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鄉

西和縣

十里鄉位於縣城南部,距城6.5公里,全鄉土地總面積14667萬畝,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馬鈴薯,中藥材種植是十里鄉的農業特色產業。

歷史概況


1949年至1951 年由興隆區管轄,1952年分出為漾西區,1954年又改稱何壩區,1960年後撤掉區工委,設十里鄉,為時不久,改稱十里人民公社(姚河村辦公),1970年將趙五片併入,1986年4月,又將趙五片分出(另設趙五鄉,),1987年10月由姚河遷至何溝辦公,2004年又將趙五鄉併入,仍用舊稱十里鄉。

自然地理


十里鄉位於縣城南部,距城6.5公里,與城接壤處,地表平緩,川壩面積大,屬漾水河流域,農業基礎雄厚,向南逐漸山狹壩小,森林覆蓋面積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西城公路南北縱貫全境。平均海拔1800米,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半溫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全年無霜期180天,平均日照期為184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為538毫米,年蒸發量490毫米。

行政區劃


1.轄村民委員會34個,184個村民小組,共7633戶,38036人,詳細情況見附表。
2.六通情況:34個村全通電,通郵、通電話、通公路,8個村通自來水,18個村通有線電視。

資源狀況


1.土地資源:全鄉土地總面積14667萬畝,可分四大流域,漾水河流域,何壩河流域,趙五河流域,頁水河流域,前三大流域地勢平緩,為農作物主播區,有效灌溉面積3690畝,梯田面積35795畝,有機井124眼,水窖301眼,頁水河流域為林木礦產開發區。自1999年至2006年,全鄉退耕還林累計8765.7畝(其中生態林8718.6畝,經濟林47.1畝)。涉及31個村,3371戶。
2.農畜產品資源:
(1)小麥、玉米、馬鈴薯為十里三大農作物,二郎流域為全縣地膜玉米種植基地。塑料薄膜全鄉年使用量79.2噸,覆蓋面積14532畝(其中玉米883畝,馬鈴薯5340畝,塑料大棚280畝,日光節能溫室75畝)。截至2008年底全鄉糧食作物總產量718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103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5元。
(2)中藥材種植是十里鄉的農業特色產業,有半夏黃芪、黨參、柴胡、牛蒡子等十餘種,都已形成一定的規模,2004年由鄉黨委、政府組建了十里鄉二郎半夏協會有效解決了半夏種植成本高和銷售網路單一的問題。將農戶生產與市場銷售對接起來,按照“基地+協會+農戶”的模式,扶持半夏銷售大戶,著力培育品牌,已成為特色農業的一大亮點,全鄉半夏種植面積3000餘畝,年銷售收入達5408萬元,畝產純收入達1萬元,中國特產推介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將西和命名為“中國半夏之鄉”並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驗總局批准,將生產的半夏納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二郎壩則是全國“半夏之鄉”重要基地,縣鄉正著手申請“九眼泉”牌地理標誌性商標。農業特色產業的規模化生產,孕育了部分民營企業,龍飛中藥材購銷公司,就是在這種環境中產生成長起來的。
(3)名優農業特產:花椒、核桃。
3.勞動力資源:全鄉勞動力資源總數23439人,2008年勞務輸轉1.2萬人次,勞務創收12000萬元,農民工遍布城鄉各地,涉及建築、經商、服務等數十個行業。
4.區位優勢資源:十里、楊河、馬台三個行政村,地處縣城南郊,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其區位優勢,十里村發展日光節能溫室,生產反季節蔬菜,十幾分鐘便可進入縣城菜市,楊河村推廣成功的地膜馬鈴薯,農曆五月中旬就可上市,提前一個多月,收后又複種一茬甘藍菜(俗稱包包菜),一年收兩茬,效益很高。
5.礦產資源狀況,十里鄉礦產豐富,有色金屬:鉛、鋅、金礦品位高,分佈廣,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前景好,特別如石灰石,藏量極大。鉛鋅礦主要分佈在董庵、青羊村一帶,經營的企業有青羊礦業有限公司、隴微礦業公司(孫家溝),鄉鎮礦業公司孫家溝鉛鋅礦,民福鋅業有限公司,頁水河鉛冶鍊廠等。氧化金礦主要分佈在麻元、后川、元灘村一帶,品位高,冶鍊簡單方便。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民辦企業遍布全鄉,磚瓦石材及其它建築材料加工製造從業人員多,就業範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