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鐵

硅化鐵

硅化鐵為灰色粉末,無氣味,四方晶。用作氫的催化氧化、甲烷化催化劑,具體用作焊接助熔劑的脫氧劑、濕度感測器、FeSi2熱電偶、熱電太陽能電池。

簡介


硅化鐵的熔點為1410℃,熔化時不分解,仍以硅化鐵的形式存在於液態合金中。
自然界的硅化鐵通稱二硅鐵礦,二硅鐵礦最早發現於蘇聯亞速海岸的泥盆紀砂岩中,當時推測為隕石成因。1975年魏全生等在蘇北研究某超基性岩體及鉻鐵礦時發現了二硅鐵礦。1983年張如柏等在安徽貴池縣某山區河流中發現了二硅鐵礦和自然硅(二者呈連體)。但不論是二硅鐵礦還是自然硅在金伯利岩中還是首見報道。
硅化鐵
硅化鐵

物性數據


1.性狀:灰色粉末,無氣味,四方晶
2.密度(g/mL,25℃):4.79
3.相對蒸汽密度(g/mL,空氣=1):未確定
4.熔點(ºC):1220
5.沸點(ºC,常壓):未確定
6.沸點(ºC,1mmHg):未確定
7.折射率:未確定
8.閃點(ºC):未確定
9.比旋光度(º):未確定
10.自燃點或引燃溫度(ºC):未確定
11.蒸氣壓(20ºC):未確定
12.飽和蒸氣壓(kPa,60ºC):未確定
13.燃燒熱(KJ/mol):未確定
14.臨界溫度(ºC):未確定
15.臨界壓力(KPa):未確定
16.油水(辛醇/水)分配係數的對數值:未確定
17.爆炸上限(%,V/V):未確定
18.爆炸下限(%,V/V):未確定
19.溶解性:不溶於水

毒理學數據


主要的刺激性影響:
在皮膚上面:刺激皮膚和粘膜
在眼睛上面:刺激的影響
致敏作用:沒有已知的敏化現象

生態學數據


通常對水是不危害的,若無政府許可,勿將材料排入周圍環境。

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
2.氫鍵供體數量:0
3.氫鍵受體數量:0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0
5.互變異構體數量:無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0
7.重原子數量:3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18.3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性質與穩定性


常溫常壓下穩定。
避免光,明火,高溫。鋼灰色的不透明體。在EtONa存在下與EtOH反應生成Si(OEt)4。用作焊接助熔劑的脫氧劑、濕度感測器、FeSi2熱電偶、熱電太陽能電池。

貯存方法


常溫密閉,陰涼通風乾燥處保存。

合成方法


將摩爾比為1∶2的鐵粉與硅粉混勻,在真空或惰性氣氛中共熔或燒結。

用途


用作氫的催化氧化、甲烷化催化劑。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暫無
危險品標誌:暫無
安全標識:S26S37
危險標識:R36/37/38

常見謠言


謠言:“硅化鐵”是外星人“黑匣子”
駁斥:
1:“通古斯宇宙現象”基金會主席尤里·拉夫賓發現了在自然界中根本無法自然形成的硅晶體“硅化鐵”。
事實:天然的硅化鐵,即二硅鐵礦最早發現於蘇聯亞速海岸的泥盆紀砂岩中,當時推測為隕石成因,發現者也恰恰是前蘇聯地質學家,此外國內也有多篇報道,並且很多根本就不是隕石成因而是岩漿成因,這也曾被文獻明確指出。
2:氖、氙、氬……這樣的物質成分組合根本不可能在地球環境下形成。
事實:氖、氙、氬 在地質樣本中經常存在,並可以藉此對成礦條件與時間進行深入研究,可見對應的參考文獻。
3:即便是最強大的鐳射儀器也只能在“硅化鐵”上留下輕微痕迹“”
事實:硅鐵礦摩氏硬度約為6.5 ,與具體種類有關,硬度甚至不如常見的石英(即水晶,其摩氏硬度為7)。
綜上可知,所謂的通古斯發現外星人的“硅化鐵”系進口的洋謠言,存在大量的科學性硬傷,根本不可信,更不應傳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