濕潤、空靈、玄妙,山的結構用的是暗含之線、暗含之骨,筆墨豐潤、華滋,如雨淋壁之類的筆法和墨韻,似乎讓那水分能直接洇透到觀者的心裡,繼而感受到內心的滋潤與舒爽,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用柔性的筆墨表現出了雄強的陽剛之氣,畫面具有豐富的內涵,簡潔大氣、富有禪意,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玉峰在繼承與創新中已慢慢找出了自己山水畫創作的藝術符號,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形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願玉峰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戒驕戒躁,把中國新漢畫山水藝術繼續發揚光大。(作者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主席)
薛林興副主席評論:
玉峰的風貌
中國山水畫千百年來,大家輩出,近代張大千創立了潑墨潑彩水墨滋肆的風貌,陸儼少以細筆闊筆曲直頓挫的技法創造了山、水、雲、動勢極強的畫風,李可染墨韻沉鬱古穆沉雄的風格。
前不久,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在白鷺園書畫研討會書畫作品觀摩間,一幅丈二匹山水畫使我眼前一亮,一看落款,作者王玉峰。
繪畫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種統馭畫面的語彙,給人以美感的主要元素是什麼,這種元素有沒有獨特的個性,學了某家某派能否跳出來,跳不出來就是“守財奴”或“克隆”技術的產品。個性等於有了藝術王國的旗幟,君主帝王的桂冠。
玉峰先生的畫有著鮮明的個性。
首先是形,群山最易碎、亂,而玉峰的山雖然層巒疊嶂,但很完整,其整一靠分組,最前面右下角一組,左側中部最大的一組主體,其後中遠處一組,再其次是遠山,共四組。再用近濃遠淡,近實遠虛之法;使前後拉開了距離。並用雲氣使中,遠處的山腳造虛“遠山不接近山頭”。這些手法的綜合運用,使畫面即有豐富的造形,又完整統一。
許多畫家按傳統的勾、皺、染、點、擦的程序畫山,每道程序單純清晰。而玉峰的山石輪廓與內部結構和渲染的墨色雖分濃淡、深、淺,但不著痕迹,渾然一體。用筆雖不像傳統的刻意追求的金石味,但其山石造形的強化,亦展示了柔性的筆墨卻描繪出了雄強的陽剛之氣。
玉峰對林、樹的處理亦獨具匠心,每一叢,第一株樹木都似翩翩起舞的美女向背迎讓,婀娜多姿,充滿了陰柔之美。與陽剛之氣的山勢互補,陰陽平衡,剛柔相濟!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玉峰先生創作經驗的不斷積累,他的繪畫藝術將在此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薛林興
2013年10月10日
王玉峰
恩師王闊海先生曾教導我:“藝術的品質在於繼承,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沒有繼承的創新等於胡亂塗鴉,而沒有創新的繼承等於浪費生命。”我認為這是對藝術規律的高度概括,中國山水畫的繼承與創新發展問題也概莫能外。
從事山水畫學習、研究已近三十年歷史,先習《芥子園畫譜》,后遠追荊、關、董、巨、范寬龔賢,近追石濤、八大、黃賓虹諸大家,雖根基比較紮實,筆墨可謂嫻熟,但風格不夠鮮明,個性不夠突出,終難脫前人窠臼,迷茫徘徊久矣。我的山水畫有所突破還是得益於恩師王闊海先生所創的新漢畫對我的影響,記得恩師曾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過:“你要把我的新漢畫潑墨、潑彩的技法和創新的理念融入到中國山水畫的探索與創新當中,慢慢找出自己山水畫的藝術符號,形成自己的面貌和路子。”恩師的話讓我醍醐灌頂,豁然開悟。於是我將新漢畫的筆墨技法轉換、嫁接于山水畫當中,以求不重複古人,又區別於今人。在繼承的根基上用現代的理念、感覺和眼光去轉化中國哲學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展現虛靜、空靈、忘我的精神境界。筆墨枯蒼與潤澤相兼,將可控與天然相結合,凝重與淡泊相兼顧,初步形成了自己比較獨特的新漢畫山水畫特色和面貌。

作品賞析


王玉峰新漢畫山水畫
王玉峰新漢畫山水畫
王玉峰新漢畫山水畫
王玉峰新漢畫山水畫
王玉峰作品
王玉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