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河
白塔河
曾名南山河,位於高郵湖西側,源出天長縣西部張八嶺丘陵區,五叉港東,基本東流經半塔至大鐘營,有釜山水庫大壩,控制面積244平方公里;出庫后至汊澗鎮,左納西、北兩支來水,均源出江蘇省盱眙縣南境;西支在天長縣境有時灣水庫,其控制面積為244平方公里。過汊澗鎮、石樑集,至天長縣城北,右納川橋河,其上有川橋水庫,控制面積164平方公里;然後折東北流,至長亭東注入高郵湖。全長110公里,平均比降0.86‰。總流域面積1604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區佔30%,平原佔70%。汊澗鎮以下至入湖口,河道長40公里,防洪能力為1000~1500立方米每秒,合10年一遇防洪標準。石樑1965年8月21日洪峰流量705立方米每秒為最大,相應水位12.58米(廢黃河)為最高;1964年9月30日出現-0.81立方米每秒,1968年4月8日河流乾枯斷流。 1968年開挖新白塔河,將白塔河上游來水自石樑集截引向東,經天長縣城北向東北流,經萬壽至齊丫湖入高郵湖。全長91.5公里,流域面積1303平方公里,其中皖境969平方公里。截源后的老白塔河,自石樑集起,循老河道東北流,原來由長亭東注入高郵湖改為經沂湖閘入高郵湖。全長42公里,流域面積301平方公里。
白塔河 建國前曾名南山河,位於淮河右岸高郵湖西側,全河自西向東橫貫天長市中部,是高郵湖水系中最大一條河流,有南北二源。
南源為主源,發源於來安縣江淮分水嶺東部,源頭有三個分支,均在來安縣境內。北支出自磨盤山、鷹嘴山麓,出山後向東流,於胡圩入車沖中型水庫,出庫後向東南流,經龍湖后入釜山中型水庫;中支有三個分支,北分支出自鷹嘴山,向東南流入小山頭小型水庫,出庫後繼續東流;中、南分支均出自長山,一支進邢港小型水庫,一支進萬山小型水庫,兩支出庫後於大余郢北相匯合後繼續東流,於馬廠與北分支匯合,再東流經來安縣半塔集東南入釜山水庫;南支之南分支出自長山東馬港附近,北分支出自刺圍子,南流於葛營收來自何港之水,二水於張官營合流後於雙龍東入王家壩小型水庫,出庫後向東北流,於半塔集東南入釜山水庫。該水庫東半部已在天長市境,攔河大壩緊靠張家潮,出庫後繼續東流至漂牌與北源匯。
白塔河
兩源匯合后沿滁天公路北側東行,於汊澗鎮北大覺寺,匯源自盱治縣舊鋪南之廟橋河,再向東於下石橋(何庄)匯左橋河和騷狗河,過石樑集向東北又折向東南,於灣頭折向東行,至天長市城區老壩頭,匯主要支流川橋河,經護城橋折向東行於郭家大橋與楊村河匯合,后經湯橋於關東、大王廟入高郵湖。全長110千米,平均比降0.086%,流域總面積1604平方千米。包括楊村河,其中在轄境內約為1270平方千米。
白塔河經治理后,於石樑集東另開新河,新老河分流,新河成直線東行,過黃家湖,經天長市城區北邊一直向東於大壙圩農場入高郵湖,新白塔河自源頭算起長91.5千米,流域面積1303平方千米。老白塔河分流后長42千米,流域面積301平方千米。
白塔河上游為淺山區,中游為自然沖積河谷,比降較陡,河身彎曲、狹窄,下游進入圩區,比降平緩,易於淤塞,造成多次改道,在與川橋河匯合處曾有黃家湖,實為行洪區,已失去行洪作用。
白塔河主要支流川橋河舊稱白洋河,發源於江蘇省六合縣馬集,先入西河王水庫,向北流經東旺廟進入天長市,併入川橋中型水庫,出庫后經川橋北,於七里寺匯源自關塘鄉禹王河,繼續北流於天長市城區分汊,從東城河及潯河口入白塔河,長28.4千米,流域面積279平方千米,在轄區內為185平方千米,禹王河上建有高峰中型水庫。白塔河之名起於三國時期,當時半塔集建有白塔寺,寺內有塔,集鎮亦名白塔鎮,該河流經白塔鎮,故名白塔河,后白塔鎮何時改為半塔集,未能考證,但河名未改,以後白塔河曾改稱石樑河,建國前又稱南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