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營學基礎

國際經營學基礎

本書主要討論企業國際經營的有關理論和實踐問題,從企業國際經營的背景、意義和概念出發,用十一章內容分別介紹並探討了當今國際經營學的主要理論和觀點,包括國際經營環境理論、國際市場進入理論、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國際經營與競爭戰略理論、國際展覽聯盟理論、國際市場營銷理論、國際經營組織管理理論、國際財務管理理論、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以及中國企業國際經營現狀與趨勢等內容,本書的特點是通過對當今國內外國際經營學主要理論觀點的系統介紹,使讀者更容易從總體上了解和掌握國際經營學的理論內容和最新的觀點,本書使用與大專院校經濟、管理等專業的師生,經濟理論工作者。

內容簡介


本書是系統性介紹國際經營學理論的優秀教科書。編者參考了國內外眾多有關國際經營和國際競爭的專著、教材和論文,同時結合自己的學習及教學經驗,全面介紹了當今國際經營學最新理論,並研究和討論了國際經營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淺出,系統易懂,為關心國際經營、國際競爭力等問題的讀者,提供了一個學習相關知識的讀本,值得專業學生及其他學習者認真研讀。

媒體推薦


前言
20世紀60年代以來,以跨國公司迅速發展為特徵的企業國際化經營活動,成為世界經濟活動的一大潮流,也構成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內容。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傳統的以國內資源和市場為基礎的企業發展模式,正在被積極參與國際資源配置並以國際市場作為競爭基礎的企業發展模式所代替。特別是在世界貿易組織機制下。資源、市場的競爭被放在
了超越國界的範圍內,企業必須擁有國際競爭的能力.才可能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求得生存和發展。
從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實行開放政策以來,國際企業紛紛將中國作為拓展自己國際經營事業的重要場所,客觀上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其他增長方式難以替代的推動作用。更重要的是,外國企業或資本的進入,促進了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意識和能力的形成,部分企業逐漸走上了國際經營之路。儘管我國企業的國際經營。特別是跨國公司的起步,比發達國家落後很
多年,經營規模和實力差距懸殊,但在20世紀的最後10年中,我國企業的國際經營活動獲得了迅猛的發展。截至2001年,我國非貿易性海外投資企業共計3091家,總投資額為43.75億美元。國際經營活動已經從最初在國外開店推銷,到今天形成資源開發、生產加工、交通運輸、金融服務等多行業、多層次的國際經營格局。
但是,由於起步晚,經驗不足,我國企業國際經營的水平和層次還比較低,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據統計,我國的海外企業盈利的佔55%,其中多為非生產性企業;企業收支平衡的佔28%;虧損企業佔17%,以生產性企業居多。這種現象反映了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國際經營能力等方面。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距離還相當大。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國企業國際經營實力不足,另一方面也由於我國企業對國際經營戰略的認識不足,並且基於這種認識的國際經營能力的學習和運用效率較低。為了提高企業國際經營的能力,首先需要提高企業經營者經營思想和經營管理視野的國際化水平,這就需要學習和研究國際經營的理論並將理論運用於實踐。正是基於這個認識,本書作者希望通過系統地介紹當今國際經營學最新的理論,研究和討論國際經營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為關心國際經營、國際競爭力等問題的讀者,提供一個學習有關知識的讀本。
本書主編在國外攻讀MBA期間所學的一門課程是《國際經營學》,當時國內高校基本沒有開設此課程。1997年回國后在本校國際貿易專業嘗試開設了這門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萌生了編寫一本系統介紹國際經營理論讀本的想法。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學習的總結。在參編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完成這本《國際經營學基礎》的編寫工作。
本書由宋維明擔任主編,負責全書結構的設計、對初稿的修改和最後統稿定稿.並承擔編寫了前言和第一、三、四、五章的全部及第十一章的部分;由張闖、田明華擔任副主編,張閩負責有關資料的整理並承擔編寫了第十章的部分;田明華負責編寫過程的協調並承擔編寫了第二章;由劉冬編寫第七、九章;程寶棟編寫第六、八章的全部及第十一章的部分,並承擔校對工作;王金嬡承擔英文翻譯和編寫了第十章的部分。
本書參考了許多國內外有關國際經營和國際競爭力的專著、教材和論文,並引用了其中的部分觀點和數據。在此,謹致以衷心的感謝!
由於初次系統性地介紹國際經營學理論的體系.並試圖提高這些理論介紹的簡明性和應用的現實性,因此編寫難度較大,加上編者水平的限制,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紕漏和不妥之處,懇請這者不吝批評指正。
編 者
2003年6月於北京林業大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國際經營學產生及發展
一 國際經營學產生和發展的背景
二 國際經營的概念
第二節 企業國際化經營發展的原因和國際企業
一 企業國際化經營發展的原因
二 國際企業
第二章 國際經營環境
第一節 國際經營環境概述
一 國際經營環境及其特點
二 國際經營環境構成
第二節 國際經營宏觀環境
一 世界經濟的現狀與變化趨勢
二 世界經濟組織
三 國際經濟法
四 國際金融環境
第三節 國際經營中觀環境
一 東道國的經濟環境
二 東道國的政治環境
三 東道國的法律環境
四 東道國的技術環境
五 東道國的社會文化
六 東道國的自然環境
.......
第三章 國際市場進入方式及其選擇
第四章 國際經營的高級形式:國外直接投資
第五章 國際經營戰略與競爭力
第六章 國際經營中的戰略聯盟
第七章 國際市場營銷
第八章 國際企業組織管理
第九章 國際企業的財務管理
第十章 國際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第十一章 中國企業的國際經營
參考文獻

