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村

福建省建甌市東峰鎮桂林村

桂林村是汕尾市碣石鎮西面,是個大村,有3000多人,屬農鹽漁三半地區,有海上運輸隊,后又養殖海馬,比較豐裕。桂林的名字可能始於宋代,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中大夫陳讜宦遊至石橋場(碣石建衛之前,唐元和末年在這置石橋鹽場,由官方配鹽,商人販運),該村西北石頭勒書“桂林”二字,清鎮碣總兵鄧萬林在該石旁邊一塊高9.5米、長20米、寬15米的巨石題刻“桂林聳秀”,字大1米,說的“桂林石”指的就是“桂林聳秀”石。桂林村戰略位置重要,東風門面對玄武山,門前有“深明大義”碑碣。光緒乙亥年春,陸豐土匪竊發,勢甚猖獗,始則焚劫金廂,繼而撲攻縣城。碣石告急火頻警,鄧萬林諭桂林村民捍禦匪寇,力保城池,平匪后,他獎賞頂戴,並親書匾額“深明大義”賞賜桂林鄉,村民接書即作序刻碑立於此。

目錄

正文


桂林村距東峰集鎮1.5公里,全村7個村民小組,562戶,2117人,設有4個產業黨小組。全村土地總面積15603畝,其中林地面積7648畝,耕地面積2755畝,其中柑桔4100畝,蔬菜900畝,葡萄720畝,茶葉410畝,毛竹100畝,其他雜糧500畝,雜果300畝,是東峰鎮柑桔、葡萄、蔬菜種植大村。
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根據桂林村的實際情況,對照建甌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標準,實現以下階段性目標:
──農村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躍。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柑桔、葡萄、蔬菜、茶葉等幾大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產值年均遞增10%,主導產業增加值佔全村經濟總量30%以上,五年內擴大蔬菜種植面積200畝,其中豆類擴種面積150畝,新植桔柚200畝,家禽養殖存欄數達到1萬羽,每年增加1000羽;農田水利設施較完善,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佔93%以上,標準化農田佔35%以上。
投資2萬元修復長溪仔水壩,並通過多渠道籌資對牛押坑、后壟上下等三個水庫進行整修,解決300畝水田用水問題;通過全面深入開展“支部加協會,協會連百家”活動,做大做強我村省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示範點—葡萄合作社,從而帶動全村葡萄、柑桔、蔬菜、流通協會的建立和發展。
到2010年,全村葡萄、柑桔種植戶有70%成為協會會員,帶動全村560多戶村民和周邊村發展葡萄3000畝(其中發展“紅地球”等葡萄新品種1000畝),柑桔1萬畝,實現收入7500萬元以上;每年推廣2—3項農業科技新技術和3—5個農業新品種,科技對農業貢獻率達85%以上,長年從事流通人數占勞動力總數15%以上;通過依託桂林工業小區建設,大力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以工促農,以工興村”目標。力爭在引進中銘茶業有限公司、江源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基礎上,到2010年共引進企業10家,其中規模企業有5家,力爭創工業產值5500萬元,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550人,依靠工業實現全村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