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花

中藥

燈籠花,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燈籠花Agapetes lacei Craib的塊莖及根。分佈於雲南西部、西藏東南部。具有活血止痛,清熱利濕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胃痛,肝炎,水腫,無名腫毒

入葯部位


塊莖及根。

主要性味


味苦,性涼。

藥物作用


活血止痛,清熱利濕。

主治癥狀


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胃痛,肝炎,水腫,無名腫毒。

相關配伍


治跌打損傷,紅腫熱痛:(法羅喜)50g,蘇木20g,白芍15g,歸尾15g。泡酒500-1000ml。每日服2次,每次10-20ml。(《彝葯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凈鮮用或切片曬乾。

相關論述


《彝葯志》:“散瘀止痛,利尿消腫。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胃痛,肝炎,水腫,無名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