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欲春宵
1966年由邁克·尼科爾斯執導電影
《靈欲春宵》是由邁克·尼科爾斯執導,伊麗莎白·泰勒、理查德·伯頓等主演的一部劇情片。該片於1966年6月21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教授和他的妻子發生了矛盾衝突的故事。教授和妻子宴請大學里的朋友,一對很有才華的年輕夫婦。教授和妻子發生了激烈的口角,彼此都不能說服對方。教授的妻子設下圈套,讓那對年輕人無限制地痛飲狂歡,並伺機與那位年輕的丈夫調情。調情未遂就歇斯底里大發作,幾乎毀了那年輕的一對。
在九月的一個凌晨到黎明的美國一所大學所在的小鎮,一對結婚二十年的中年夫婦同一對初來乍到前來拜訪的青年夫婦舉行了一場聚會——可憐的年輕人發現,這個聚會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歡樂。
在聚會上,女主人瑪莎(伊麗莎白·泰勒 飾)的歇斯底里和她丈夫喬治(理查德·伯頓 飾)時而剋制時而爆發的張力,原因恰來自他們之間不能割捨的深刻的恨。這恨來自瑪莎對喬治最初的追求,來自他們無法平等的婚姻,來自喬治事業上的平庸,來自對彼此無從平衡的期待,更來自他們最隱秘卻被瑪莎在這個凌晨無意中透露出去的秘密。這個秘密就是維繫他們婚姻生活的幻覺——他們幻想中的兒子。生活充滿痛楚,這對大學校園裡的中年夫婦曾用各種方法包裹生活的空白。但在這個太陽升起之前,他們不得不因為秘密的泄露而大夢初醒。太陽底下處處都有陰影,而這蘇醒也只是另一個更艱辛的開始。。
靈欲春宵海報
演員表
演員參考資料
職員表
總導演 | |
---|---|
編劇 | 愛德華·阿爾比、恩斯特·萊赫曼 |
角色介紹
瑪莎
演員伊麗莎白·泰勒
瑪莎是教授喬治的妻子,因為她與喬治生活上種種的不愉快,她設下圈套,在喬治不知情的情況下邀請了一對很有才華的年輕夫婦吃飯,並伺機與那位年輕的丈夫尼克調情。但她調情未遂就歇斯底里的大發作,被她幻想出來的16歲的兒子已經死去的消息而崩潰。
喬治
演員理查德·伯頓
大學教授,與妻子瑪莎結婚多年一直爭吵。他對妻子報復性的與邀請的尼克調情的做法選擇視而不見。他與瑪莎有著一個屬於他們的秘密,就是他們幻想中的兒子。他在哈尼提及的鈴聲中得到啟示,便對瑪莎宣布了兒子的死亡,使瑪莎徹底崩潰
尼克
演員喬治·席格
花花公子,在得到瑪莎的邀約后與妻子哈尼前來拜訪,卻發現這個聚會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歡樂。在遊戲的過程中,他暴露了他不斷和其他女人發生關係並且企圖和校長的女兒瑪莎發生關係以建立和鞏固他在學校的地位的事實。
哈尼
演員桑迪·丹尼斯
尼克的妻子,與尼克前往瑪莎夫婦的家來一起聚會。她對尼克不斷與其他女人有染且尼克與她交往是因為她父親有錢的事實心知肚明,也正因此,她在瑪莎家才會噁心嘔吐不止。她不願去解決和尼克失敗的婚姻,不願面對現實,終日生活在編織的幻想中。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專輯曲目 | 專輯圖片及信息 |
---|---|
1.Moon Music & Prelude 2.Colloquy 3.Bergin 4.(A) 'Virginia Woolf Rock (B) Snap 5.Martha 6.Prologue - Act II 7.Sad, Sad, Sad 8.Fleece 9.Party Is Over 10.Sunday, Tomorow All Day 11.Epilogue | 靈欲春宵專輯圖片 |
專輯名稱: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 |
製作人:Alex North | |
發行時間:1966年 | |
所屬版權:華納兄弟 |
• 影片揭示了美國社會、家庭、婚姻關係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展現上流社會知識分子階層的虛偽和醜行,探討了道德的標準和界限問題。影片有很濃的話劇味,但表演精湛,泰勒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羅伯特·雷德福拒絕扮演尼克的角色。
• 桑迪·丹尼斯在影片拍攝期間懷孕,並在片場流產。
• 片中的每位演員都憑本片獲得奧斯卡提名。
• 本片是在對白中用到“Bugger”一詞的首部電影。
• 片中瑪莎提到的貝蒂·戴維斯的電影是1949年的《越過森林》。
• 本片是奧斯卡有史以來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所有13個獎項提名的電影,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員、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布景、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音效和最佳剪輯等。
•貝蒂·戴維斯、英格麗·褒曼、羅莎琳·拉塞爾和帕特里夏·妮爾都曾是扮演瑪莎的最初人選;而扮演喬治的人選則有詹姆斯·梅森、加里·格蘭特、亨利·方達、亞瑟·希爾(Arthur Hill)、傑克·萊蒙和彼德·奧圖。
• 美國歌星康妮·史蒂文斯曾十分希望扮演霍妮的角色。
• 為了扮演瑪莎,伊麗莎白·泰勒不惜增重30磅。
• 當瑪莎開門看到拿著金魚草的喬治,喬治說:“Flores。。。 Flores para los muertos。”這句話源自《慾望號街車》,片中賣花的女子來到布蘭奇的門前說道:“flowers for the dead。”
• 影片開拍不久,曾獲奧斯卡獎的攝影師Harry Stradling Sr.被哈斯克爾·韋克斯勒換下,以期美化伊麗莎白·泰勒的形象。
•美國電影協會堅持去掉片中的台詞“screw you”,以“God damn you”替代,但片中其他的粗話“screw”和“hump the hostess”則保留了下來。
