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金鎮

貴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惠水縣下轄鎮

擺金鎮位於惠水縣東南部,北面與高鎮鎮和甲烈鄉交界,南面與斗底鄉和雅水鎮相聯,東接崗度鄉和寧旺鄉,西鄰和平鎮和鴨絨鄉,是一個以苗族、布依族為主體的、具有濃郁的苗族、布依族風情特色的鄉鎮,境內民風純樸,人民勤勞,自然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是一片值得商家關注的熱土。轄區總面積347.25平方千米。

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開明鎮、大華鄉、平浪鄉。1991年,建鎮、並鄉、撤區中,原擺金鎮、大華鄉、甲浪鄉、黨古鄉的冗階、水淹壩2村及關山鄉的擺本、打鐵、朗平3村合併為擺金鎮。截至2020年6月,擺金鎮下轄1個社區和3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擺金村。截至2018年末,擺金鎮戶籍人口63141人。

截至2018年末,擺金鎮有工業企業5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1個。

歷史沿革


擺金鎮
擺金鎮
擺金,元代是程番武勝軍安撫司轄地;
民國三年(1914年)為南三區駐地;
民國十六年(1927年)為第三駐地;
民國十九年(1930年)稱開明鎮;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稱開明聯保,;
民國三十年(1941年)平浪聯保併入后改稱明浪鎮(也稱明朗鎮),屬崗度區署;
1949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為明華區人民政府駐地,1950年12月為第四區人民政府駐地;
1991年建鎮並鄉撤區,原擺金鎮、大華鄉、甲浪鄉及關山鄉的三個村合併為擺金鎮。

地理環境


鄉鎮概況

擺金鎮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惠水縣東南部,北面與高鎮鎮和甲烈鄉交界,南面與斗底鄉和雅水鎮相聯,東接崗度鄉和寧旺鄉,西鄰和平鎮和鴨絨鄉,309省道橫貫境內,
擺金鎮
擺金鎮
擺金鎮位於309省道橫貫境內,系都勻至惠水、長順、貴陽至平塘的公路交叉點,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是惠水縣東南部地區的旱碼頭。鎮政府所在地距惠水縣城23公里,距省城貴陽77公里。鎮域面積為128.6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80人/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4430畝,其中田9590畝;人均佔有耕地面積0.62畝。轄13個村(居),82個村民組,24497人,少數民族佔71.2%。擺金鎮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錳、石英石石灰石、75硅礦。其中煤的蘊藏量尤為豐富。據勘察探明,煤礦儲量達500萬噸,錳礦儲量達10萬噸,75硅礦達300萬噸。石灰石在全鎮均有分佈,煤主要分佈在擺本村、樓房村、大華村等。

位置境域

擺金鎮地處惠水縣城東部,東接崗度鄉和寧旺鄉,南與斗底鄉和雅水鎮相聯,西鄰和平鎮和鴨絨鄉,北與高鎮鎮和甲烈鄉交界。轄區總面積347.2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擺金鎮地處苗嶺山地向廣西丘陵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岩峰叢石裸露,地表崎嶇不平,岩溶強烈發育。

土壤

擺金鎮境內石灰岩及石灰質岩的風化殘積物和坡積物少,土層淺薄,質地黏重,含鈣粒子或鈣,鎂粒子豐富。
氣候
擺金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春冬兩季較長,夏秋兩季較短,雨熱同季。年平均日照時數1318小時,平均日照率達30%。多年平均氣溫15.8℃。年平均降水量1213毫米。

水文

擺金鎮境內有擺郎河繞西南流過,自然落差約270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47315千瓦。

自然災害

擺金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冰雹、低溫連陰雨、凌凍、洪澇等。

自然資源


擺金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煤炭、礦石、石英石、石灰石、硅礦。其中煤炭的蘊藏量尤為豐富。煤礦儲量達500萬噸,錳礦儲量達10萬噸,硅礦儲量達300萬噸。石灰石在全鎮均有分佈,煤炭主要分佈在擺本村、樓房村、大華村等;耕地面積1.44萬畝。

