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綠金剛鸚鵡

大綠金剛鸚鵡

大綠金剛鸚鵡(學名:Ara ambigua)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最漂亮、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面部無羽毛,布滿了條紋,有點像京劇中的花臉臉譜,興奮時可變為紅色。尾極長,屬大型攀禽。食譜由許多果實和花朵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將堅果啄開,用鈍舌吸出果肉。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在河岸的洞里築巢。比較容易接受人的訓練,和其他種類的鸚鵡能夠友好相處,但也會咬其他動物和陌生人。壽命最長可達65年。

形態特徵


大綠金剛鸚鵡身長85-90厘米,體重1260-1400克,壽命60年。鳥體大部分為黃綠色,前額有一小片紅色的羽毛,臉部的裸皮為淺紅色,臉頰兩側的裸皮上面有幾條黑色橫的條紋狀羽毛,當興奮的時候裸皮部分會變成粉紅色,鳥喙下方的下巴部分為黑棕色,公鳥的頭部後方會有亮麗的藍色分佈,背部後方以及靠進臀部的尾部覆羽為淺藍色,主要覆羽為藍色,尾巴上方為淺紅棕色而尖端帶有淺藍色,尾巴內側和飛行羽為橄欖黃,鳥喙為黑色,尖端的部分顏色比較淺,虹膜為淺黃色。
大綠金剛鸚鵡(圖2)
大綠金剛鸚鵡(圖2)
大綠金剛鸚鵡(圖3)
大綠金剛鸚鵡(圖3)
大綠金剛鸚鵡(圖5)
大綠金剛鸚鵡(圖5)

棲息環境


喜歡潮濕的森林低地、季節性乾燥的地區,很少在比較高的地方活動。

生活習性


大綠金剛鸚鵡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很少超過12到18隻鳥一起行動,它們的個性比較獨立,通常不像其它大型金剛鸚鵡那樣喜歡社交活動,也從來沒有和其它金剛鸚鵡一起活動的紀錄。喜歡站在樹梢並且利用自己的羽色作為掩護,但是還是可以從它們剩下滿地的食物殘渣以及粗嘎刺耳的巨大叫聲發現它們。該物種個性內向,只有在覓食的時候稍為可以接近。

分佈範圍


大綠金剛鸚鵡分布圖
大綠金剛鸚鵡分布圖
分佈於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巴拿馬。

繁殖方式


該物種卵生。野外的大綠金剛鸚鵡繁殖季大約在每年的1月到4月,每次產下1到3枚卵,通常不會每顆卵都順利孵化,孵化期為26天,羽毛長成需要12周,在羽毛長成后兩星期幼鳥就可以獨立覓食。

亞種分化


大綠金剛鸚鵡(2亞種)
中文名稱學名分佈
1大綠金剛鸚鵡指名亞種Araambiguaambigua宏都拉斯東部,尼加拉瓜,哥倫比亞西北部,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
2大綠金剛鸚鵡厄瓜多亞種.Araambiguaguayaquilensis厄瓜多西部

種群現狀


2004年和2005年,全球人口不到2500隻成熟個體(或小於3700隻,包括青少年和未成年個體),在哥倫比亞最大的亞群,估計不到1700成熟個體(或總量小於2,500隻)。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瀕危(EN)。
大綠金剛鸚鵡(圖4)
大綠金剛鸚鵡(圖4)
大綠金剛鸚鵡(圖6)
大綠金剛鸚鵡(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