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江月的結果 展開

江月

施閏章的五言律詩

《江月》是清代詩人施閏章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首聯寫初冬之夜晴空明月、微風吹拂的情形;頷聯突出江月隨波動蕩,光影不定的特徵,由此而引發詩人諸多感慨;頸聯以凝練概括之筆,道出人生艱難;尾聯由己及人,寄情於志同道合的朋友。全詩承轉自如,景情融合無間,語言平淡而富於韻味。此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十月,游江陶醉在月色中,詩人思緒萬千,觸發頗多感慨,寫下此詩紀之。

作品原文


江月
十月晴江月,微風夜未寒。
依人光不定,照影思無端。
少壯隨波去,關河行路難。
平生素心友,莫共此時看。

註釋譯文


註釋

1.光不定:形容月光照在江面上隨波動蕩的樣子。
2.無端:沒有緣由。
3.關河:比喻艱難的旅途。
4.素心友:心地純潔無世俗功利之念的朋友。語本陶淵明《移居二首》“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譯文

農曆十月秋冬之交一個晴朗的月夜,我泛舟在長江之上,微風吹來並不覺得寒冷。
江面的月光像親人一樣依傍在詩人的身旁隨波動蕩,我看到月亮照出的身影,沒有緣由動了思念。
少壯有為的年華如流水一樣的消失,無法挽回,人生的道路坎坷,行走很艱難。
我此生所結交一些心地純潔無世俗功利之念的朋友,不要在此時一起來欣賞美好的月光。

創作背景


此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十月,游江陶醉在月色中,詩人思緒萬千,觸發頗多感慨,寫下此詩紀之。

作品鑒賞


賞析

“十月晴江月,微風夜未寒。”首聯寫望月的時節、時間、地點。十月氣候宜人,不冷不熱,正值秋末冬初的時節,秋天天高氣爽的氣候特徵還未消失,而且也還未到嚴冬寒冷的時候,皎潔的明月當空,溫暖的微風拂面,這個時候在江面望月是非常愜意。
“依人光不定,照影思無端。”頷聯寫月影引出詩人感想。在中國古典詩歌閱讀中,月亮越圓,月光越亮,就越能觸動望月之人的愁緒。月光照在江面上,因江水流動,月光也搖動不定,月光下的人影倒映在江面也是搖動不定的。本來詩人於月下泛舟,心情是舒暢的,但搖曳的月光,拉長的月影“無端”引起無盡的傷感。
“少壯隨波去,關河行路難。”頸聯感嘆世路艱難。昔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感嘆時光如流水匆匆而去。如今詩人望著腳下的江水,也有同樣的感慨:少壯的時光就如這江水一去不復返了。這裡亦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回首過去,蹉跎了歲月,人生的旅途中也是倍嘗艱辛。
“平生素心友,莫共此時看。”尾聯又把思緒轉到思念友朋上。蘇軾於中秋月下想念兄弟,發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祈願,這二句便是化用蘇詞詞意,但結合上下文來看,這二句意味更為深長,此時此刻的月光這麼好,卻沒有知己好友與詩人共同把酒賞月,這是遺憾。另外頸聯寫人生之路艱難,這不但是詩人自己的經歷,與他一同走來的“素心友”們也是如此,此時此刻,詩人擔心他們是否安好,這又是關懷。
這首詩緊扣“江月”詩題展開,既寫了江上見月的情景,又以景起情,感慨人生,思念友朋。雖思緒跳躍,由己及友,但均是圍繞江月而發的真實情感。

評價

蘇州大學教授王英志《元明清名詩鑒賞》:“平淡”是一種頗高的藝術境界。此詩雖不能說已達“平淡”之極致,但亦具有“平淡”風格之長處;此詩中雖是抒發對人生之感慨憂慮,但表現得比較平和,並無慷慨激昂、劍拔弩張之概,重在“氣斂神藏”,具有陰柔之美。另外,全詩語言樸素無華,“理明句順”,既無僻典,亦不雕飾,淺中見深,耐人咀嚼。

作者簡介


施閏章(1618—1683),字尚白,一字屺雲,號愚山,又號蠖齋,晚號矩齋,清代詩人。宣城(今屬安徽)人。祖父、父親都是理學家。順治六年(1649)進士,官江西布政司參議,分守湖西道,有政績。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司,曼翰林院侍講,預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轉侍讀,不久病逝於京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