行政區劃


所轄村

1、居委會
居委會共有1103人,342戶。
主導產業:個休工商戶
2、擺金村
擺金村共有2524人,600戶,耕地面積1006.57畝(其中:田941.97畝)。
主導產業:種植 畜牧 加工 食用菌
3、清水苑村
清水苑村共有1843人,398戶,耕地面積1142.76(其中田989.67畝)
主導產業:旅遊 種植 畜牧業
4、楊茂村
楊茂村共有809人,157戶,耕地面積373.04畝(其中田94.13畝)
主導產業:種植 畜牧業
5、立新村
立新村共有1483人,307戶,耕地面積697.74畝(其中田577.74畝)。
主導產業:種植 畜牧業 烤煙生產
6、長新村
長新村共有2226人,451戶,耕地面積1468.37畝(其中田1329.28畝)。
主導產業:種植 畜牧業 烤煙生產
7、關山村
關山村共有2157人,460戶,耕地面積1255.16畝(其中田671.96畝)。
8、馬道村
馬道村共有1726人,370戶,耕地面積1223.9畝(其中田985.49畝)。
主導產業:種植業 畜牧業
9、大華村
大華村共有1792人,373戶,耕地面積1083.31畝(其中田503.71畝)。
主導產業:種植業 畜牧業 烤煙生產
10、瓮金村
瓮金村共有1456人,306戶,耕地面積780.38畝(其中田342.52畝)。
主導產業:種植業 畜牧業 烤煙生產竹木業
11、捫擺村
捫擺村共有2529人,504戶,耕地面積1186.48畝(其中田942.35畝)。
主導產業:鐵品加工 種植業 畜牧業
12、甲浪村
甲浪村共有2753人,541戶,耕地面積1881.99畝(其中田1536.61畝)。
主導產業:種植業 畜牧業
13、單耙村
單耙村共有2046人,430戶,耕地面積1223.9畝(其中田805.33畝)。
主導產業:種植業 畜牧業
1991年,轄31行政村、159村民小組。
2003年,31行政村合併為12個。
2011年末,轄擺金1個居民委員會,長新、立新、單耙、關山、楊茂、馬道、捫擺、甲浪、大華、瓮金、清水苑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擺金鎮下轄1個社區和3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擺金村。
擺金鎮區劃詳情
擺金社區楊茂村捫擺村長新村單耙村立新村蠻河村
擺金村甲浪村清水苑村關山村馬道村瓮金村高寨村
大華村葡所村花廠村谷把村上田村水沖村甲壩村
毛栗村掌滿村大坪村斗底村黨古村旁才村石板村
白龍村盤井村冗拱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763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31人,城鎮化率8.8%。總人口中,男性13070人,佔47.3%;女性14563人,佔52.7%。主要聚居布依族、苗族、漢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71.2%。2011年,人口出生率12.97‰,人口死亡率7.98‰,人口自然增長率4.9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5人。
截至2018年末,擺金鎮戶籍人口63141人。

經濟


綜述
1、2006全鎮社會生產總值達1.3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達311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228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3200萬元。
2、2006年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28490畝。其中水稻9450畝總產3898噸;玉米6495畝總產1677噸,油菜8500畝總產765噸,小麥4500畝總產416噸,洋芋2300畝,雜糧255畝。全年糧食總產量7197噸,同比增加433噸,增長6.4%。烤煙種植1000畝,收購煙葉26萬斤,完成產值127萬元。
3、2006年共完成財政稅收1413050.80元,占任務138.26%。其中:國稅完成98萬元,占任務60萬元的163.3%;地稅完成40.2萬元,占任務40萬元的100.5%;耕地佔用稅完成23435.40元,占任務117.18%;契稅完成7393.40元,占任務369.67%。
4、全鎮有獨立中學1所,完小6所村級校點10個,小學公辦教師96人,代課教師45人,小學在校生4500人;中學教師38人,中學在校生1200人。有中心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6人,床位20張,村級衛生員14人,電動自養機動1台,嬰兒保曖機1台,雙目顯微鏡1台。
5、結合中小學及村校點均全部覆蓋13個村(居)的實際,根據縣遠教辦的安排,為達到方便管理,便於操作、運用,促進村校共建的目的,遠教設備全部由學校進行管理。我鎮六所完小和一所獨立中學均按遠程教育設備模式二進行備置,10個村校點均按遠程教育設備模式一進行備置,設備運行正常,學習培訓工作能正常開展。
截至2018年末,擺金鎮有工業企業5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1個。

文化


名稱由來
擺金鎮地名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系布依語“布進”的譯音,即“金地”之意。境內的山裡出煤,俗稱“烏金”得名。二系苗語“別兼”的譯音,即杉樹坡之意。因境內後山早年杉樹成林而得名。
農業
2011年,擺金鎮農業總產值1.24億元,比上年增長6.1%。2011年,生產糧食7102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牛年末存欄8761頭,生豬年末存欄19542頭;羊年末存欄1645隻;家禽年末存欄8.48萬羽,上市家禽5.24萬羽。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5748萬元。

