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池
放生池
《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因此放生池是許多佛寺中都有的一個設施,一般為人工開鑿的池塘,為體現佛教“慈悲為懷,體念眾生”的心懷,讓信徒將各種水生動物如魚、龜等放養在這裡。信徒放一次生就積一次德,象徵了“吉祥雲集,萬德莊嚴”的意義。
歷史上最早的放生池見於南北朝時期:建康(今南京)報恩寺
(唐慧仁)
慧聞者,齊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論》、《中論》,樹“一心三觀”,啟天台之源。所入法門,非世可知。學者仰之,以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憫寺所得櫬施,買海曲溪石樑為放生池,佛法廣播於江北。
建德六年,齊地佛門遭劫。聞率僧眾四十餘循海路奔建康。輒遇大風波,楫折船沉。忽現巨龜,負眾僧出水,須臾抵健康。聞口稱南無阿彌陀佛。龜對曰:師父曾記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龜也。聞恍然大悟。奏聞宣帝,帝大悅,敕建報恩寺,香火祀之。
全國各地的放生池
放生池
當然,不否認很多寺院把放生池作為盈利的手段。放生池的意義因此受到質疑。那些錯誤做法的發起人會受到應有的報應。但放生池本身的重要作用,不應該因此被忽視。作為一個善良的人,應該堅定行善的信念,不管出現什麼紛擾。放生的時候,也不要摻雜功利色彩,那樣才會幫助被放生的眾生,你自己也才能真正受用(不要計較某次放生能帶給你什麼樣的利益,只要你想做,就去做,不要想太多)。
放生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