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代表作《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貝多芬在父親嚴厲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22歲開始終生定居於維也納,創作於1803年至1804年間的《第三交響曲》標誌著其創作進入成熟階段。此後20餘年間,他數量眾多的音樂作品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並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於維也納逝世,享年57歲。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770-12-16

出生

1770年12月16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

1783

第一首作品

1783年,13歲的貝多芬擔任宮廷樂隊的古鋼琴獨奏與伴奏,但無薪俸;同年根據德雷斯勒的進行曲改編為《鋼琴變奏曲》(woO63),這是他正式發表的第一首作品,由德國音樂出版家J·M·格茨予以出版 。

第一首作品
1803

《第三交響曲》

1803年至1804年間的《第三交響曲》標誌著其創作進入成熟階段。

1805-04

《第三(英雄)交響曲》首演

1805年4月,《第三(英雄)交響曲》首演,貝多芬親自擔任指揮,此作是貝多芬進入創作成熟時期的重要標誌 ;同年11月20日,歌劇《費德里奧》在維也納皇家劇院首演 。

《第三(英雄)交響曲》首演
1808-12

在維也納劇院舉行了首演

1808年12月在維也納劇院舉行了首演。

在維也納劇院舉行了首演
1814-02

維也納狂熱事件

1814年2月—3月,《第七交響曲》《戰爭交響曲》相繼再度上演,成為維也納狂熱事件。

1819

聽力完全喪失

1819年聽力完全喪失。

1827-03-26

與世長辭

1827年,倫敦愛樂樂團贈予貝多芬100英鎊,邀請他為樂團譜寫《第十交響曲》,未及完成,貝多芬於同年3月26日與世長辭,終年57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770年12月16日(一說17日出生,因為貝多芬是1770年12月17日接受洗禮的,按照當時的習俗,孩子出生后要儘快洗禮,一般是出生的當天或第二天。所以其生日要麼是12月16日,要麼是17日),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1775年左右,4歲的貝多芬被父親逼著學習鋼琴、小提琴,其父想用強制性手段將他培養成莫扎特式的神童。
 貝多芬13歲時的肖像畫
貝多芬13歲時的肖像畫
1778年,8歲的貝多芬師從宮廷老管風琴師H·伊登學習音樂基礎理論及管風琴,同年8月26日第一次登台演出。
1781年,11歲的貝多芬輟學,進入波恩劇院樂隊當小樂師,有機會師從選帝侯宮廷管風琴師、指揮家和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聶弗,聶弗是位啟蒙運動的參與者,對貝多芬一生影響很大。
1783年,13歲的貝多芬擔任宮廷樂隊的古鋼琴獨奏與伴奏,但無薪俸;同年根據德雷斯勒的進行曲改編為《鋼琴變奏曲》(woO63),這是他正式發表的第一首作品,由德國音樂出版家J·M·格茨予以出版。
1785年至1786年,貝多芬轉向弗蘭茲·安東·里斯學習小提琴,完成《三首鋼琴奏鳴曲》(woO36)。
1787年春天,貝多芬第一次訪問維也納,見到31歲的莫扎特,其彈奏技術受到莫扎特的讚賞;同年結識比自己大9歲的華爾斯坦伯爵,他是貝多芬在藝術事業與經濟上的重要支持者。
1790年,作曲家海頓去倫敦途經波恩,貝多芬結識海頓;同年受委託完成了兩部清唱劇:《為約瑟夫二世逝世所作的悼念清唱劇》(woO87),這也是貝多芬第一部與政治沾上邊的作品;以及《為利奧波德二世登基而作的清唱劇》(woO88)。
1792年11月,22歲的貝多芬在海頓等人的鼓勵支持下離開故鄉,開始拜海頓為師學習作曲,定居於維也納。