交通


擺金鎮境內村村通公路。309省道橫貫境內,系都勻至惠水、長順、貴陽至平塘的公路交叉點,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是惠水縣東南部地區的旱碼頭。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擺金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0個,農家書屋10個,藏書2萬冊。地方特色民間文化有對歌、騎馬鞍、過花橋、耙棒、吹木葉等。獲省民族文化歌舞之鄉稱號。清水苑大洞發現的古人類化石,被省博物館列為保護遺址。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擺金鎮有初中1所,在校生1300人,專任教師5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擺金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個,其中鎮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9個;病床30張。專業衛生人員15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2%,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6萬人,參合率97%。
社會保障
擺金鎮
擺金鎮
2011年,擺金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戶,人數4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49戶,人數2479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擺金鎮有郵政代辦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1個。全鄉有10個村240個村民小組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固定電話用戶305戶,行動電話用戶7000戶。
基礎設施
——以集中治理“臟、亂、差”為突破口,搞好窗口建設。始終著力抓好集鎮環境治理,積極搞好惠水東大門窗口建設,採取行政措施強行拆除街道違章建築等,有效遏制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的行為。
——加強土地利用,提高城鎮化建設水平。加強對國土所、村建所、城管中隊、環衛站合署辦公的領導力度,加強內部管理,進一步增強其職能作用,協助縣職能部門清理非農業建設用地,使群眾樹立土地憂患意識,土地使用改革在城鎮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提高了規劃建設的整體水平。
——強化功能、配套建設、均衡推進。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方針,按照土地利用和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進一步規範城鎮、村莊建設。馬道移民安置新區、拆遷安置新區初具規模,水淹壩、馬坡、苗沖、爛木橋鄉村公路建設不斷完善,有效地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以集鎮為中心向各村輻射的通達公路網路基本形成。集鎮衛生飲水服務工程建設不斷延伸,擺金至甲浪飲水工程新增解決沿途馬道、捫擺和甲浪3個村500戶農戶飲水難問題;人飲解困工程取得新進展:2004年,分別建成關山村打鐵組800立方蓄水池一座,建成水淹壩提飲水站一座,完成單耙村小水窖13個總蓄水量221立方,完成瓮金村小水窖6個總蓄水量102立方。農網改造得到完善和發展,供電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中國移動通訊和中國聯通基站擴容運行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鎮政府上網工程發揮信息主導作用,辦公自動化的硬體和軟體建設逐步加強。農村電視收視率得到鞏固和提高。進一步深化城鎮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掛牌出讓國有土地取得成功,土地流轉機制逐步形成。集鎮一公里過境街道經濟日趨繁榮,以工代賑移民安置一期工程及農貿市場建設全面完成,金和小區、二期移民工程及停車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整體功能不斷完善,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擺金鎮13個村(居)通電率為100%。通自來水情況:由鎮區300立方高位水池架通自來水輸水主管道並通水的村有居委會、擺金、清水苑、馬道、捫擺、甲浪等6個村17個組1800多戶9000餘人。
擺金鎮13個村(居)全部通公路,到組通路率達97%。通電話情況:通固定電話的村有:居委會、擺金、馬道、捫擺、立新、清水苑等村。通廣播電視:全鎮有居委會、擺金、馬道、立新、清水苑等5個村。行動電話覆蓋全鎮13個村(居)。

