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盤狀紅斑狼瘡的結果 展開
- 盤狀紅斑狼瘡
- 慢性複發性疾病
盤狀紅斑狼瘡
盤狀紅斑狼瘡
盤狀紅斑狼瘡是一種表現為皮膚或黏膜損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屬於皮膚型紅斑狼瘡的一種類型。盤狀紅斑狼瘡好發於頭面部皮膚及口腔黏膜,常見於中年人,以20~40歲年齡最好發,女性多於男性,病程較長,容易複發。盤狀紅斑狼瘡病因不明確,可以為免疫異常,也可起源於遺傳因素。主要臨床表現為持久性紅斑,中央萎縮,向下呈盤狀,在紅斑周邊會有細短白紋。盤狀紅斑狼瘡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可治癒。若併發生感染,則應結合抗生素進行治療。盤狀紅斑狼瘡的危害主要是影響美觀。慢性病程,預后良好。
● 皮膚科、風濕免疫科、內科
● 盤狀紅斑狼瘡病因不明確。
● 部分盤狀紅斑狼瘡為免疫異常性,如外界刺激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導致免疫活性細胞突變。
● 部分盤狀紅斑狼瘡起源於遺傳因素。
● 日光、紫外線照射、寒冷刺激、精神創傷、細菌和病毒感染或較大的外科手術、內分泌改變可誘發或加重該病。
● 常見於中年人,以20~40歲年齡最好發,女性多於男性。
● 盤狀紅斑狼瘡可發生於皮膚的任何部位,以頭面部皮膚和口腔黏膜最為常見。
● 本病通常無自覺癥狀。典型皮損為持久性紅斑,中央萎縮,向下呈盤狀,在紅斑周邊會有細短白紋。
● 如果繼發感染時,可引起紅腫、疼痛。
● 確診盤狀紅斑狼瘡需要進行體格檢查、紅細胞沉降率、血清免疫學檢查、組織病理及免疫病理學檢查等。
● 皮損為持久性紅斑,中央萎縮,向下呈盤狀,在紅斑周邊會有細短白紋。
● 紅細胞沉降率(血沉)常增快。
● 抗核抗體、類風濕因子可陽性,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可同時升高。
● 組織病理可見真皮淺層血管及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等。
● 免疫病理學檢即狼瘡帶試驗,在皮損表皮-真皮交界處可見顆粒狀IgG、IgM和C3的線性沉積,陽性率為80%~90%,正常皮膚LBT為陰性。
● 醫生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診斷本病。
● 皮損為持久性紅斑,中央萎縮,向下呈盤狀,在紅斑周邊會有細短白紋。
● 紅細胞沉降率(血沉)常增快等。
● 抗核抗體、類風濕因子可陽性,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可同時升高。
● 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真皮淺層血管及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等。
● 狼瘡帶試驗在皮損表皮-真皮交界處可見顆粒狀IgG、IgM和C3的線性沉積。
● 本病需要與扁平苔癬、多形性紅斑、銀屑病等疾病進行鑒別。
● 盤狀紅斑狼瘡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
● 外用藥物治療:皮損可通過糖皮質激素藥物較好治癒。可外用糖皮質激素製劑,數目少、皮損頑固者可行糖皮質激素皮損內注射。
● 系統藥物治療:用於皮損較廣泛或伴有全身癥狀者。
● 盤狀紅斑狼瘡的主要危害是生長在皮膚暴露部位,影響美觀,可能會使患者產生自卑心理,影響人際交往。
● 盤狀紅斑狼瘡應早期治療,預后較好。
● 避免烈日暴晒,紫外線照射,外出採取防晒措施。
●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
● 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 [1] Kasper DL,Fauci AS,Hauser SL,et al.哈里森內科學:免疫與風濕性疾病分冊。第19版。栗占國,譯。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6.
● [2]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