維也納初期

1793年,貝多芬改向莫扎特摯友,作曲家與教師J·B·申克學習對位法及音樂理論。1794年,開始師從聖斯蒂芬大教堂阿爾布萊茲貝格學習對位法,向宮廷音樂總監安東尼奧·薩列里免費學習作曲;由於海頓忙於作第二次赴英演出的創作準備,師生兩人性格不同又有音樂思想上的分歧,貝多芬向海頓的學習終於1794年中止。
1796年8月,在《維也納雜誌》上發表了貝多芬贈送給海頓的三首鋼琴奏鳴曲(Op.2);同年開始出現耳聾現象。
1796至1797年創作完成《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Op.15),並於1798年在捷克布拉格首演。1799年,霍夫敏斯托於年底將貝多芬的《c小調第八(悲愴)鋼琴奏鳴曲》(Op.13)予以出版。
1800年4月,《第一交響曲》(Op.21)、《降E大調七重奏》(Op.20)在維也納皇家宮廷音樂會首演。
1801年,創作完成《升c小調第十四(月光)鋼琴奏鳴曲》(Op.27no.2),題獻給朱麗塔·吉米爾茨伯爵夫人;同年還完成了《弦樂五重奏》(Op.29)、《弦樂四重奏》(Op.18)。
1802年,到海利根施塔特度夏,聽力下降已很嚴重,同年10月初給自己的兄弟寫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囑》;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完成《第二交響曲》,並重返維也納。

成熟時期

1803年,神劇《基督在橄欖山》《A大調克魯采小提琴奏鳴曲》首演;同年完成《第三鋼琴協奏曲》。
1805年4月,《第三(英雄)交響曲》首演,貝多芬親自擔任指揮,此作是貝多芬進入創作成熟時期的重要標誌;同年11月20日,歌劇《費德里奧》在維也納皇家劇院首演。
 貝多芬畫像,作於1804-1805年
貝多芬畫像,作於1804-1805年
1806年,創作完成《拉茲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第四鋼琴協奏曲》《第四交響曲》,以及小提琴協奏曲
1808年12月,《第六(田園)交響曲》在維也納劇院舉行了首演。1809年,《科里奧蘭序曲》《第五(命運)交響曲》《C大調彌撒》相繼問世。
1810年11月,《第五鋼琴協奏曲》在萊比錫首演並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時貝多芬因耳聾已與許多親友疏遠。
1812年,創作完成《第七交響曲》與《第八交響曲》;翌年夏天創作完成《戰爭交響曲》。

創作晚期

1814年2月—3月,《第七交響曲》《戰爭交響曲》相繼再度上演,成為維也納狂熱事件。
大約從1819年開始,聽力完全喪失。
1824至1825年,首次公演《第九交響曲》及其合唱;1825年3月,創作完成《莊嚴彌撒曲》。
1826年,《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完成並公演,歌劇《費德里奧》最後版本予以發行。
1827年,倫敦愛樂樂團贈予貝多芬100英鎊,邀請他為樂團譜寫《第十交響曲》,未及完成,貝多芬於同年3月26日與世長辭,終年57歲。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祖父和父親都是宮廷音樂家。

家世背景

他的父親約翰·范·貝多芬是科隆選帝侯宮廷的男高音歌手,兼鋼琴與唱歌教師,因嗜酒影響全家生活。其母瑪麗亞·瑪格達琳娜只活了41歲。貝多芬是家中的第2個孩子(第一個早夭只活了6天),此後其母瑪格達琳娜還相繼誕下5個孩子,但只有兩個男孩卡斯帕爾·安東·卡爾、尼古拉斯·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油畫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油畫
約翰長大成人,他們在貝多芬的音樂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情感生活

貝多芬始終沒有找到終生伴侶,終生未娶,但是其情感經歷是相當豐富的。
1800年,貝多芬被16歲的貴族小姐琪麗愛泰迷住。由於出身的天壤之別,最終他們勞燕分飛。而這一結局使當時深受耳疾煩擾的貝多芬差點為她自殺,但也因情傷為她創作了《C小調月光奏鳴曲》。
1804年貝多芬與寡婦約瑟芬產生了感情,但二人最終因身份地位相差懸殊,失之交臂。

健康狀況

1827年3月26日與世長辭,終年57歲。

個人作品


貝多芬的一生創作體裁廣泛,數量眾多。在器樂領域,包括9部交響曲、11首管弦樂曲和戲劇配樂、5首鋼琴協奏曲、1首小提琴協奏曲、16首弦樂四重奏和其他形式的重奏曲、32首鋼琴奏鳴曲以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變奏曲等;在聲樂領域,涉及歌劇、清唱劇、彌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藝術歌曲,聲樂領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劇《費德里奧》《D大調彌撒》、聲樂套曲《致遠方的愛人》等。