• 在影片拍攝期間,伊麗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頓騎著同樣的紅色自行車奔波於華納的片場。
• 理查德·伯頓曾在片場慶祝自己的40歲生日,妻子伊麗莎白·泰勒送給他一輛Oldsmobile Toronado豪華跑車。
• 本片編劇愛德華·阿爾比在2005年接受採訪時說,當時原著作者兼本片製片人Ernest Lehman請他來改編劇本,報酬為25萬美元,但完成之後,導演邁克·尼科爾斯和伯頓夫婦非常討厭這個劇本,以至進行了大幅修改,到最後只保留了阿爾比的兩句台詞,阿爾比說這兩句話就值25萬美元真是很划算。
• 具有美國電影協會標識“18歲以下觀眾需要父母陪同觀看”的第一部電影
影片揭示了美國社會、家庭、婚姻關係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展現上流社會知識分子階層的虛偽和醜行,探討了道德的標準和界限問題。影片有很濃的話劇味,但表演精湛,泰勒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人員 | 結果 |
1967 | 第39屆 | 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 伊麗莎白·泰勒 | 獲獎 |
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 | 桑迪·丹尼斯 | 獲獎 | ||
奧斯卡獎最佳攝影(黑白) | 哈斯克爾·韋克斯勒 | 獲獎 | ||
奧斯卡獎最佳藝術指導(黑白) | Richard Sylbert、George James Hopkins | 獲獎 | ||
奧斯卡獎最佳服裝設計(黑白) | rene Sharaff | 獲獎 | ||
奧斯卡獎最佳影片 | 恩斯特·萊赫曼 | 提名 | ||
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 理查德·伯頓 | 提名 | ||
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 喬治·席格 | 提名 | ||
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 邁克·尼科爾斯 | 提名 |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原創) | 阿萊克斯·諾斯 | 提名 | ||
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 | 恩斯特·萊赫曼 | 提名 | ||
奧斯卡獎最佳電影剪輯 | Sam O'Steen | 提名 | ||
奧斯卡獎最佳音響 | George Groves | 提名 | ||
1967 | 第24屆 | 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 伊麗莎白·泰勒 | 提名 |
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 理查德·伯頓 | 提名 | ||
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 喬治·席格 | 提名 | ||
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女配角 | 桑迪·丹尼斯 | 提名 | ||
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 | 恩斯特·萊赫曼 | 提名 | ||
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 | 邁克·尼科爾斯 | 提名 | ||
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影片 | 提名 | |||
1967 | 第20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 | 邁克·尼科爾斯 | 獲獎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英國男演員 | 理查德·伯頓 | 獲獎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英國女演員 | 伊麗莎白·泰勒 | 獲獎 |
(參考資料:)
在《靈欲春宵》中,導演邁克·尼科爾斯遵循原作充分利用了荒誕派的表現手法。大量特寫所渲染出的極端情緒化的爭吵、回憶與父親的拳擊賽時父親聲音的突然加入、聲畫對位的結構以及影片後半部逐漸增多的移動鏡頭與仰角鏡頭等鮮明地突出了影片中的荒誕意味。影片中只出現了瑪莎、喬治、哈尼和尼克四個人物,從結構而言,劇中人物雖然是不完整的,但是卻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人物原型。《靈欲春宵》在主題方面另闢蹊徑,它表現了人的孤獨感、隔絕感以及人失去歸屬的虛無感,反映了人的生活是謊言和生活的重疊。此電影重點不是講述這兩對夫妻之間的遊戲,而是通過荒誕的遊戲解釋這兩對夫妻以及以他們為代表的一類不願面對現實生活的人們。這類人終日生活在謊言和虛幻中無法區分謊言和真實。
相對於傳統電影而言,《靈欲春宵》這部電影的情境是不確定不具體的。劇中沒有具體和確定的情節,只是講述了兩對夫妻的四個遊戲。故事情節簡單,沒有具體的順序和結構,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凡的故事。這正表現出荒誕派電影是以生活作為藝術的源泉,藝術應該反映平常人平常生活的這一基本原則。此外情境設置的不合情理性、不合邏輯性也是這部荒誕電影的特點之一。在《靈欲春宵》中,導演充分利用荒誕的手法來反映存在主義思想中的生存的荒誕和痛苦,並深刻揭露了社會現實中生活的醜惡。批判和反對人為了生存而編織起的一個虛假世界。鼓勵觀眾們從虛假的幻覺中清醒過來,積極投入到現實生活中去。(《電影文學》評)
靈欲春宵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