旅遊


擺金鎮風景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以清水苑風光、千畝原始森林、神秘的岩洞喪為主要景點,還包括有擺架楓香林、老石拱橋等多處景點及苗族銀飾、蓑衣、長號、鎖吶、大號、大鼓,布依族背扇、蠟染、龍骨車等民族工藝品,特別是清水苑村高寨苗族蘆笙舞、苗族和布依族民歌因其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底蘊,曾被邀請到北京中華民族公園參加演出,多次應邀參加省、州、縣舉辦的各種演出,深受國內社會各界人士的歡迎和好評,我鎮因此於1999年榮獲省民政廳授予的“民族文化歌舞之鄉”榮譽稱號。
清水苑自然風光:在擺金東面3公里處,有一個景色如畫的布依村寨,這裡依山傍水,山下的村莊便靜靜地依偎在清山綠水之間,這個風光旖旎的村莊就是擺金清水苑。清水苑以她秀麗的自然風光深深地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到這裡的賓客無不為她那特有自然深深陶醉,流連忘返。清水苑不僅景色迷人,而且,這裡還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文化景觀。布依民居吊腳樓、對歌、騎馬鞍、過花橋、耙棒、吹木葉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與這裡的清山綠水一樣令人神往。清水苑婦女還善於紡織、蠟染等古樸典雅的民間工藝。這些民族風情不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對研究布依歷史也有很大的價值。一九九八年,考古學者又在清水苑大洞發現古人類化石,現已被省博物館列為保護遺址。這一重大發現使這風水寶地顯得更加神迷。同時為研究貴州歷史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清水苑以她綺麗迷人的自然風光,淳厚濃郁的民族風情,古樸典雅的民族藝術,以及具有研究價值的人文景觀吸引了不少中外學者、專家和遊客來這裡考古和觀光
馬鞍井千畝原始森林:馬鞍井千畝原始森林,位於擺金中學側邊,離鎮政府所在地約1公里。由於保護措施到位,馬鞍井千畝原始森林至今仍得到完好保護,這裡生長著香樟、絲櫟、楓香、糙葉樹、鼻涕果和金葉含笑(俗稱凌花樹)等百十種樹種,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春夏兩季,各種花木爭奇鬥豔,流水淙淙,鳥語啾啾,空氣清新涼爽,真可畏“風景這邊獨好”,是一處難得的遊覽、避暑、生態浴的好去處。
千年古銀杏樹:在海拔1130米的擺金冗章寨上,生長著一棵大白果樹(即千年銀杏樹)。經林業專家鑒定,這棵白果樹樹齡已達4000多年,樹高40餘米,胸徑4.07米,胸圍12.8米,冠幅直徑25米。主幹樹心已空,可容一人上下。其枝幹曲折盤旋,千姿百態,彷彿經過人工雕琢似的;樹榦上長出若干“氣根”,猶如一個個倒懸的鐘乳石。儘管大白果樹經歷幾千年的風風雨雨,迎來送往一代又一代的苗家兒女,樹身刻下了道道皺紋留下了斑斑痕迹,但仍充滿生機,枝繁葉茂,長勢旺盛,且年年結果,多達1500公斤左右。經省有關專家鑒定,這棵白果樹可稱為貴州的“銀杏之王”。在距大白果樹10餘米處,有一棵300多年樹齡的白果樹伴生。這棵白果樹只開花不結果,花為淺藍色,與大白果樹不開花形成鮮明的對比。由於千年白果樹的大、奇、古的特徵,當地苗族群眾都把它當作神樹奉祀。
神秘的岩洞喪(棺材洞):在我鎮東面4公里的棺材洞,棺材之多,之完整,居全縣之首。位於擺金長新村石頭寨霧虎沖仙人橋下,為東西向的一個穿洞,洞底有一條小河,名石頭河,從洞中穿過,常年流水不斷。離洞下游0.5公里處有個姓趙的苗寨,小河從寨腳蜿蜓流過。洞內的棺材系趙氏的祖塋。棺木的放置,均為木頭(即頭部)朝東,小頭(即腳部)朝西,大概是苗族死後要歸向東方祖籍的緣故吧!有的棺木蓋子用石灰繪製牛、馬、豬、狗、雞等粗線條的圖畫。陪葬品有耳環、手鐲、嗩吶、蘆笙、簫笛、披肩、陶器、木器和五穀等。如今,人們到石頭寨棺材洞旅遊,不僅一眼能看到數百具棺木的壯觀景象,而且可以觀賞喀斯特地形的溶洞、陰河和天生橋,更可領略古人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生產工具十分落後的情況下,將如此眾多的棺木送到二三十米高的懸崖上去的智慧和膽略。
擺金畫眉節:擺金是愛鳥崇尚、馴鳥有素地方,境內蘊育著長鳴悅耳、驍勇善斗的優秀畫眉品種——擺金畫眉。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擺金畫眉這一我國特有的珍貴籠鳥品種倍受國內外籠鳥愛好者的青睞。擺金畫眉鳥與當地人民生活緊密相連,是“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九月九”等民族節日中成不可缺少的活動內容。從一九八四年成立“中國·貴州·惠水畫眉協會”以來,惠水舉辦“擺金畫眉節”已有七屆了,擺金畫眉節的名聲隨著屆次的增多而遠揚。
擺金千畝大壩:擺金千畝大壩遠近聞名,東沿309省道達立新村境內,南連清水苑壩子,西至馬道村,北抵千畝原始森林,整個壩子面積達5000餘畝。擺郞河從北至南從擺金壩子中間蜿蜒穿過,整個大壩地勢較為平坦,每當金秋十月,攀至南面山頂往下府看時,金燦燦的稻穀隨風搖曳,讓人充滿著對豐收的喜悅,再看擺郞河猶如一條巨龍從壩子中間蜿蜒穿過,一幅人間畫景躍然眼前。
除以上景點外,擺金境內還有20餘座古石橋、雄偉壯觀的滴水岩、風景獨特的楓香樹林、千年大紅樹、保存完好的國民黨名將黃錦華故居(黃家大樓)等多處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