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州街清真寺

陳州街清真寺

周口市陳州街清真寺,位於潁河南岸,陳州西街路南,處於商業活動最繁榮的鬧市區。是周口建築規模較大,坊內教胞人口較多的一座清真寺。

歷史沿革


初建時間

陳州街清真寺始建於1723年(清朝雍正二年)。

修繕重建

1862年(同治元年)增建。原寺有兩道門樓,大門和二門均為硬山如意式花門,分別建於1821年(清道光元年)和1858年(咸豐八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清真寺遭到破壞,望月樓等建築被毀掉。1980年後,清真寺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

建築特點


陳州街清真寺灰瓦屋面,浮雕花脊,大門匾面為“達天俊路”四字。二門一間兩層,前後出廊,廊深1.8米。一廊有屏風遮欄,上有匾書“來之去之”。前廊及后廊兩側有台階三級。過二門樓是中院,東牆有月亮門,上書“道正明昌”。按清真寺建築常規,應是座西向東,但此寺不臨街,故設門朝北,此月亮門虛設,以應座西向東之名。戒牆位於中院之西側,與月亮門東西照應,門相重合,為磚砌四柱三樓式。
中門上部有龕,內雕“正大至中”,下又一龕,雕阿拉伯文,下開圈門,門兩側有對聯,文曰:“歸真齊趣清高路,履正共登廣大門。”左門“何道”。
右門“尋源”,戒牆裡是四合院。大殿為寺院的主體建築,由兩個單體建築組合而成,中間有天溝相連,稱為勾連搭式。前為硬山四檀卷棚,灰筒瓦覆蓋,檐下柱頭為單翹斗拱,柱下為青石鼓形柱礎,明間是匾“天房聖地”,兩次間分別懸掛“修道為教”、“誠信獨一”。後為硬山式殿,灰筒瓦覆蓋房頂。
正脊兩端有龍頭大吻,中有寶瓶,明間有1723年(清雍正元年)八月懸掛的匾額“無極之真”,有數副對聯分別是:“緬懷前人今何去誰能例外反覆想亟應絕嘆”;“堅信後世永久存自然規律善惡分勿庸廢話。”“朝著日出石觀天河,星轉斗移,年年中秋,月月十五,明日悄悄渡,誰主沉浮?真主獨一,造化萬物,古聖天經,世世傳頌,代代拜讀,聖賢輩輩出,功貫今世”。另有一對聯為:“無中有,有中無,真有無像;主非形,形非主。主形無疆”。女大殿三間配出廈。
二殿前後交相輝映;南北講堂各三間,北講堂門有對聯為:“學富東海,豐彩照人。問多事不愧師資;經貫北斗,才華橫溢,化雨露雅看教幕”。這些匾文和對聯言簡意賅,內涵豐富,概括性強,把《古蘭經》和聖訓的內容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把伊斯蘭教知識和對真主的讚頌雕刻在廣大回族群眾生活的宗教活動場所,以漢語形式向回族教胞宣揚伊斯蘭教文化的作用。
南北二講堂為硬山式灰瓦屋面,帶前廊,系咸豐年間建,為講授經書、齋戒時用。
男女大殿中間有—望月樓,該望月樓建於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是伊斯蘭寺院中特有的建築,重檐歇山式屋頂,浮雕花脊。供阿訇齋月觀月時用。寺院內栽有梧桐樹和古柏樹,環境幽雅,建築古香古色。

規模建制


現寺大門是八層高的大廈,門庭東西寬5.5米,南北進深19米,樓頂建有6個尖塔,中有圓頂,上有星月標誌。寺內北講堂是三層樓房共42間,東西長56米,南北深8米。南邊水房屋是兩層樓房,底上15間,東西10米寬,南北25米長,下為水房、上為會議室,樣式新穎,寬敞華麗、樓頭尖塔、圓頂、星月標誌閃爍發光。
寺南邊是女學,女學內有東屋四間供女阿訇居住,南屋五間是水房屋。西邊大殿三間帶卷棚,東西深15米,南北長11米。男寺西邊是正在重建的阿拉伯建築格式的大殿,上下兩層,南北長30米,東西寬24米,33層台階高,2米出檐。全寺佔地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400多平方米。可以預見新大殿建成后,陳州街清真寺將以一個環境優美、建築壯觀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歷任阿訇


陳州街清真寺自恢復宗教活動以來的主要阿訇有:鄭長義、買榮禧、白正淘、陳獻堂、呂金虎、馬玉海、馬孝順、馬超麟、楊懷江、王俊、馬正全、丹中才等。

地理交通


周口市陳州街清真寺,位於潁河南岸,陳州西街路南,處於商業活動最繁榮的鬧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