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子城
浙江金華市區江北的古城
古子城是金華古城,位於浙江金華市區江北,東市北街以西,飄萍路以北,始建於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以前,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金華的城市之根,曾是金華歷代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歷史文化積澱極為深厚。古城內不僅有太平天國侍王府、八詠樓等國家和省級文保單位5處,還有永康考寓等市級文保單位6處,文保點和歷史建築43處。
金華現存的古城,為什麼叫古子城?
在古代中國,城市有城郭之分。《吳越春秋》中記載:“諸城以衛君,築郭以衛民。”
城,也稱子城、內城、闕城,是古代州府城市或地區統治中心城市中衙署等行政領導機構所在地。其周圍常築以城牆,一般多在郭(大城)之內。
郭,即羅城、外城、國城,指城外的大城。
現在人們看見的金華古子城,就是一座內城。它是金華古代府署、文廟、寺院等政治文化設施的聚集地,是金華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
翻開金華府城歷史,可以看到金華城最早的城牆是在1100多年前建造的。
據載,唐開元年間,婺州州治遷徙今址。州治城牆,由吳越王錢鏐於唐昭宗天復三年(903年)四月授命始建成,後梁開平元年四月(公元907年)建婺州城,並築有子城(即今東市街以西,八詠路以北,酒坊巷以東,將軍路以南的坡地上),周圍約四里。子城有四門,南為保寧門(在今鼓樓里出八詠路口,2004年已重建),東為熙春門(在今小井巷通東市街口),西為桐樹門(在今八詠樓西側),北為金華門(在今鼓樓里出將軍路口)。
元順帝至元年間古城牆盡廢。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在舊址上重建城牆。
明清時期,金華城牆多次修築。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修繕府城,置垛2554處,敵台15座,廬50間以守望。修筑後,有“兩浙城池唯婺為首”之稱。
歷史文獻中有描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廢圮的古子城地域,尚可見保寧門和桐樹門遺址。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八月重新測量,全城長一千七百零五丈八尺,高二丈三尺許,基寬近三丈,面廣九尺五寸左右。城門:東南有赤松門(俗稱梅花門),南有八詠門(舊名玄暢門)、清波門(俗稱柴埠門)、長仙門(俗稱水門),西南有通遠門(俗稱望門),西為迎恩門(一名朝天門,俗稱蘭溪門),西北為天皇門(一名天柱門),北為旌孝門(俗稱義烏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起,金華連遭日本侵華飛機轟炸。1938年12月10日,為防空和便於居民疏散,城牆先後被拆,今僅存宏濟橋頭、明月樓、白蓮巷北、高坡巷等幾處遺址,較大的古建築也僅存侍王府、八詠樓、天寧寺、府城隍、明月樓等幾處。
古子城歷經千年滄桑,飽經戰爭摧殘以及城市化建設的影響,整體格局受到了一定的破壞,但仍然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得到了較好的保留。
古子城歷史街區範圍西至勝利街、東至東市街、南至飄萍路、北至石榴巷,佔地面積37.1公頃。
其結構可用“一城、兩巷、一帶、兩環”表述。一城指古子城,兩巷指酒坊巷、八詠路,一帶指博物館發展帶;兩環指城垣遺址歷史文化散步道,以及酒坊巷-石榴巷-旌孝街-鼓樓里-八詠路傳統街巷環。
古子城內列入政府保護名錄的的文化遺跡有:
太平天國侍王府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5個,即八詠樓、台灣義勇隊舊址及李友邦將軍辦公處舊址、永康考寓、邵飄萍舊居、宏濟橋碼頭;
市級文保單位有8個,即赤松門城垣遺址、滿堂書院、真神堂舊址、《浙江潮》舊址、將軍樓、福音醫院、何氏三傑陳列館、侵華日軍鐵路橋遺址;
文保點有3個,即酒泉井、休文井、三清宮。
除此之外,古子城內還有眾多的歷史建築,如天寧寺、徐家古里、狀元坊、章宅等大一批明清古民居,還包括將軍樓、金華門、熙春門、萬佛塔、孔廟等。街區範圍內還有古井10口,除休文井、酒泉井為市級文保點外,鎮東井已列入歷史建築清單。太平天國侍王府內的兩株柏樹已有1100年歷史,據考系五代吳越王錢鏐親手種植,被列入古樹名木名錄。
八詠街、酒坊巷、石榴巷、鼓樓里、熙春巷等重點街巷仍保持著歷史上原有的街道尺度、空間形態和傳統街巷風貌。
熙春巷內還遷建了由市民認領的13幢古建築,為古子城增添了大氣、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
酒坊巷,古子城中最出名的一條街巷,因開有戚家酒坊而聞名。當年的金華酒,曾贏得“天下第一酒”的美譽,還被寫進《金瓶梅》,成了西門慶過年送禮的指定用酒。巷內多名人故居。
162號:商務印書館漢口分館經理蔣瑞山故居;
126號:黃人望故居,抗戰時期,黃人望把房子讓給好友,時任浙江省主席黃紹竑居住,後來,又轉贈給進步刊物《浙江潮》雜誌社。一時間,金華和東南各地的黨員作家、進步文化人都在這裡發出了時代的吶喊。
126號相鄰:湯恩伯故居;
121號:金華“五四”運動播火者、著名教育家胡步蟾故居;
112號:晚清浙中著名律師方正南故居;
103號:大陸唯一一支由台灣人組成的抗日隊伍——台灣義勇隊隊長李友邦辦公處所;
84號:台灣義勇隊舊址;
71號:同盟會會員金品黃故居;
49號:著名記者邵飄萍故居;
原38號:民國憲兵團長陳步雲故居。
走路差不多九百餘步,一里路左右,兩邊大多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築,八詠樓、太平天國侍王府、保寧門、黃賓虹故居(八詠老街192號)等都集中在此。
原是一條民間工藝作坊街,直至五六十年代這裡仍聚集著竹業、木業和鐵業的作坊。
現在八詠路是古玩一條街,兩旁古樸的仿明清建築內有幾十家店鋪,逢周日還有集市。主要經營古玩字畫、木雕、石器、玉器、錢幣、工藝品等。
2012年,黃蠟石收藏炒作升溫,一時間客商雲集,之後兩年這裡成了全國最大的黃蠟石交易集聚地。金華古子城的黃蠟石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
古子城內有:
金華市博物館,地址:東市街與將軍路交叉口。
金華市剪紙博物館,地址:東市街50號。
金華婺州窯博物館,地址熙春巷29號。
金華玉文化博物館,地址:熙春巷68號。
何氏三傑陳列館,地址:東市街66號
黃賓虹故居紀念館,地址:八詠路192號
1995年,金華市委提出“辟新區、保舊城、復風貌、保子城、繼文脈、保重點”的保護方針,劃定古子城區塊為市本級歷史保護街區。經過調整,保護範圍由最初的26.1公頃擴大到37.1公頃。經歷屆市委、市政府努力,2007年3月金華被國務院正式列入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域為東市街以西、飄萍路以北、勝利街以東、石榴巷以南。
2015年金華市編製了《金華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和《金華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整治詳細規劃》,規劃明確了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定位,即為金華市歷史文化綜合展示片區、城市文化休閑生活中心、城市重要的旅遊目的地,風貌特色則以明清時期傳統民居建築為主,包含傳統商業、官署、宗教等多種建築類型的複合型歷史街區,古子城將得到更好的保護。
2016年4月6日,金華古子城歷史街區微型消防站正式投入運行。這標誌著古子城大片古木建築、歷史遺存從此築起一道新的安全防線。
2016-年5月18日,金華古城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徐霞客游線標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