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廣泰

費廣泰

費廣徠泰,煤礦瓦斯專家,中國煤礦瓦斯災害防治技術主要奠基人。他試驗成功了巷道預排瓦斯新技術。提出的將排出的瓦斯用於製造炭黑和民用的建議的實施,取得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他致力於煤礦安全領域的研究和瓦斯災害的防治,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為中國煤礦安全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個人簡歷


1912-1921年 在葫蘆島暖池塘西邊屯私塾讀書。
1921-1925年 在省第二中學讀書(瀋陽市)。
1925-1930年 在東北大學工學院採礦冶金系讀書。
1930-1931年 任撫順阿金溝煤礦公司實習生、技術員。
徠1931-1933年 任撫順阿金溝煤礦公司坑內副主任、主任。
1933-1935年 任奉天市大東區國民優級小學校科任教員。
1935-1935年 任奉天市立第二大科高級中學校科任教員。
1935-1936年 任承德礦業監督署技士。
1936-1937年 任長春礦業監督署技士。
1937-1938年 任安東省署實業所殖產科技士、礦山股長。
1938-1942年 任山城鎮大灣溝煤礦礦長等。

生平介紹


費廣泰,號景辰,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這是一個山窮地瘠的偏僻山溝,全村農戶雖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但能夠溫飽者十不足一。然而這裡蘊藏的礦產資源特別豐富,可惜的是當時國家貧窮,無力開採。因此,少年時代的費廣泰就立志發憤讀書,以圖將來開發祖國豐富的寶藏。1912年,他8歲時被父親送到本村私塾館讀書,成為費家第一代讀書人,1921年因父親棄農來到瀋陽經商,17歲的他也隨之考入瀋陽省立第二中學,1925年順利地考入了東北大學工學院,並選擇了採礦冶金專業,實現了他童年夢想的第一步。天資聰穎加上勤奮好學使他在中學、大學期間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30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后,懷著立志報效祖國的滿腔熱忱來到撫順阿金溝煤礦,開始了他少年夢想的第二步。在阿金溝煤礦他努力工作,一心想把學到的知識用到採礦事業中去,不到一年時間就由一名普通的實習生晉陞為坑內副主任、主任。正當他躊躇滿志,準備干一番事業的時候,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了,礦內不能正常生產,兵荒馬亂的時代和政局給他的童年夢想潑了一盆冷水。此時,他感到了苦悶和彷徨,在報國無門連養家糊口都難以保證的他不得不暫時離開自己學有所長的專業,於1933年來到瀋陽,先後任小學和中學教師,以此維持生計。1935年由於佔領瀋陽的日本侵略軍對知識分子的嚴密監視、大肆捕捉和迫害,他又輾轉來到承德、吉林省山城鎮、丹東等地謀職求生。1946年顛沛流離無固定職業的他經人介紹又來到撫順龍鳳礦,然而他看到的只是國民黨政府官員的腐敗和大肆貪污,對於礦山開發和建設漠不關心,想到了畢業16年來學無所用,事業無成,他的情緒悲觀到了極點。
1948年10月遼瀋戰役打響了,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撫順礦務局的一些要員也倉皇出逃,有人勸他離開這裡以保平安,而此時的費廣泰卻預感到了新生活的開始,他毅然與林世權等人組織了護礦委員會,同時兼任龍鳳礦分會負責人,較好地保護了撫順的礦山和工廠,對撫順人民作出了貢獻。1948年11月,撫順解放后,費廣泰受到黨和政府的信任與重視,被任命為撫順龍鳳礦第一副礦長。他積極投入了撫順礦山蓬勃的恢復建設工作,並目睹了撫順礦區產量日益增加,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現實。這時有一件事使他發自內心地感到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1952年他因長期工作在井下採煤第一線不幸患了中風,這時組織上盡一切努力為他安排治療和療養,很快得以痊癒。回想到1946年因患傷寒卧床4個月,不但無人過問,而且竟然被免了職。兩種境遇的對比,使費廣泰下決心盡一切努力要為國家效力。此時他雖已近不惑之年,但仍夜以繼日地拚命工作。長期深入井下和工人一起摸爬滾打,解決井下開採中的技術問題和潛心研究瓦斯災害防治技術。1953年他以出色的工作成績被評為東北煤礦的勞動模範並代表撫順市科技界出席了全國科學研究代表大會等。

