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華

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陳偉華,男,漢族,1976年9月生,湖南省常寧市(原常寧縣)人,200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后,現任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人物檔案


姓名:陳偉華
性別:男
籍貫:湖南
博士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博士后經歷:北京大學
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
學位:文學博士
現任專業技術職稱:教授
工作單位:湖南大學文學院

個人經歷


1993年至1996年,常寧市第一中學(湖南省重點中學),高中階段。系保送入學。
1996年至2000年,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0年至2002年,中山大學中文系,碩士階段,被保送攻讀博士學位。
2002年至2005年,中山大學中文系,師從吳定宇教授,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5年6月起任教於湖南大學文學院。
2006年10月被評為副教授。

主講課程


(一)本科生課程: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大學基礎寫作、文學與電影等。
(二)研究生課程: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學與方法論、20世紀中國文學與基督教文化研究、中國現當代戲劇影視文學研究等。

獲獎情況


1. 2002年11月,獲“羊城晚報第6屆優秀研究生”榮譽稱號及獎學金。
2. 2003年 11月,獲“中山大學優秀研究生”榮譽稱號及獎學金。
3. 2004年11月,獲“中山大學獎學金基金光華教育獎學金”。
4. 2005年4月,獲第八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5. 2006年1月,被評為廣東省2005年南粵優秀博士生。
6. 2007年12月,“《湖南文學》研究”獲湖南大學sit項目評比三等獎。
7. 2008年1月,《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新質》(專著,獨著)獲長沙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8. 2008年9月,湘楚文化精神與道德人格修養,獲湖南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5。
9. 2009年,被湖南大學推薦為湖南省2009年度普通高校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
10. 2010年,獲2009年度長沙市社會科學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社會兼職


1、湖南大學第二屆社科聯委員。
2、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05級1班班導,該班獲2007年度湖南省先進班集體。
3、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09級2班班導師

主要科研成果


課題及項目

科研項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教育部課題1項;湖南省社科基金課題2項;博士后基金課題1項。
教研教改項目:校、省級精品課程及校級教學團隊重要骨幹成員並負責課程網站建設;指導湖南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SIT項目4項。
1、“中國小說敘事的現代轉型與基督教文化”,2006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年項目,主持。
2、書稿《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新質》(獨著),獲第十一屆湖南省優秀社科學術著作出版資助立項全額資助。
3、“中國現代電影與文學敘事的交融與間離”,2008年度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主持。
4、任副主編組織編撰《中山大學校史(1924~2004)》(共80萬字),並撰寫15萬字,2003~2006。
5、2009年度湖南省精品課程:“大學基礎寫作”,骨幹成員。
6、2009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項目;湖南省教育廳。
7、2007年度湖南大學校級教學團隊:“中國文學課程群”教學團隊,主要成員。
8、2008年度湖南大學校級精品課程:“大學基礎寫作”,骨幹成員。
9、指導湖南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SIT項目4項。

個人專著

1、《中山大學校史》(1924~2004)(合著,副主編,80萬字),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
2、《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新質》(獨著,28.2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3、《魯迅郭沫若研究札記》(獨著,33.9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4、《大學基礎寫作》(教材,合著,撰寫第四及第五章),湖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
5、《中國現代電影與文學之關聯研究——以歷史與比較為視角》(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6、《青春飛揚的日子——湖南大學本科生習作選(第1輯)》(副主編),湖南大學出版社。

個人論文

1. 《緣情而生,因情而滅——試析徐志摩文學創作發生、衰竭之因》(獨著),《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CSSCI),2001年第5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3期全文轉載。
2. 《文學研究中的圖文互文法》(獨著),《學術研究》(CSSCI),2004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專題》,2004年第8期全文轉載。
3. 《文學史和學術史比較略論——以〈中國小說史略〉和〈清代學術概論〉為例》(獨著),《魯迅研究月刊》(CSSCI),2005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5年第8期全文轉載。
4. 《中國小說敘事意象的現代轉型與基督教文化》(獨著),《魯迅研究月刊》(CSSCI),2008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轉載。
5. 《詩可以怨》(獨著),收入《巴金:新世紀的闡釋——巴金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
6. 《“破繭”與“自足”》(獨著),《粵海風》,2004年第2期。
7. 《簡論轉型時期的文化整合與魯迅思想》(獨著),《魯迅研究月刊》(CSSCI),2004年第8期。
8. 《新月理論家們的“硬譯”——論新月派詩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承傳》(獨著),《中國文學研究》(CSSCI擴展版),2005年第1期。
9. 《蠶蛻里的新生——試論新月詩論與中國傳統詩論》(獨著),《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10. 《文心與模型: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獨著),《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05年第6期。
11. 《在轉型時期的文化整合中應運而生——試論中國現代文學之起始》(獨著),《魯迅研究月刊》(CSSCI),2006年第9期。
12. 《論穆時英小說中的俄狄浦斯情結》(獨著),收入《全球地域化語境下中國文學與日本文學研究前沿文存:2005年廣州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汕頭大學出版社,2006年。
13. 《中國書信體小說之興盛與基督教文化》(獨著),《學術研究》(CSSCI),2007年第10期。
14. 《1907:思想家魯迅的成熟》(獨著),《魯迅研究月刊》(CSSCI),2008年第11期。
15. 《一代有一代之國學》(獨著),《博覽群書》,2008年12期。后收集《讀書與閱世——〈博覽群書〉2006—2008精選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16. 《論當代婚外情小說與基督教文化》(獨著),《求索》(CSSCI),2009年第5期。以《耶穌與罪婦——中國當代婚外情小說與基督教文化》為題收入《靈魂拯救·靈性文學》,新加坡青年書局,2009年版。
17. 《論金庸武俠小說的創作技法》(獨著),《求索》(CSSCI),2010年第4期。
18. 《大學語文應強調文化品性————大學語文教材及理想模式略談》(獨著),收入《教育教學研究論叢·第2輯·湖南大學2006年教育教學研究論文集》,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9. 《大學基礎寫作課程的多媒體教學》(獨著),《中國大學教學》(CSSCI),2010年第3期。
20. 《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的當代大學教學——以〈阿Q正傳〉為例》(獨著),《中國大學教學》(CSSCI),2011年。
21. 《簡論文學與中國電影之創建》(獨著),《文學評論》(CSSCI,重點期刊),2012年。
22. 《略論電影寓教於樂之典型技法》(獨著),《求索》(CSSCI),2012年。
23. 《論老舍小說〈離婚〉的電影改編》(獨著),《山東社會科學》(CSSCI,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2012年。

學術會議

1、基督教在中國:比較研究的視角與方法青年學者研討會(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舊金山大學利瑪竇中西歷史文化研究所聯合主辦,2006年11月。
2、第三屆“基督教與中國社會文化”國際年青學者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舊金山大學利瑪竇中西歷史文化研究所聯合主辦,2006年12月)。
3、漢語靈性文學學術研討會(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主辦,2008年10月)
4、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河北大學文學院主辦,2008年10月)
5、紀實文學的創作現狀與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湖南大學文學院主辦,2008年11月)
6、湖南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南華大學文法學院),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