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紅色巨塔的結果 展開

紅色巨塔

圖書名稱

《紅色巨塔》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劉飛躍。

描述的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一批有志青年為追求心中理想,衝破束搏,奮鬥向上的故事。書中女主人公“越飛”不甘現狀,毅然捨棄國企“鐵飯碗”,離鄉闖蕩大上海,從零起步,幾度沉浮,終於書寫出一章中國版的“阿信”創業史,也是和平年代改革時期另一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事橫跨十五載,直至2009年金融風暴。

圖書信息


紅色巨塔(上冊)
紅色巨塔(上冊)
《紅色巨塔》(下冊)
作者:劉飛躍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7月
ISBN:978720 8114852

內容簡介


全書以越飛事業發展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社會體制大轉變為時代背景,以我國港口機械製造崛起為支撐,生動再現了國企改制的慘烈、民營發展的艱難、商場博弈的殘酷、職業女性面對事業家庭情感的取捨以及對叛逆子女鍥而不捨教育的情景。這是一部與命運抗爭的勵志寫照,更是鮮少的以工業為題材並超過百萬字的長篇小說。
小說除女主人公之外,同時鋪開的輔線人物也特色迥異,個性鮮明。他們不僅是紅花綠葉的襯托,更是不同年齡、不同層面、不同素質的同一時代人的縮影。其中有創造“民族港機工業奇迹”的關玄弘;有淪為國企“最後晚餐”的鄧煥昌;有出國拼搏成功的汪麗娜;有風光一時曇花一現的中國第一代“萬元戶”周慶;有身在福中不知其福的“富二代”郝星晟;有為追隨愛情漂洋過海客死他鄉的庄健;更有聰明向上、情感細膩的“上海男人”成方銘……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努力攀爬著各自心中那座理想巨塔,從而展現了人性的陽光與晦暗、性格與命運的關聯,演繹出一幕幕色彩斑斕、命運跌宕的悲喜人生。
小說分上下兩冊,其內容與風格頗似香港著名作家梁鳳儀的財經小說。

作者簡介


劉飛躍,女,籍貫江蘇,躍進年代出生於革命軍人家庭,20世紀90年代初江南某城的國營企業中層幹部。而立之年,毅然辭職離鄉,到上海打拚。后創建上海中港電氣工程有限公司,從事大型起重機成套電控專業製造十餘年。2010年因業務拓展需要,成立上海躍飛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圖書目錄


《紅色巨塔》 上冊
第一部 命運呼喚(1994年初—1994年8月)
第一章 命中注定的人生改變
第二章 公出日照港,偶遇神秘教授
第三章 命運之神叩門
第四章 撥開牽絆,展視前方
第五章 義無反顧,沖向商海
……
第二部 商海沉浮(1994年8月—1996年4月)
第一章 虹橋會師,希望的田野
第二章 國企、私企兩股道,各自新起點
第三章 留守兒童,孤寂的上學路
第四章 熱淚盈眶,配件銷售零突破
第五章 開拓寶鋼市場,感受人間溫暖
……
第三部 玉汝於成(1996年5月—2000年4月)
第一章 破繭成蝶,商海重生
第二章 二次貸款成功,騰雲駕霧,躋身行業領軍地位
第三章 倦鳥暫歇,思鄉情切
第四章 欣然赴家宴,再度聞華振,風雨中從頭再來
第五章 生、旦、凈、末、丑,演繹不同人生
......
《紅色巨塔》下冊
第一部 命運高開(2000年4月至2003年3月)
第一章 成大事者,慧眼識人
第二章 張江,夢將起飛的地方
第三章 鯤鵬展翅,扶搖而上
第四章 劫後餘生,必有后程
第五章 那山近若眼前,風光恰在水簾后
......
第二部 鳳凰涅槃(2003年初春至2004年冬末)
第一章 非典顯猙獰,草木也皆兵;資金鏈斷裂,破鼓眾人捶
第二章 幸福是相對的,有時僅僅是一種感覺
第三章 金錢面前情愛淡,海誓山盟已如煙
第四章 SARS蔓延如荼火,“消毒”幽默化恐慌
第五章“抗非”除禍真情暖,業務反彈形勢嚴
......
第三部 乘風破浪(2005年初至2009年)
第一章 新春伊始,華振表功;逝水年華,獨奠英魂
第二章 頑症需猛葯,高考臨近苦磨槍;教育出新招,他山之石可攻玉
第三章 傳票催命,老國企坐等分崩;舊賬難還,夕陽下日暮途窮
第四章 重獲新生別故土;夫妻難溫舊日情
第五章“叛逆少年”終進高校,校長體恤破例走讀
.....

