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壇鎮

海壇鎮

康熙十九年(1688年)二月,清兵佔領海壇島后,改名為水師海壇鎮。康熙二十七年(1696年),裁中營,將額兵撥入左、右兩營。同治五年(1866年),兩營裁兵一半,剩900多人,並改右營游擊為都司。

基本簡介


康熙十九年(1688年)二月,清兵佔領海壇島后,改名為水師海壇鎮。康熙二十二年(1691年)六月移駐海壇島。總鎮署設在原周鶴芝衙署,首任鎮守總兵官林賢。康熙二十七年(1696年),裁中營,將額兵撥入左、右兩營。左營設游擊、守備、千總各1名,把總4名,外委千總3名,外委把總6名,兵員1152人(其中步兵552人,守兵600人),配備大中小船隻19艘,坐馬40匹;右營設游擊、守備各1名,千總2名,把總4名,外委千總3名,外委把總6名,兵員與左營同,配備船隻19艘,坐馬22匹。左營陸汛為東庠、流水、青灣、蘇澳、大練、鼓嶼、韓厝寮、君山頂,水汛為鹽埕、磁澳(長樂市屬)、鼓嶼和福清的萬安、門扇后;右營陸汛為平潭(縣城)水仙宮、羅頭角、觀音澳、漁塘、娘宮、芬尾、草嶼,福清的壁頭、台寨和莆田的南日、平海、湄洲等,水汛為觀音澳、芬尾、娘宮和莆田的壁頭、三江口、塗尾、南日、湄洲、平海等。兩營水汛輪撥千總、把總、外委各1名,負責巡防。巡防區北接閩安鎮,南接金門鎮。
同治五年(1866年),兩營裁兵一半,剩900多人,並改右營游擊為都司。光緒十四年(1888年),海壇改鎮為協,總兵改為副將,並將左營游擊改為都司和裁撤左右兩營守備。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因中法戰爭后兵餉無著,裁兵二成;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再裁兵200名;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裁撤左營,並裁兵一成,余兵併入右營。民國元年(1912年),海壇鎮撤銷,其庫存的劍、戟、矛、盾、火藥、炮彈、角管等散失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