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樂橋

白樂橋

白樂橋原名萬佛橋,因橋連萬佛寺而得名,后白居易改建又名白樂橋,取白居易字樂天而來。白樂橋是靈隱的後門,一條碧溪延山而下,終日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夏衍的留言是“賓至如歸”;李準的留言是“渾樸簡靜,通曠清逸”;羅洛的留言是:“窗含萬株樹,門啟百重山。”讀了他們的詩,就不用我再介紹白樂橋一號的自然環境了,說它有點“世外桃源”的味道也不為過。方令孺曾經這樣描寫著白樂橋的生活:“此刻是晚上九點鐘我坐在明亮的燈下開著電風扇,四周靜寂,惟小溪流水玲玲作響,外面風吹著大樹蕭蕭,覺得很舒服安靜。

位置


白樂橋是靈隱的後門,一條碧溪延山而下,終日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背靠北高峰,翻過一座山就是西溪濕地。

白樂橋一號


白牆黛瓦安靜的佇立於北高峰下,原是屬於孟姓商人的一座舊式莊園。1955年,中國作協將它買下,1988年,將它重建成了現在的樣子,並冠名以“中國作家協會杭州創作之家”,專門用來接待中國作協會員。1989年以來,已有近千人次來此度假寫作。庭院里有塊花崗岩石碑,上面鐫刻著巴老給創作之家的題詞“謝謝你們”。後院還有一塊大石碑,上面刻著所有來度假的作家的簽名。

歷史


茶室的牆壁上,展示著許多作家的留言和墨跡。我初略地看了一下,就見到了巴金、夏衍、鐵凝、草明、馮牧、白樺、張賢亮、李准等大家和知名作家的留言。夏衍的留言是“賓至如歸”;李準的留言是“渾樸簡靜,通曠清逸”;羅洛的留言是:“窗含萬株樹,門啟百重山。朝聽歌越調,暮看舞飛天。難得鬧中靜,但隨心所安。何必去靈隱,求卜問神仙。”鄒荻帆、管用和兩位都是大詩人,留下的自然都是詩。鄒荻帆先生的詩是:“靈隱冷泉創作家,深深綠樹藏名花。雲遊四海如歸來,情意結緣在天涯。”管用和先生的詩是:“小橋流水滿山茶,數樹禽鳴一院花。雲繞北峰詩畫里,小住三日已忘家。”讀了他們的詩,就不用我再介紹白樂橋一號的自然環境了,說它有點“世外桃源”的味道也不為過。
方令孺:“新月派”著名女詩人和散文家。1958年,61歲的方令孺從復旦大學來到杭州,任浙江省文聯主席,住在白樂橋原27號(現為25號)
方令孺曾經這樣描寫著白樂橋的生活:“此刻是晚上九點鐘我坐在明亮的燈下開著電風扇,四周靜寂,惟小溪流水玲玲作響,外面風吹著大樹蕭蕭,覺得很舒服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