書引


紅色巨塔[圖書名稱]
紅色巨塔[圖書名稱]
引子:
2013年3月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邁阿密港口的大型起重機下,演講“振興美國製造”,可他身後的巨型橋吊是中國製造的。演講中,有意遮蓋商標的美國國旗被風吹落,露出“真容”——上海振華(ZPMC)。
這則新聞,令曾經在振華工作數十年的作者激動不已。在這裡,作者將用一顆真摯虔誠的心,陪伴所有閱讀此書的朋友一同走進那段如歌如泣、激情燃燒的崢嶸歲月......
《序》
1994年,我去山東石臼港考察,恰遇暴風雨。正準備出港趕往機場時,港區辦的同志來說,能否讓一位公出到此的南方小同志搭順車?我欣然允諾。如此,我認識了作者劉飛躍。
幾小時的行程,我們有些交流。當她說自己正準備從國企辭職去上海打拚時,我有些吃驚。儘管中國的改革開放已風起雲湧,但一個看似十分柔弱的江南小女子,背井離鄉地去外地闖蕩,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汽車進入市區后,她向我告別,趕往火車站。
初次見面,小劉誤以為我是研究港口的教授。而她給我的印象就象是一株頑強鮮亮的小草。
之後的幾年,我們有些零星的聯繫。我想知道她的創業之路能走多遠。
1999年,因工作調動,我離開內地。從此,我們“離散”11年,直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這時距石臼港的偶遇已經過去了整整16載,我也即將踏入從心所欲的古稀之年。
在這次見面中,我第一次聽到她說要寫書,如同當年聽說她要摔掉“鐵飯碗”一樣,我驚訝不已。“你一個忙碌的實業小老闆,怎麼有這樣的閒情逸緻?況且,文學不是普通人能搞的。”
飛躍很認真地回答:“但凡是發自內心想要做的事,總能找到堅持去做的理由。魯迅說得好,世界上本沒有路,走--多了便成了路。”她故意漏說兩個字。
《紅色巨塔》的書名讓人有種“革命”的感覺。我問她:“書中有些什麼內容?”
“以改革開放為背景,具有時代色彩的人和事。”飛躍如是說。
我不以為然,類似題材的書籍林林總總,先鋒人物也形形色色。
“你能寫出特色嗎?”
“時勢造英雄,但英雄總是少數。平頭百姓也有自己的精彩。特別是我進入上海港機行業之後,更感受到一種民族工業復興的精神。中國的港機製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直至世界第一。在這背後,除了有領軍人物帶頭衝殺,更多的是身後那些成千上萬普通人的奮鬥和拼搏。”
“為什麼會想到寫小說呢?”
飛躍給我看了一封她寫給上海振華港口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管彤賢的信。
飛躍有勇氣給國企上市公司的總裁寫信,這讓我頗感意外。據我所知,1999年,她的公司被“振華港機”納為電控配套供應商,一年之後又進入振華生產基地。
我從信中摘錄一段,算是她給我的回應——
尊敬的管總裁:
您好!
2008年12月16日,您在《2009年ZPMC主要配套件任務通氣會》上的報告,已然給我的後半生帶來巨大影響。就象當年我第一次有幸聆聽您闡述“製造一流振華電控”那樣。
您送給與會人員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百年紀念光碟,就放在我的案頭。它好沉,幾乎拎不動。但更沉的是您在會議結束前的那幾句話——“這套光碟不僅介紹了世界許多地方的地理、自然、風光,還涵蓋了人文、歷史、科學,是一套地道的百科全書。可惜,這套光碟是台灣出資翻譯的。我們大陸十幾億人,卻很少有人做這樣有文化傳承意義的事。因為,從事文化事業往往很難贏利。”
管總,您說這話的時候,神情有些沮喪,但那僅僅是一瞬間,您接著又說:“可文化是什麼?文化是一個民族素質的底蘊,是一方土地上的歷史沉澱,是人們綜合能力和意識形態的積累,更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決定著社會的未來發展。所以,我相信,不用太久,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春天一定會再次到來。”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彷彿聽到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我能不能也為“文化”做點事呢?
就在振華,就在我的身邊,確確實實有那麼一群人,他們正直剛強、勤奮勇敢、無私奉獻,一心為振興民族工業而努力,為祖國榮譽而拼搏。他們是企業的英雄,值得我們去謳歌去頌揚。
。。。。。。
“你是想寫振華嗎?”我不解地問。