文摘


書摘
(2)合作出口。一個企業利用自己的出口力量和國際營銷網路為其他企業出口商品的渠道。這種出口形式常常出現在與其他企業的產品具有相關性,配套出口更容易佔領市場,以及通過合作出口更能發揮國際營銷網路作用的情況下。
(3)外國企業駐本國的採購處。主要指外國的大型批發商、零售商和國際貿易公司在東道國設立的採購處。出口企業將商品直接出售給這些外國採購商,再由這些外國採購商轉運出口。
2.直接出口
直接出口,是指企業把產品直接銷售給國外客戶或最終用戶,而不是通過國內的中間機構轉售給國外用戶,是企業直接與國際市場接觸,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直接出口才是國際經營的起點。與間接出口相比,直接出口須支付更多的費用,要設立專門的對外貿易部門並配備相關的人員,還要獨立承擔國際市場的風險。但同時,由於承擔的風險提高,因此收益比間接出口要大。同時,可以部分或全部控制國際營銷規劃,更好地保護商標、專利、信譽和企業的其他無形資產等。直接出口主要有以下幾種渠道:
(1)企業主外辦事處。駐外辦啊處負責本企業產品在國外的銷售,並承擔國外產品售後服務、收集市場信息等責任。駐外辦事處一般是企業開展更高層次經營活動的橋頭堡。
(2)企業國外銷售子公司。在出口業務達到一定規模和有了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后,企業會在國外建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專業銷售公司,進行更大範圍和更大規模的商品營銷活動。
(3)直接銷售給最終用戶。這種出口方式常常是大型設備或專有技術的出口,或者是與當地官方機構進行大宗買賣時採用的出口方式。
(4)國內出口部。這是企業專門從事國際營銷活動的部門。按專業化分工,企業的出口活動全部由出口部門承擔,這種部門往往可以發展成為專營進出口業務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二)易貨贊易
又稱為對等貿易,是不使用或部分使用貨幣結算的,直接進行貨物交換的一種古老的商品交易方式。由於易貨貿易一般不使用現匯支付,因此可以克服外匯支付困難給國際貿易帶來的障礙,有助於通過進口帶動出口,保持收支的平衡。但是,從貿易的性質看,易貨貿易還是一種
低效率的經濟貿易活動。這種貿易方式過程複雜,談判很難,不宜成交,而且在商品結構類似的國家之間難以開展這種貿易。
由買方在信貸的基礎上,用現匯購進商品、勞務、技術后,以產品或勞務價款分期償還供應方貸款的貿易方式。補償貿易具有易貨貿易的性質,同時也是一種進出口緊密結合的信貸貿易,是利用外資的一種方式。補償貿易的形式包括:
(1)直接產品補償,又稱回購貿易。通常是由出口方向進口方提供設備或技術,進口方則用這些設備或技術生產出的產品加以償還,不搭配其他產品。
(2)間接產品補償。即進口方不是用所引進的設備或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而是用雙方商定的其他產品償還進口貨款和利息。採用補償貿易,對機器設備供應方來說。既可以擴大產品出口,又可以使某些急需商品(如原料、燃料等)來源穩定,對機器設備進口方來講,則可以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銷售途徑來提高出口商品的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以擴大出口。但是,採用補償貿易進口的機器設備,不能保證其先進性。同時,在補償產品的質量、品種的談判上難度大。
