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麗紅

中國台灣女作家

蕭麗紅,1950年生,台灣嘉義布袋鎮人,目前專事寫作。曾以《千江有水千江月》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代表作有《桂花巷》(1977年1月1日初版)、《千江有水千江月》(1981年4月初版)、《白水湖春夢》(1996年12月13日初版)。

寫作風格


看法

蕭麗紅
蕭麗紅
台灣作家蕭麗紅是站在局外對《千江有水千江月》里的故事進行描述的,而蕭的感觸則多由貞觀的視角呈現。據說她擅仿張愛玲,只是張愛玲下筆極冷,而蕭的筆帶著溫情。張愛玲把自己埋藏得很好,而蕭在不知不覺中通過主角的心思來表達她對人事的看法。
小說是在台灣鄉村的背景里鋪展開的,筆下的人物大多一輩子都未離開過故土,他們對鄉土有一份深深地眷戀,“故鄉即是這樣,每個人是息息相關”,“這一家一族,整個是一體的,是一個圓,它至堅至韌,什麼也分它不開”。對於異鄉,是“不能喜愛的”,因為異鄉是“人隔閡著人”,也因了“異鄉、外地所可能扎痛人心的創口,都必須回得故里之後,才能醫治,才能平復”。故鄉是溫暖的,城市是帶血的,隱約可以看到與廢名、沈從文鄉土小說的一脈相承。

淚水和創傷

蕭的筆下故土是沖淡、平和的台灣鄉村,可以埋葬幾乎所有人的淚水和創傷。也因了故土對傷痛的消化,蕭筆下的人物才多平和淡泊。蕭所展現的多是人性中善的一面。她下筆頗為寬厚,筆下的人物也都是“好人”,這些好人大多背負了中國傳統的人文情結而不會計較過多。儘管被傷害,也還是以平和來化解。被日本軍調往南洋作戰的大舅停妻又娶,蕭也只是透過貞觀的一句“事事常在信得過之外另有情態”來化解。

女性的形象

蕭筆下豐滿的多是女性的形象,男性的形象多被淹沒了。男人一個個地相繼離去,生活由女人獨自承擔:大妗丈夫早早地服了兵役,二姨丈夫過早地離世,貞觀父親的意外去世讓這些女性與生活直面相對。而這些女人所有的孤獨和苦悶是在這個家族、故土中化解的。大家族中有細細碎碎的生活和剪不斷的人情。在蕭家僅剩的幾個男性中,蕭也只是寥寥數筆地帶過。男人的隱退也造就了女人的隱忍。蕭並不苛責男人。她筆下的女性形象也多是寬厚淳良,女人的情也是中國人傳統的情,愛情中夾雜著恩情。聽到大舅的再娶,大妗淚流成河,最後也只是一句“多人多福氣”;面對丈夫的離世,二姨終生只守著他的恩情不能釋懷。對於情,她們多不怨不艾,尋求自我的消化與解脫。大妗選擇了上山參禪,貞觀選擇了忍耐和還鄉。書中也見警句,多是通過貞觀的細微感觸來呈現的:“人世的創傷,原來都可以平愈、好起來的,不然漫漫八九十年,人生該怎麼過呢”,“中國人為什麼深信轉生、隔世,佛道兩家所指的來生,他們是情可它有,若是沒有下輩子,則這世為人,欠下的這許多的恩:生養、關顧以及知遇的恩怎麼還呢,怎麼還”蕭文的語言極精緻,文字也美,早年她讀《紅樓》、張愛玲,想是受了蔭澤的。可以從她的文字中聽到聲音,看到顏色,嗅到氣味。蕭有極好的古文功底,信手拈來的古詩皆可入文。她講鍊字:月照進缸底是“冷冷”,月光自頭頂是“灑下”,漁家的燈火在夜空中是“銜”。景是故鄉的景,情亦是故鄉的情,蕭的鍊字想亦是為了這份情吧。

代表作品


• 《千江有水千江月》
《千江有水千江月》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簡體字版。該書講述了一段古典而又含蓄的愛情故事,自出版以來感動了海峽兩岸一批又一批讀者。此次引進的簡體字版在大陸剛上市,就受到讀者好評。不過,因為作者採用的文本敘述語言為台灣普通話,夾雜在其中的文言與地方方言對大陸讀者造成一定閱讀障礙。對此,該書策劃彭倫表示,《千江有水千江月》中的部分語言屬閩南語,讀者閱讀之初可能會有語感障礙,但隨著閱讀的深入,這種障礙會逐漸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