主要貢獻


煤礦安全技術開創者 費廣泰從事煤炭科研事業近40年,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理論造詣,1963年,他編著了《撫順礦區瓦斯抽放和利用》一書,堪稱煤礦瓦斯和綜合利用的教科書,這一專著在第一屆國際安全會議上受到專家同行的重視和一致好評,他的關於瓦斯抽放方面的理論被當時國際採礦領域專家譽為“費氏定理”,使他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聲望。費廣泰自1956年起就兼任撫順煤炭科學院院長一直到1969年病逝,作為當時國內唯一的以煤炭安全和露天開採專業為主導的研究院院長,他嘔心瀝血,為煤炭安全科研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全部精力。在他的領導下,撫順分院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科研隊伍和儀器設備都有了較大的發展,開展了以研究瓦斯、自然發火為主,同時研究電氣設備、防爆、火藥安全性、救護器材研製等項目,形成了以煤炭安全為主體的科研格局,解決了煤礦現場急需的安全課題,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逐步提高了撫順煤炭科學院在國內外的地位和影響。

瓦斯災害防治奠基人

撫順礦區是高瓦斯礦區,瓦斯曾對撫順礦工的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如何治理撫順礦區的瓦斯一直縈繞在費廣泰的心裡,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費廣泰就帶領撫順礦務局科技人員向瓦斯災害防治領域進軍,當時我國煤礦安全科研工作還處於起步時期,沒有現成的資料和經驗可以借鑒,特別是礦井瓦斯預抽放技術當時在國外也只有少數幾個煤礦處於試驗和探索階段。同瓦斯打交道這是一個工作環境十分危險、科研難度相當大的“骨頭”。然而費廣泰下決心要攻克這一技術難關。他和廣大科技人員及工人一道,長期深入井下,工作在高瓦斯濃度的礦井,開展了一系列試驗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個個寶貴的試驗數據,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成功的試驗和推廣了巷道預抽瓦斯新技術,之後成功地試驗和推廣了瓦斯預抽、邊采邊抽下鑽孔抽放等多種巷道預抽瓦斯新技術。這期間,他又和技術人員一道踏遍了撫順各大礦井,並多次測試、精確計算成功編輯了撫順礦區瓦斯湧出預測圖,準確可靠的為撫順礦區預抽瓦斯提供了基本數據,這項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使撫順龍鳳礦成為國內第一個預抽瓦斯的礦井,填補了國內的空白,此項技術當時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地位。它不但有效地減少了瓦斯災害事故,保證了安全生產,而且更重要的是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這一技術後來在全國各煤礦推廣和應用取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無法估量的。費廣泰在第一個提出礦井瓦斯預抽放並試驗成功后並沒有滿足現狀,而是堅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使我國對煤礦瓦斯的研究和處理工作日臻完善。自1953年撫順礦區瓦斯抽放獲得成功后,先後在山西陽泉、四川中梁山等礦區形成了巨大的瓦斯抽放工程系統。而後勤于思考的費廣泰又開始向瓦斯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領域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努力,在他的倡導下和孜孜不倦的研究中,又開創了把瓦斯作為優質能源加以開發利用的先河,將排出的瓦斯用於製造炭黑和民用,化害為利,造福於人民,使撫順礦區及部分市區居民基本上實現了生活燃料瓦斯化。

實踐成才的楷模

費廣泰不但以刻苦的鑽研精神影響著一代科技人員,而且他倡導的“實踐成才”的學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煤炭科技人員沿著正確道路成長。他始終認為從事煤炭科研事業沒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不行,但離開了煤礦一線現場將是寸步難行。他還認為煤礦安全技術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有著與其他科研領域截然不同的特點,必須走實踐成才之路,他經常鼓勵科研人員走出深宅大院到煤礦生產第一線搞科研,他本人就是實踐成才的楷模,他的每項科研成果無不是在煤礦一線的長期實踐中經過多少次試驗包括多少次失敗才取得的。費廣泰的著作和科研成果之所以能經得起實踐和時間的考驗,就是與他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走實踐成才之路分不開的。在他的倡導下,撫順分院一批五六十年代畢業的科技人員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脫穎而出,湧現出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穎穎,瓦斯專家王佑安、屠錫根,全國勞模邢昭芳為代表的,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隊伍和科學帶頭人,進而推動了煤炭科研事業的發展。

主要論著


費廣泰。撫順礦區瓦斯抽放和利用.1963年國際安全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