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化石

昆蟲化石

昆蟲化石是節肢動物門的一綱。雌雄異體,發育大多經過變態,最早出現於泥盆紀,一直延續至現代。種類極多,約佔整個動物種數的80%。中國昆蟲化石主要產於晚侏羅世至早白堊世及新近紀地層的頁岩中,如冀東魯西遼西的上侏羅統-下白堊統淺綠褐色緻密頁岩中的擬蜉蝣、裂尾蝦、蜻蜓蜜蜂等。遼寧撫順煤田古近系下部岩層中琥珀里的蚊、蠓、蠅、蟻等;山東臨朐古近系下部紙狀硅藻頁岩中的蚊、蠅、蟻、蛾等。昆蟲化石中以保存於琥珀中的昆蟲最為珍貴。中國產昆蟲化石最多的地區是山東萊陽,不僅種類和數量多,而且保存比較好。

昆蟲化石簡介


簡單的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后的遺體或是生活是遺留下來的痕迹,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迹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

詞源


化石(Fossil)一詞來自拉丁語“fossilis”,意思是挖出來。大多數化石是史前生物的能保存下來的堅硬部分,而且這些生物是在化石採集地區生存的。

化石在歷史中


在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的早期,某些希臘學者曾被在沙漠中及山區有魚及海生貝殼的存在所大大迷惑。公元前450 年希羅多德(Herodotus)注意到埃及沙漠,並正確地認為地中海曾淹沒過那一地區。
昆蟲化石
昆蟲化石
公元前400 年亞里士多德就宣布化石是由有機物形成的,但是化石之被嵌埋在岩石中是由於地球內部的神秘的塑性力作用的結果。他的一個學生狄奧佛拉斯塔(Theophrastus)(約公元前350 年)也提出了化石代表某些生命形式,但是他認為化石是由埋植在岩石中的種子和卵發展而成的。斯特拉波(Strabo)(約公元前63 年到公元20 年)注意到海生化石在海平面之上的存在,正確地推斷,含有該類化石的岩石曾受到很大的抬升。有黃河象,琥珀,恐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