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業
陝西農業
《陝西農業》是由原陝西省農牧廳(一度為農林廳、農業廳)主辦的綜合性農業專業雜誌。1950年8月,省農林廳創辦《陝西農訊》(月刊),內部發行,16開,共出17期。
目錄
《陝西農業》是由原陝西省農牧廳(一度為農林廳、農業廳)主辦的綜合性農業專業雜誌。1950年8月,省農林廳創辦《陝西農訊》(月刊),內部發行,16開,共出17期。1952年元月改為公開發行,共出19期(以後又幾次改變發行範圍)。1956年元月由16開本改為32開。為適應農業合作化的需要,1956年7月又改為公開發行。1958年初,省農業廳與林業廳合併,同年4月,該刊與原林業廳所辦的《陝西林訊》合併,改名為《陝西農林》(月刊,1960年1月改為半月刊)。32開,共出37期。1960年7月休刊整頓。1963年3月,《陝西農林》更名為《陝西農業》,由32開半月刊改為16開月刊。同年6月,經四廳一局聯合請示,中共陝西省委同意該刊為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農業月刊。“文化大革命”期間,自1966年8月至1979年8月停刊13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陝西農業》重新復刊,於1980年公開發行,平均期發6萬餘份。該刊創刊時,由農林廳秘書室抽調4人,主辦編輯及有關事務。1955年交廳宣教科,編輯室的工作由該科副科長左嘉稷負責。《陝西農林》期間,對外用《陝西農林》社名義。社長趙錦鋒,副社長蘇資琛,總編輯焦世雄。《陝西農業》在“文化大革命”前,成立有編委會,由15人組成。趙錦鋒(農業廳廳長)為主任,萬毅(林業廳副廳長)、羅毅(畜牧廳副廳長)、劉舒昌(氣象局局長)為副主任。設立編輯室,主編段懷遠。該刊復刊后,成立《陝西農業》編輯部,夏禹俊先後任副主任、主任。1983年2月,聘請13位專家、教授為顧問。1984年初,經批准,編輯部下分設編輯、美工、行政3個組。1984年年底,《陝西農業》編輯部更名為《陝西農業》雜誌社,下設編輯部、攝影錄像部、秘書科。夏禹俊為社長,邵啟民、楊兵為副社長。 《陝西農業》依據形勢,不斷調整辦刊宗旨。1984年,確定以“面向鄉鎮村戶,服務商品生產,繁榮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致富”為辦刊的新方向、新目標。編輯部在各個環節上都強調實用性、針對性、及時性和通俗性。所有報道,力爭讓廣大讀者“看得懂,學得來,用得上”。1988年夏收前後,許多群眾急需要增產新措施,該刊當年第7期特意刊登了《作物增產新法——增產菌》一文,各地農民奔走相告,永壽縣除訂購刊物1200份外,還把該文油印千餘份,廣泛宣傳。結果,僅這一項技術,該縣就增產夏糧110萬斤。該刊還經常採用連載、講座形式,系統介紹科技基礎知識。像1982年第2—8期,1984年第2—5期,就分別連續刊登《棉花的一生》和《小麥的一生》,農民十分歡迎。特別是《漫話茶葉》一文,還獲得省級科普創作二等獎。此外,他們還開闢多樣式、多渠道的科技宣傳活動。例如,印製農業科普畫冊、畫頁,承辦展覽、廣告,攝製農業錄像,編選技術資料,舉辦各種函授班。這樣,不僅普及了農業科技知識,同時也以刊養刊,每年增收2—5萬元。農民群眾誇《陝西農業》是“為農民辦,為農民想”的好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