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7條詞條名為牧歌的結果 展開
牧歌
牧歌
《牧歌》是清代孫原湘的一首作品。此詩以牧童的口吻寫他愛牛勝過愛自己,其爺要“牽牛去輸租”,牧童則勸爺寧可賣他也不能賣牛。全詩語言通俗自然。
抨擊時弊的詩很難寫好,因為要表達自己的社會、政治見解,所以往往流於直露,而乏涵詠餘味。孫原湘的這首《牧童》則不然。初讀平易淺顯。簡直有“白開水”之嫌。然而再經留意,佳境漸出,頗有震動人心的力量。大要言之,其妙處有三:
一曰寫童心、天趣,產生獨特的觀察、敘述角度。全詩從兒童的行為、心理落筆,渲染牧童對老牛的深厚、真摯感情。開端兩句是白描,幼小的兒童終日在寬闊的牛背上坐卧,一小一大,相映生趣。接下去寫牧童對老牛體察之細,關心之深。“母呼兒飯”兩句很生動。牧童既稚氣又執拗,儘管自己飢腸轆轆,而看到老牛沒有吃飽,他寧肯忍飢挨餓,拒絕母親的呼喚。這種對動物的厚愛只有在天真未泯的兒童身上才能見到“放之平泉”“浴之清淺”四句,再用白描,寫牧童對老牛的關心、依戀。這一幅幅村野風俗畫皆以牧童愛牛之情為中心,從牧童的觀察角度來描畫,所以洋溢著純真的愛心。而這些則成為下文感情衝突的基礎。
二日多重的感情衝突。自“牛能養人”起,全詩調子開始轉變。前面是無憂無慮的兒意心境,是天趣盎然的風俗畫;後面則變為民生疾苦圖。諾人先寫老牛為這個貧困農戶做出的貢獻;“一牛全家命所寄”正因為如此。老牛已經成為這個家庭的一個成員,而且似乎已通人性。然而,它卻要被賣掉了。在“阿爺牽牛去輸租”的背後,有全家多少辛酸啊!老牛是全家命之所寄,但天災人禍、苛捐雜稅,終於使老牛的勞作付之東流。賣掉老牛後全家命將何寄?這些詩人沒有寫到紙面上,但我們從“阿爺牽牛去輸租”這淡淡的敘述中卻明顯地感到了白髮老翁心頭深沉的痛苦。賣掉辛勤勞作、善解人意的老牛,從理智到感情都要忍受何等的撕扯。而幼小的牧童又喊出了撕裂心肺的一聲:“勸爺賣牛寧賣吾。”這使全詩的感情衝突達到了高潮一方面表現了牧童視牛如命的真情,…方面又以此童心反襯飽經憂患的老農心頭承受的巨大壓力。本來已走投無路方出此下策,現在又加上了不知世道艱難的幼孫的阻攔,憤懣哀傷之情人何以堪?經過這多重的情感衝突描寫,全詩逐漸產生了強大的內在張力,如同一幕撼動人心的悲劇打動讀者的心弦。
三曰平易樸實的語言。全詩雜用鋪敘與白描,語氣頗似農家小兒。這樣,在內容、情感與語言上達到了高度的和諧。語雖平易卻情感深厚,外淡而內艘,故此“味之而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