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佛教
歐美佛教
歐美佛教在歐美佛學的研究,早於佛教的傳播。17~18世紀歐洲的一些著名哲學家如斯賓諾莎、康德、黑格爾等人都已談到了佛教。特別是18世紀末,歐洲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向亞洲進行殖民擴張后,他們為了改變當地居民的信仰,使其成為基督教徒,開始對東方宗教,特別是對有影響的佛教進行研究。
佛教流傳於歐美,至今約有150年。但歐洲人最初對佛教的了解,則可上溯到公元前329年希臘亞歷山大大帝侵入兩河流域時期。公元前259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佛教佈道團去希臘屬地傳教。在中世紀,佛陀的本生故事通過中亞穆斯林學者的介紹傳入歐洲,在西歐和東歐很多地區廣泛流行。據《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1982年的統計,歐洲有佛教徒21萬餘人,北美約近19萬人,南美有50萬餘人,其中極大部分是亞洲移民的後裔或僑民,分屬於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北傳大乘佛教的許多派別。佛教傳入歐美后,為了適應當地的社會生活,在戒律和儀式方面有很多變化。
![歐美佛教](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6/m464161c20a7ca4b958f467b2665cd23a.jpg)
歐美佛教
![歐美佛教](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2/m82cb22408a3d72f949642cf58b98a0cc.jpg)
歐美佛教
![德國藏傳佛教寺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f/m8f815539bf769f2b5b840810adaee35d.jpg)
德國藏傳佛教寺院
1913年,塞登斯杜車首先在柏林建立了德國佛教傳道會,陸續出版了《佛教徒》、《佛教新報》、《佛陀世界鏡報》等。1921年格林和塞登斯村車在慕尼黑附近的烏亭建立了佛教聯合會,出版了《乘》雜誌,參加這個組織的有500人。1925年瓦勒澤爾在慕尼黑創立了佛教協會,主要宣傳佛教的哲學思想,普 及佛教的知識。1932年達爾克在柏林北郊的福祿那烏建立了有名的佛教精舍,內設佛殿、禪堂和圖書館等,是歐洲佛教運動的中心道場之一。1951年柏林佛教徒建立了柏林佛教會,1954年建立了漢保佛教會,1955年聯合成立了德國佛教會。1960年改名為德國佛教聯合會,設總部於漢堡,這是聯幫德國佛教徒的統一組織。同年,藏傳佛教信徒在柏林建立了聖彌勒寺,又稱聖彌勒教會,主要宣傳和實踐密宗的教義。根據《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刊》的報告,聯幫德國約有佛教徒7萬人(另說少於5萬人)。佛教徒大都集中居住在大城市,如漢堡、柏林、慕尼黑、斯圖加特和下萊茵等地。
![法國乃朗桑滇卻林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b/m1b82bcba463ad30bfea45630da09ecf6.jpg)
法國乃朗桑滇卻林寺
最早的佛教組織——佛教友誼會是在中國太虛法師的推動下,1929年由龍伯爾建立的。以後改名為巴黎佛教會,自1939年起出版《佛教思想》月刊,定期舉行佛事,展覽佛教藝術,是目前法國佛教徒的統一組織和活動中心。1945年後,大批越南佛教徒定居法國,在巴黎建立了越南佛教徒聯盟。近年來,藏傳佛教各派在法國也很活躍。寧瑪派在卡斯特朗市仿照西藏寺院的形式建立了法國乃朗桑滇卻林寺,該寺佔地面積120公頃,規模宏大,每年有大批法國和歐洲的藏傳佛教信徒去學習密法。據《基督教百科全書》統計,1980年法國有佛教徒近3萬人,其中約有半數是亞洲裔佛教徒,蓁為法國佛教徒。主要集中在巴黎、格里茨、班尼斯堡、莫金等城市。
![美國西來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4/m443e6bcdf7e16f386cd4d28b13a1414c.jpg)
美國西來寺
美國是一個盛行基督教的國家,原沒有佛教。19世紀末期,日本向太平洋地區擴張,開始向夏威夷群島移民。日本佛教也隨之展開活動。日本佛教徒首先在夏威夷等地建立了凈土宗別院(分寺)。日本西本願寺也派人去火奴魯魯(檀香山)等地傳教,建立了寺院。夏威夷併入美國后,佛教活動尤為活躍。隨著日本移民湧入美國本土,西本願寺和其他教派(日蓮宗、真言宗、禪宗的臨濟宗和曹洞宗等)派出大批傳教人員並建立眾多的寺院。1899年西本願寺田宗惠開始夏日金山活動,逐步建立了今天最有勢力的佛教團體——美國佛教會。接著在洛杉磯、芝加哥、紐約等地建立佛寺,發展教徒。1900年只有佛教徒幾千人,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發展到18000人。佛教由美國北向加拿大,南向巴西、阿根廷等地傳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日美處於戰爭狀態,日本的傳教活動被勒令停止,一度受到挫折,但在戰後即恢復並有較大規模的發展。50~60年代,美國佛教信仰的主流是大乘禪宗和日蓮正宗。千崎如紀最先在紐約建立了第一禪院,佐佐木周承在紐約又建立了臨濟宗禪堂。