交響曲鋼琴協奏曲等

交響曲第一交響曲(C大調Op.21)1796
第二交響曲(D大調Op.36)1802
第三交響曲(降E大調Op.55“英雄”)1804
第四交響曲(降B大調Op.60)1806
第五交響曲(c小調Op.67“命運”)1808
第六交響曲(F大調Op.68“田園”)1808
第七交響曲(A大調Op.92)1811
第八交響曲(F大調Op.93)1812
第九交響曲(d小調Op.125“合唱”)1824
第十交響曲(未完成)
威靈頓的勝利(戰爭交響曲)(D大調Op,91)1813
鋼琴協奏曲第一鋼琴協奏曲(C大調)1796
第二鋼琴協奏曲(降B大調)1795
第三鋼琴協奏曲(c小調)1800
第四鋼琴協奏曲(G大調)1806
第五鋼琴協奏曲(降E大調)1809
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協奏曲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協奏曲(C大調)1804
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1806
歌劇費黛里奧1805

室內樂

作品名作品編號創作時間調式
管樂八重奏WindOctetOp.1031792
管樂七重奏WindSeptetOp.201796—1800降E大調
管樂六重奏WindSextetOp.711796—1797降E大調
管樂六重奏WindSextetOp.81b1794—1795降E大調
管樂五重奏WindQuintetOp.161796—1797
弦樂五重奏(3首)StringQuintetsOp.4Op.29Op.1041800—1801C大調
第一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18No.11799.6F大調
第二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18No.21800G大調
第三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18No.31800D大調
第四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18No.41800c小調
第五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18No.51800A大調
第六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18No.61800降B大調
第七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59No.11806F大調
第八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59No.21806e小調
第九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59No.31806C大調
第十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741809降E大調
第十一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951810f小調
第十二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1271823降E大調
第十三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1301825降B大調
第十四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1311826升c小調
第十五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1321824—1825a小調
第十六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Op.1351826.10F大調
弦樂四重奏StringQuartetinFHess341801—1802
鋼琴四重奏PianoQuartetWoO.361785
第一弦樂三重奏StringTrioOp.31796降E大調
第二弦樂三重奏StringTrioOp.81796—1797D大調
第三弦樂三重奏StringTrioOp.9No.11796—1798G大調
第四弦樂三重奏StringTrioOp.9No.21796—1798D大調
第五弦樂三重奏StringTrioOp.9No.31796—1798c小調
第一鋼琴三重奏PianoTrioOp.1No.11792降E大調
第二鋼琴三重奏PianoTrioOp.1No.21793—1794G大調
第三鋼琴三重奏PianoTrioOp.1No.31793—1794c小調
第四鋼琴三重奏PianoTrioOp.111798降B大調
第五鋼琴三重奏PianoTrioOp.70No.11808D大調
第六鋼琴三重奏PianoTrioOp.70No.21808降E大調
第七鋼琴三重奏(大公)PianoTrioOp.971811降B大調
第八鋼琴三重奏PianoTrioWoD.39不詳降B大調
第九鋼琴三重奏PianoTrioWoD.381790—1791降E大調
第十鋼琴三重奏PianoTrioinEflatOp.441792降E大調
第十一鋼琴三重奏PianoTrioinGOp.121a1803g小調
第十二鋼琴三重奏PianoTrioinEflatOp.381802—1803降E大調
鋼琴三重奏PianoTrioNo.D不詳D大調
木管五重奏WoodwindTrioinCOp.871794C大調
三重奏TrioinGWoD.371790G大調
二重奏StringduoinEflatWoD.321795—1798降E大調
長笛二重奏FluteduoinGWoD.261792G大調
木管二重奏3WoodwindduosWoD.271792C大調