“不!我沒有能力去寫某個公司或某個人。我只是以一個底層人物的視角,一個女性的所見所聞所感來講述身邊的人和事。其實,這本書講的就是一群普通人在沒有硝煙的商戰年代發生的故事。我想,這也是一種特色吧。”飛躍再次強調。
“那你寫信的用意?……”
“1994年我辭職來上海至今,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振華工作。畢竟是小說,要面對公眾。所以我想作個報備。”
“那一定要找個好作家代筆。”我自然地說。
“不,這是一部心路歷程的書。無人可以替代。非我莫屬!”
中國的改革開放,被喻為另一場民族解放戰爭。特別是九十年代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是扭轉乾坤的里程碑。這場波瀾壯闊的大變革與每個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作為歷史回顧,但凡有深切經歷的人,為自己寫些東西本無可厚非,但要成為作品面世,我還是半信半疑。畢竟隔行如隔山。
“葉教授,您願意為我寫序嗎?”飛躍問我。
我笑而未答。我寫過中國港口調研報告,寫過工作總結,寫過發展計劃,還寫過無數次的發言稿,就是沒有為書寫過序。
文學創作僅憑熱情不行。我對她的請求不置可否。
一晃,已是2012年初春。劉飛躍來到北京。當她把近百萬字的書稿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感到震撼,感到了追求與執著的力量。這個世界,沒有人可以隨便成功。若沒有來自內心的強烈願望和堅強的毅力,即便對於專業的文學工作者,這也是一項極其艱巨的工程。
小說起筆於我國改革開放中期。兩條主線漸近展開——迥然不同的企業命運、不同國度的個人奮鬥。書中每個人物都是時代的鮮活縮影。
我見過許多有過創業經歷的人。對大多數人而言,奮鬥往往意味著一罐可以回味、咀嚼的五味醬,卻難以使之成為文學作品公之於眾。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既有親身經歷又敢且能拿起筆來的人太少了。
“書完成後,你還打算忙什麼?”我又問。
“我想進入文化產業。以前人們一提到工業,就會想到冰冷的鋼鐵、旋轉的馬達、滿臉的灰塵、脖子上的毛巾,所以文藝界沒有興趣。其實不然,從事工業的人也很美麗很時尚,所製造的產品有靈性有生命。因此,我準備將這本小說改編成劇本,搬上銀幕!”
飛躍再次語出驚人。
一個有理想並能付諸行動的人,總令人心生佩服。從她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國女性的特質:堅韌、包容、大氣、自強。
也許是代溝,我對飛躍跨行創業心存疑念。但我願意為她寫“序”。儘管我從未寫過。不過,世界上本沒有路嘛!……
葉惠然
2012年3月 於北京
作者—— 《真情道白》
長篇小說 《紅色巨塔》的創意,起源於一次“金融風暴預警會”。
會議報告人:原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管彤賢。
每個與會者都獲贈特別禮物­——全套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百年紀念光碟。
這套中文版光碟價格不菲,是台灣文人出資翻譯的。由此,管總裁牽引出一段與會議內容不相干的話題——民族文化。他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負面效應也隨之而來。內地文化產業的萎靡便是人心浮躁、唯利是圖的結果。但他相信,不久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春天一定會再次到來。
猶如聽到一聲來自遠方的呼喚。從此,我幾乎每天都在想:一定要做點與文化產業相關的事。
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全過程。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序幕拉開了,那是一段懵懂莽撞的歲月。進入九十年代之後,國民經濟崛起的偉大時刻真正到來,民營經濟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發展。這是一個機遇挑戰相濟並存的 多舛年代。我很幸運,及時搭上了這趟時代列車。
這場大變革,幾乎貫穿了我們這一輩人一生中最有效的工作時間。它不僅僅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更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包括身邊的許多人,都在這場變革中經風雨、見世面。很多人承受了難以想象的挫折、磨難甚至是犧牲。每當回首那段不尋常的歲月,我常常夜不能寐,感慨萬千。
