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泥塑
傳統民俗工藝品
成型
後來又把裝火藥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過以後,再當玩具或裝飾品擺設。最後這各泥塑的品種逐漸增多,有“老虎”“獅子”“猴子”“小狗”“小貓”“雞”“鴨”等動物,也有“白蛇傳”“孫悟空”“牛郎織女”等傳奇故事,並且塗以各種顏色,使其生動活潑。
從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屬品,而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手工藝術品了.
到清朝乾隆年間,聶家莊泥塑又借鑒了楊家埠年畫的藝術特點,在表現手法上和著色上有所創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動作,使聲音,色澤。動作等融為一體。每逢山集,廟會都有賣泥玩具的。民間則流傳著“孩子哭。找他媽,他媽買個泥娃娃,逗得孩子樂哈哈”的民謠。可見當時泥玩具深受孩子們的歡迎,現在它已經作為一種民間藝術保留下來,並多次在國內外展出。
高密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