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馬驃騎將軍

大司馬驃騎將軍

漢代武官名稱。東漢沿置,多授予外戚擔任。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罷太尉,置大司馬,冠以將軍稱號。其中霍去病曾任大司馬驃騎將軍,而且定下法令,讓驃騎將軍的官階和俸祿同大將軍相等。

基本介紹


大司馬:大司馬是古代對中央政府中專司武職的最高長官的稱呼。
驃騎將軍(漢語拼音:piào,qí,jiāng,jūn)(舊讀piào,jì, jiāng,jūn ):漢武帝時期按照等級高低,第一為大將軍,第二為驃騎將軍,第三為車騎將軍,第四為衛將軍,再往下就是前、后、左、右將軍以及雜號將軍。
大司馬驃騎將軍:
西漢初在中央政府中設立太尉,不置司馬。西漢武帝劉徹於建元二年(前139)罷太尉,元狩四年(前119)始置大司馬。但漢武帝用以代替金印紫綬的太尉而設置的大司馬卻“無印綬,官兼加而已”,僅僅是一個備受尊崇的名號,本身並無軍政實權,其性質是加官。其地位的高低要靠所加將軍的地位來體現。
成帝末,確立了三公制。大司馬後面不再聯以將軍之號,和丞相、大司空並列為三公。三公為皇帝的三個最高輔政之臣,但仍以大司馬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