契約交易型進人方式
契約交易也稱許可合同交易,指本國企業(許可方)為取得使用費或其他形式的付款。允許外國企業(被許可方)獲得其無形財產的精專利、商標、技術訣竅,商業秘密和公司名稱等)的各種契約安排,雖然許可合同交易與商品貿易都是以貿易方式進入啊際市楊,伹不同的是許可合同交易不是通過直接出口商品.而是通過出口技術、技能、勞務和工藝等進入國際市場。契約交易的形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授權經營
授權經智一般包括兩種方式,即一般授權經營(Licensing)和特許經營(Franchisning)。
1. 一般授權經營
這是指企業在規定的期限內將自己的無形資產(專利、技術秘訣、商標等)。通過契約轉讓給海外法人。以換取授權費和其他補償。其中出讓無形資產的一方,稱為許讓方或授權方(Licensor)。而接受無形資產的一方稱為受許方或受權方(Lisensee)。在授權經營條件下。通常轉讓的不是無形資產本身的所有權,而是使用權;故在授權經營的協議中,要規定使用的期限、使用費用的支付、使用方面的限制條件等。
通過一般授權經營進入國際市場具有許多優點;包括:①費用低。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已經耗費了大量資金,如果再到目標國家設廠應用該技術製造則支出更大,不如迅速轉讓技術使用權。以分攤研究成本。②障礙少。各國對有形貨物的進口限制很多,尤其非關稅措施更是森嚴壁壘,甚至對一些產業進行特意保護,如廣播、電視、電訊等。但是,各國對許可證貿易則沒有嚴格的限制,而且許多國家還鼓勵技術的輸入。③風險小。當目標國家政府對外資實行徵用或國有化時。直接投資的政治風險和經濟損失要大於授權經營進入方式,因為後者最大損失是技術使用費。
授權經營的缺點主要是:①控制力弱。供方為實施目標市場的控制,會在授權協議中訂立若干條款來保證對自身權利的控制,但是,由於不是直接經營,依賴受權方是不可避免的。而受權方為追求利潤可能出現的短期行為,又會使供方的信譽等受到損害。②機會成本大。壟斷性授權協議規定受權方在一定地區內享有使用該技術從事獨家經營的權利,這意味著供方放棄了其他的進入方式(如在該地區出口自己的產品),故供方的機會成本會較大。③潛在競爭強。受權方利用轉讓的技術。經過一定時期的經營,在目標市場積累了經驗,開拓了業務關係。樹立了自己的形象,當協議期滿時,供方想再進入該市場可能遇到的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原來的受權方。
2.恃許經營
特許經營就是許讓企業(Franchisor)向受許企業(Franchisee)轉讓技術、商標、經營方法嬸,讓受許企業在本企業的監督與幫助下。利用本企業形象和捫牌經營本企業的特定業務(如圖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