創價學會是附屬於日蓮正宗的在家居士社團,由於它的教義具有現代化的內容,儀式簡單,組織比較嚴密,適應美國的社會生活,在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初期崛起后,聲速成為美國佛教中最大的教派。70年代以後,藏傳佛教的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等主要教派都在美國傳教、建寺,吸引了大批群眾參加。南傳佛教的上座部也在華盛頓、洛杉磯等地建寺,開展活動。中國的大乘佛教在上世紀末就由華僑傳入夏威夷,以後又傳入美國本土,在夏威夷設有中華華僑佛教總會,修建富麗堂皇的檀華寺和啟華學校在紐約、舊金山都設有佛教會和寺院,參加中國佛教會活動的極大部分是華裔和僑民。夏威夷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Toro Nagashi”紀念儀式佛教徒們將通過散放水上浮燈的方式,為因戰爭、飢餓等災難而喪生的人們祈禱。
目前美國佛教徒約有20~30萬人(不包括信仰藏傳佛教的信徒),有40個較大的佛教團體、教派組織。其中重要的有美國佛教會(西本願寺)、北美日蓮佛教會(創價學會)、美國佛教聯合會(白人組織)、泰西佛教團、美國第一禪堂、東漸禪窟、華盛頓上座部佛教中心、普世佛教徒聯誼會、夏威夷華僑佛教總會、舊金山紐約華僑佛教會、曹洞宗北美教友會、高野山美國別院、凈土宗美國別院、羅徹斯特禪宗中心、藏傳佛教寧瑪派禪定中心、噶舉派禪定中心、薩迦派研究中心、中美佛教總會等。佛教徒分佈在美國十幾個州,藏傳佛教徒集中在加利福尼亞州、新澤西州、華盛頓州、馬薩諸塞州、科羅拉多州、佛蒙特州;大乘佛教徒集中在夏威夷、舊金山和紐約三地;南傳上座部佛教徒集中在華盛頓、洛杉磯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凱米爾。佛教為了適應美國的社會生活,已有了很多的變化。宗派、寺院常被稱為教會,教徒稱為會員。有些教派還仿效基督教劃分教區,附設青年會、婦女會、童子軍等。宗教生活一般這排在星期日上午在佛寺中舉行,在鋼琴伴奏下,讀誦英譯的佛經,代替了東方的晨鐘暮鼓,頂禮焚香。在軍隊中還配有隨軍僧侶。
阿根廷佛教萌芽於1980年代初期。“旅阿中國佛教會”1985年6月30日成立第一座華人寺廟,全名為“南美普陀山阿根廷中觀寺”,屬非營利性的佛教團體組織。1987台灣普獻法師在美國及阿根廷信徒的力薦下,首次抵阿根廷弘法,揭開華籍高僧南美洲弘法的新頁,也象徵阿國走入正信佛教信仰。2001年3月,中觀寺以新台幣1元象徵性的購買阿根廷華僑聯合中文學校(簡稱僑聯中文學校),使僑聯中文學校在半官方(台灣政府)支持下,正式成為中觀寺所屬的一所民間佛教中文教育機構。2007年止師生教職員共有250位。同時,韓國移民也成立自己的修行道場邀請韓國知名法師弘法例如Mok Sunim 大師。之後,許多佛教團體陸續開始傳法,國際創價學會阿根廷分會創始於1975年,另外知名的傳統來自日本曹洞禪,諸多藏傳佛教中心也開班教導各種法門,例如:大手印、大圓滿、菩提道次地廣論等。現今,諸多佛教教派都蓬勃發展,例如內觀禪修(vipassana)信眾人數也有成長,依教奉行的虔誠信徒越來越多。慈濟及佛光山均成立中心於首都。經由泰國大使館等。許多機構之合作,佛陀神聖的舍利子得以在阿根廷供大眾瞻仰,造成轟動。致力於傳播阿根廷佛教有多位知名學者值得一提。其中一位是Samuel Wolpin,貢獻在於接引初機。Carmen Dragonetti, Fernando Tola兩位學者鑚研佛教多年,著作被迻譯為多國語文。另有一重要人物為 1945出生於布宜諾埃利斯的Gerardo Abboud。他布宜諾埃利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后,1970年至1985在尼泊爾與印度生活了15年,通曉藏文,現在許多重要藏文譯西文的場合,都不能缺少他,他也主持Dongyuling,此道場1986年成立於布宜諾埃利斯。有助於阿根廷佛教興盛之一個原因是高僧的造訪,例如前述之普獻法師及韓國法師 Mok Sunim,過去幾年裡,藏傳佛教大圓滿大師 Chogyal Namkhai南開諾布仁波切也在此地紮根。格魯派喇嘛Ngwang Sherab Dorje 多次受邀至阿根廷弘法,接引信眾。各種派別的中心都有本國籍人士擔任講師。阿根廷Kagyu Tekchen Ch?ling 成立15年的歷史,屬歷史較久的藏傳佛教道場,主持是兩位出家的阿根廷人士,Lama Sangye Dorye y Lama Rinchen Kandro。他們拜師前世卡盧仁波切與波卡仁波切弘法,均完成傳統3年3個月閉關。委內瑞拉佛教以中國,日本和韓國移民信奉的大乘佛教為主,教徒約52047人,佔0.2 %的人口。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馬拉凱,梅里達,有佛教中心,台灣的慈濟與佛光山均成立中心於首都。秘魯佛教徒為數不多,以日裔僑民的佛教信仰,曹洞宗及日蓮宗為主。曹洞宗已經深耕100年,國際創價學會也早於1965在首都利瑪紮根。
其他各地
近來年,義大利、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對佛教的研究也很活躍,建立了不少佛教研究所和佛學研究中心,出版了一系列佛教研究書籍。例如義大利的中東遠東研究所,在村齊的主持下編輯出版了著名的《羅馬與東方叢書》,其中包括很多佛教著作。但在這些國家中,佛教信徒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