一九九四年,和成千上萬的年青人一樣,我懷揣著夢想與追求,從國企辭職,來上海創業。轉眼,如歌如泣又如梭的十五年過去了,而“振華”歲月占居我三分之二的打拚人生。偉大的年代,包容的城市,激情涌動的人們……. 這一切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中,與我血肉相連,成為我生命中無法分離的一部分。於是,我想寫一本與之相關的書,我要保留這段最有意義的人生印跡。
用什麼文學體裁呢?紀實報告?回憶錄?太一本正經!思來想去,覺得還是小說形式最好。
如此,一幅交織著個人經歷、展現不同人生的情景畫面,在我心中漸漸鋪開。腦海中跳動的每個身影都來自現實,他們或偉大或渺小或成功或失敗,但都有鮮明的年代烙痕。這是一群有血肉、有榮辱、有追求、有夢想的平凡人,既有精彩感動也有晦暗落寞,他們是改革開放的時代縮影。
生活本身就是平凡的堆積,只不過,小說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都說文字可以穿越時空,留下一些永恆的東西。而回顧以往、咀嚼反芻更能體驗人生,充實我們的生命。或許有人會問,世上什麼東西可以永恆?我想,應該是人性。它們既詭異又激烈。
寫作的念頭一旦萌生,我的情緒和靈感迅速積聚。創作的願望是那樣的強烈,我完全被這種激情征服了。
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2009年初,我給管總裁寫信。信發出去的第二天就接到了總裁辦的電話。雖然是例行公事的回應,但作為基層的一線人員,我還是感到莫大的榮幸。只不過,思路開始轉變。人生百態,真善美醜,創作的線條由此向前延伸。
當我將自己的計劃告訴身邊朋友時,他們吃驚的程度不亞於第一次聽說“振華四號”輪在亞丁灣擊退索馬利亞海盜。隨後,幾乎是眾口一詞的友情提醒:應該找專業人士代筆。企業人哪有這時間?寫小說不僅僅需要生活閱歷和創作激情,更需要文化底蘊。
當然,我也想做回“動嘴掌柜”。結果,卻很失敗。當那篇約稿千催百促始出來的時候,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它與我的敘說相差十萬八千里,情節也稀奇古怪,提供的文字資料幾乎都沒有用。還折騰了近一年。這不足十萬的文字讓我心灰意冷。終於,我意識到小說的作者‘非我莫屬’,必須自己親下“油鍋’。
這種“意識“,著實讓自己也嚇了一跳。就我目前的水平——從來沒有發表過哪怕是一篇豆腐乾似的文章,也沒有經歷過專業的學習或培訓。而且工作確實忙。但我完全被自己一腔直抒胸臆的激情調動了,自信和直覺暗示著我:我可以!
萬事開頭難。真正進入寫作狀態,我才知道什麼是心血之旅,什麼是戴著鐐銬的孤獨舞者。每當日常工作喧嘩過後,或夜深人靜或節日假休,我獨坐電腦前,隨著鍵盤的敲擊聲,去掀揭那些封塵往事。
寫作時,我常像一個迷路的孩子,誤闖到歷史的隧道中。大量活生生的影像在眼前晃動,太多難以置信的經歷,時常讓我感嘆造化弄人。刻骨銘心的記憶,甚至到現在還能體會到的切膚之痛,更令我扼腕唏噓、潸然淚下。
我日復一日地遊盪在過往的歲月中,重溫那些激動疲憊痛苦與快樂交織的日子,體驗著筆下人物複雜而曲折的命運,撫摸著一張張熟悉的臉龐,他們是朋友或同事,更多的是擦肩而過的人。這是一個抽絲剝繭、身心交瘁的煎熬過程。儘管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但常常感到彷徨無助,力不從心。
沒有給自己約束,就是跟著年代跟著心情跟著直覺走。寫到後來,我漸漸地明白了,這樣的小說是沒有人可以代筆的。一個沒有親身經歷和感受的人,無法寫出一群還“活著”的主人公們所要所想所感所悟,更難展現那種能震撼人心的真實。
也許我的語言乾澀,文筆也不優美,甚至沒有寫作技巧。但這是一次心路歷程的記錄,是一種原生態的真情流淌,是對人生的一次洗滌。我堆砌的每行字都是發自內心的靈性之筆。我為自己有這樣的勇氣而感到自豪。如果此書能帶給人們一些人生啟迪和借鑒,那便是我最大的收穫。我還希望有朝一日將它推向銀幕。
謹此,我想以一首當年紅遍中國的時代勁曲《心愿》,來唱響昨天、今天、明天。——
當年我打起腰鼓訴說心愿, 純樸的人們翹首期盼;
心靈在播種著富強的夢幻, 翻身的土地爭奇鬥豔;
……
重整萬里河山, 這是我中華的心愿;燃燒的永遠是熱血, 不朽的永遠是信念
……
我們對著太陽說,嚮往不會改變,
我們對著長江說,追求不會改變,
我們對著大地說,貧窮總會改變。
我們對著黃河說,生活總會改變。
劉飛躍
2012年3月於上海

人物表


紅色巨塔[圖書名稱]
紅色巨塔[圖書名稱]
紅色巨塔[圖書名稱]
紅色巨塔[圖書名稱]
紅色巨塔[圖書名稱]
紅色巨塔[圖書名稱]
紅色巨塔[圖書名稱]
紅色巨塔[圖書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