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酸劑
解酸劑
解酸劑,又名抗酸劑、防酸劑,主要存在類型是鋁化合物(碳酸鋁、氫氧化鋁)等,是解除胃病的良藥。
又名抗酸劑、防酸劑,一種中和酸的物質。
主要存在類型:鋁化合物(碳酸鋁、氫氧化鋁),鉍化合物(鉍鋁、碳酸氧鉍、鹼式碳酸鉍),鎂化合物(碳酸鎂、硅酸鋁鎂、氫氧化鋁鎂),碳酸鈣,甘氨酸,干乳固體,硅酸鹽(硅酸鋁鈉),鈉化合物(碳酸鈉、碳酸氫鈉、酒石酸鈉鉀),酒石酸化合物(枸櫞酒石,酸劑、酒石酸)。
解酸劑如果運用適當,是解除胃病的良藥,問題是並非所有解酸劑都適宜任何人使用。舉例來說,碳酸鈣解酸劑能快速消除癥狀,但是會增加胃酸分泌,醫生通常不加採用,尤其不開給潰瘍患者。
少數解酸劑含有鈉,那些需限制食鹽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如果癥狀輕微,服用藥片即可;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可試用液體解酸劑,療效比片劑更強。某些解酸劑可能引起便秘,有些 則可能引起腹瀉。如果發現有前述副作用,應另一種較適合自己體質的解酸劑,或嘗試交替使用不同牌子的解酸劑,以減輕副作用。在急需的情況下,如果無須限制鈉(鹽)的攝入量,可服用一種自製妙藥--把小蘇打溶解在開水裡。
另外,人們常用補鈣的辦法來防止骨質疏鬆,美國韋恩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此提出了修正,他們認為鈣固然可以壯骨,但人們可能忽略了解酸劑(可以中和酸的物質)對骨骼健康的重要作用。
美國黑人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大大低於白人,儘管他們進補的鈣一般少於白人。在歐洲白人後裔中,特別是年長的白人婦女,她們是進補鈣最多的族群,同時也是患骨質疏鬆症最多的族群。韋恩大學科研人員在研究中發現,不同人種在骨質密度上的差別,主要源於人體酸代謝的功能,如果人體的酸不能有效地得以中和,鈣的益處也就失去了。研究人員對33名運動員進行了測驗,發現酸排出量最多(表明酸代謝能力弱)的也是在訓練時發生應力性骨折最多的。研究人員認為,新發現可能為醫生預防骨質疏鬆、骨折提供新的思路。如果人體酸的代謝功能真的影響人的骨骼礦化,那麼就有必要重新審視現在流行的營養指南,即人們進食時不但要考慮吸收卡路里、脂肪和鈣,也應考慮吸收一些解酸劑類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