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D大調第二交響曲的結果 展開
- 1802年貝多芬創作的交響曲
-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交響曲
D大調第二交響曲
1802年貝多芬創作的交響曲
《D大調第二交響曲》(Symphony No.2 in D major,Op.36)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的交響曲,作於1802年,1803年4月5日首次公演。
該曲充滿著寧靜幻想的詩情,歌唱般的情調,具有一種美感,是作者獻給摯友李希諾夫斯基公爵的。全曲有四個樂章。
《D大調第二交響曲》貝多芬作於1802年。當時作者的生活非常痛苦,惱人的耳疾威脅著他的前途,愛情和生活上的種種不幸使他陷入絕望。可是堅強的貝多芬並沒有倒下去,他的意志終於戰勝了疾病和痛苦。這部交響曲就是在這種環境里完成的,充滿了新的活力以及新的交響曲風格。
貝多芬於1800年開始創作《D大調第二交響曲》,1801到1802年間持續創作這部作品。儘管他的弟弟卡爾在1802年3月曾將該作的出版權給予布賴特科普夫和黑特爾,但是作品在那時很可能還沒有完成。貝多芬在當年晚些時候重拾此曲,為了在1803年4月如期首演。此後,他又花了一年時間著手出版,直到1804年3月才告完成。這些日期非常重要,因為它們顯示出貝多芬經常把出版先前的交響曲作為跳板,以便為另一部作品展開深入工作。因此,當他的《C大調第一交響曲》於1801年12月出版時,他一定正在創作《D大調第二交響曲》。按照當時的習慣,《C大調第一交響曲》只是部分地加以出版,而非整部樂譜。與此相似,當《D大調第二交響曲》問世時,他又在終日忙於創作《第三交響曲》。出版的時間同樣重要,因為貝多芬經常在作品第一次首演後進行修訂。特別是對管弦樂作品,作曲家總是儘可能地延長修訂時間,直到作品付諸印刷之前。他對《D大調第二交響曲》的最後修訂一直延續到《第三交響曲》的創作中期。
《D大調第二交響曲》第一樂章部分樂譜
第二樂章:A大調,奏鳴曲式。這是一個慢板樂章,表達了作者對幸福的美好幢憬。第一主題是由弦樂奏出抒情、優美且魅人的曲調,第二主題由小提琴呈示,這是撫慰般平和的旋律。展開部以第一主題為主,艷麗、爽朗。再現部變換了樂器,造成華麗的高潮。這是歌曲般典雅的樂章,洋溢著崇高的感情。
第三樂章:快板的詼諧曲,D大調。詼諧曲大體上繼承了小步舞曲的曲式和節奏,但速度卻快得多。這是充滿愉快嬉謔之情的樂章,由主部和中段構成。詼諧曲主題僅由三個音反覆而成,卻顯得五光十色。中段是民謠般流暢的曲調,最後又回到開頭的詼諧曲主題上。
第四樂章:終曲,非常活潑的快板,D大調。它充滿愉快的氣氛,具有滿懷信心、勇往直前的精神。樂章一開始是生氣勃勃的第一主題:接著是抒情的第二主題。在這個樂章里,作者創造了一種富於戰鬥性的力量,告訴人們:“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演出圖片
在思想性上《第二交響曲》已經超越了《第一交響曲》,它更富有內涵和哲理,在藝術性上,雖然依然稍稍帶有莫扎特、海頓的影子,但屬於貝多芬自己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多,其將思想和旋律的衝突性融為一體,很能體現貝多芬堅韌的個性。(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田可文評)
時間 | 節目 | 表演者 | 地點 |
1803年4月5日 | 奧地利維也納歌劇院舉辦音樂會 | 貝多芬 | 奧地利 |
歌名 | 歌手 | 備註 |
《D大調第二交響曲》 | 諾林頓(Norrington)指揮倫敦古樂團 | EMI CDC7 47698—2 |
《D大調第二交響曲》 |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 | DG 419 050—2 |
《D大調第二交響曲》 | 卡拉揚60年代版 | DG 429 036—2 |
《D大調第二交響曲》 | 卡拉揚80年代金版 | 439 001—2 |
《D大調第二交響曲》 | 阿巴多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 | DG 423 590—2(錄於1987年) |
《D大調第二交響曲》 | 布呂根(Bruggen)指揮18世紀古樂團 | Philips 419 050—2 |
《D大調第二交響曲》 | 克萊姆佩雷爾指揮愛樂樂團 | EMI CDM7 63355—2(1957年錄音) |
《D大調第二交響曲》 | 哈農庫特指揮歐洲室內樂團 | Teldec 9031 75712—2 |
《D大調第二交響曲》 | 富特文格勒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 | EMI CDH7 63192—2 |
《D大調第二交響曲》 | 托斯卡尼尼指揮NBC樂團 | RCA GD 60324(1951年錄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