變奏曲

作品名作品編號創作時間調式
6首6TemaConVariazioniOp.1051817—1818A大調

奏鳴曲變奏曲

作品名作品編號創作時間調式
圓號奏鳴曲HornSonatainFOp.171800F大調
第一大提琴奏鳴曲CelloSonataOp.5No.11796—1797F大調
第二大提琴奏鳴曲CelloSonataOp.5No.21798g小調
第三大提琴奏鳴曲CelloSonataOp.691808A大調
第四大提琴奏鳴曲CelloSonataOp.102No.11815G大調
第五大提琴奏鳴曲CelloSonataOp.102No.21815D大調
為大提琴和鋼琴而作的變奏曲VariationensforCelloandPiano1796G大調
根據《馬卡布的猶大》主題的變奏曲12VariationenuberdasThema“SeetheConqueringhero”aus“JudasMaccabeus”VonG.F.HandelWoD.451796G大調
根據《魔笛》主題的變奏曲7段7VariationenuberdasThema“BeiMannern,SelcheLiebeFuhln”ausderOper“Zauberflote”VonW.A.MozartWoD.461801降E大調
根據《魔笛》主題的變奏曲12段12VariationenuberdasThema“EinMadchenoderWeibchen”ausderOper“Zauberflote”VonW.A.MozartOp.661796F大調
第一小提琴奏鳴曲ViolinSonataOp.12No.11795D大調
第二小提琴奏鳴曲ViolinSonataOp.12No.21795A大調
第三小提琴奏鳴曲ViolinSonataOp.12No.31795降E大調
第四小提琴奏鳴曲ViolinSonataOp.231800a小調
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ViolinSonataOp.241800F大調
第六小提琴奏鳴曲ViolinSonataOp.30No.11802A大調
第七小提琴奏鳴曲ViolinSonataOp.30No.21798c小調
第八小提琴奏鳴曲ViolinSonataOp.30No.31798G大調
第九小提琴奏鳴曲(克萊采)ViolinSonataOp.471803A大調
第十小提琴奏鳴曲ViolinSonataOp.961811—1812G大調
第一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2No.11795f小調
第二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2No.21795A大調
第三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2No.31795C大調
第四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71796—1797降E大調
第五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10No.11796—1798c小調
第六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10No.21798F大調
第七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10No.31798D大調
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PianoSonataOp.131798—1799c小調
第九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14No.11798—1799E大調
第十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14No.21799G大調
第十一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221800降B大調
第十二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261800—1801降A大調
第十三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27No.11800—1801降E大調
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PianoSonataOp.27No.21801升c小調
第十五鋼琴奏鳴曲(田園)PianoSonataOp.281801D大調
第十六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31No.11801—1802G大調
第十七鋼琴奏鳴曲(暴風雨)PianoSonataOp.31No.21802d小調
第十八鋼琴奏鳴曲(狩獵)PianoSonataOp.31No.31802降E大調
第十九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49No.11792G小調
第二十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49No.21792G大調
第二十一鋼琴奏鳴曲(華爾斯坦、黎明)PianoSonataOp.531803—1804C大調
第二十二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541804F大調
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PianoSonataOp.571804—1806f小調
第二十四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781809升F大調
第二十五鋼琴奏鳴曲(杜鵑)PianoSonataOp.791809G大調
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別)PianoSonataOp.81a1809降E大調
第二十七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901814e小調
第二十八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1011815—1816A大調
第二十九鋼琴奏鳴曲(鎚子鍵)PianoSonataOp.1061818—1819降B大調
第三十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1091818E大調
第三十一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1101821降A大調
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PianoSonataOp.1111819—1822c小調
為選帝候而作的奏鳴曲一KurfurstenSonatesWoO.47No.11782—1783降E大調
為選帝候而作的奏鳴曲二KurfurstenSonatesWoO.47No.21782—1783f小調
為選帝候而作的奏鳴曲三KurfurstenSonatesWoO.47No.31782—1783D大調

出版圖書

書名作者時間
費德里奧[法]約翰·尼古拉斯·布約利/[德]路德維希·凡·貝多芬/[韓]金春玉/[韓]金珠熙2016-4-1

創作特點


總體
他突破了傳統的形式結構,動機型的主題運用和動力性的樂思發展,使音樂具有非凡的氣勢和力量;建立在功能體繫上的變音體系,成為他的和聲風格特徵;靈活的離調轉調和大幅度的節奏對比和力度對比,對於刻畫矛盾衝突和戲劇性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對位法的運用,樂隊音響的組合,鋼琴音樂的寫作都有鮮明的特點。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簡筆畫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簡筆畫
分類特點
交響曲
最集中體現了貝多芬的思想發展和藝術追求的是他的九部交響曲。貝多芬的交響曲內容豐富多樣,規模宏大,比起海頓、莫扎特的交響曲來要複雜得多,最突出的是它尖銳的矛盾衝突,英雄氣概和積極因素,音樂形象總是在矛盾的衝突和對比中展示,在手法上,發展了奏鳴曲式和交響套曲,他使奏鳴曲式各個部分規模擴大了,增強了對比性和戲劇性,展開部作為中心部分更是激烈的衝突,比如《第三交響曲》的展開部。
貝多芬的交響曲從內容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英雄性,戲劇性的,這是他創作的最基本的一方面,比如第三、第五、第九交響曲;第二,生活風俗性、抒情性的,如第一、第四、第八交響曲;第三,群眾性,舞蹈性的,比如第七交響曲。
鋼琴作品
除交響曲之外,在貝多芬的創作中鋼琴作品也占重要地位。可以說,他一生都在寫鋼琴作品。最重要的是五部鋼琴協奏曲和五首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黎明、熱情)。鋼琴奏鳴曲和他的交響曲相近,有深刻的思想、豐富的內容、形式寬廣,而且還加強了奏鳴曲式結構內部的對比因素,擴大了展開部的矛盾衝突和發展的動力,使得他的鋼琴奏鳴曲遠遠地超過了海頓與莫扎特。
弦樂四重奏
貝多芬手稿之一
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最後確立了它嚴肅的思想感情、抒情並富有哲學意味的體裁。尤其是晚期的弦樂四重奏,表現了作曲家的風格特點,深刻的心理刻畫,各種不同性格的形象的自由結合。
聲樂作品
貝多芬的聲樂作品數量較少,卻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致遠方的愛人》實際上可以說是第一部浪漫性的聲樂套曲,他的大部分歌曲多是淳樸的日常生活的書寫。

主要成就


貝多芬賦予純器樂以最強烈的和最富有表現力的戲劇性的特點,這種表現特點又反過來影響到戲劇音樂本身。這裡完成了一個循環。作曲家瓦格納認為貝多芬的最偉大的影響應歸於他打破了器樂的界限,接受了聲樂與器樂統一的信仰,因為不管貝多芬的歌劇《費德里奧》《第九交響曲》《莊嚴彌撒曲》是多麼崇高的創作,但不是這些作品,而是交響性思維提供了新樂種的語言。
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之一,貝多芬是找到通向古典主義的最後境界之路的音樂家,並且從美的境界進入崇高的境界。貝多芬越進入19世紀的早期浪漫主義,就越變成古典主義者,他像雅努斯神一樣有兩張臉,一張臉面朝後,向古典主義做最後的頂禮膜拜;一張臉面朝前,向未來召喚,是19世紀的領路人和導師。

人物評價


貝多芬的一切,他的敏銳,他對世界的感受,他那獨特的智慧和意志,天公對他的獨特構造方法,他的理想,還有他身體中的特有物質,他的脾性等等,都是歐洲那一特定時代的代表。(羅曼·羅蘭評)
人們知道,器樂在整個19世紀餘下的時間的發展都是在他的符咒之下,沒有一個音樂領域的真正靈魂不是歸於貝多芬。(保羅·亨利·朗評)
和他那個時代的人們一樣,貝多芬也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擺脫了灰心喪氣的深淵,重新又達到了希望的頂點。(房龍評)

後世紀念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貝多芬故居博物館毗鄰波恩老城區中心市集廣場,是貝多芬從1770年出生,直到1792年搬往維也納之前一直居住的地方。此處保存有貝多芬曾經彈奏過的鋼琴、十幾歲時演奏過的大風琴鍵盤、晚年使用的喇叭形助聽器以及大量貝多芬的樂譜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