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常媛的結果 展開

常媛

泰國友好人士

徠常媛,泰國友好人士。1956年8月,12歲的常懷和8歲的常媛兄妹二人,在四名隨從的陪同下,經過緬甸等秘密渠道,來到北京,住進了周總理事先安排好的一座三進四合院,還為他們配備了翻譯、廚師和司機,其中有的是泰國華僑。後來,周總理又請負責外事工作的廖承志照顧他們兄妹。“常懷”、“常媛”的中國名字就是廖承志的母親何香凝老人,根據他們泰國名字的讀音分別為他們取的。

人物經歷


秘徠密來到中國
1957年,泰國國防部長沙立·他那叻元帥發動政變,鑾披汶政府被推翻。兩兄妹的父親乃汕也被捕了。廖承志告訴震驚的小兄妹:“根據周總理的指示,我們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地保護你們,讓你們在中國安定生活、學習、成長!”兄妹二人在北京讀了小學、中學、大學,交結了許多朋友。
兄妹在北京第一中學讀書時,感覺到中國的政治氣候也在發生變化。他們在學校里遇到了一件事:小兄妹在學校食堂吃午飯時,一個男同學快步走過來,對著常懷高喊口號:“打倒美帝國主義!”
初到中國的常媛
初到中國的常媛
周總理很快知道此事,他敦促學校處理好小兄妹的安全問題,但是受到驚嚇的常懷不敢再坐專車去上學了。周總理知道后,擔心他們的安全問題,讓專車繼續送他們上下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常懷正在北大讀書,這個在中國待了10年的泰國貴族之後被紅衛兵遣返回泰國。43年後的2009年,常懷告訴在曼谷訪問的周秉德,“在中國十年,正式見到周總理不下五次呀!”
常媛沒有像他哥哥一樣被遣返回國。文化大革命中,常媛又是下鄉,又是到工廠。周秉德透露說:“她在大學里和一個日本青年很要好,但那人是日本極左派的後代,家裡不允許他和泰國貴族交往,就斷了”。剛巧,一位英國留學生特別喜歡常媛,一再追求這位20歲的女孩兒。後來,常媛告訴周秉德:“1969年,中國處於文化大革命混亂局面,周總理擔心我處境危險,告訴我:不管你喜不喜歡,你趕緊跟著這英國人離開中國吧!”
由於常媛是秘密入境,沒有護照,周總理便親自給英國使館寫信,證明她的身份,便於其前往英國。
參與中泰建交
1972年9月初,周總理在美國總統訪問中國后又一次開展乒乓外交。與中美乒乓外交一樣,中泰兩國之間的乒乓外交也推動兩國實現了建交。
乃訕被囚七年後出獄。他看到美國在與中國聯繫,意識到泰中建交時機成熟,讓常媛從英國到中國接洽。常媛又來到了北京,見到了周總理。周總理便決定在北京組織一場“亞洲乒乓球賽”。這就可以讓泰國也派球隊參賽。泰國政府讓泰國全國行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工業署副主任,當時已經60多歲的泰籍華人巴實·干乍那越,以泰國乒乓球隊顧問身份,秘密來到北京。
特殊友誼
常媛的兩個兒子雖然是亞歐混血兒,但都有中國名字,1975年生的長子叫常念周,1978年生的次子叫常念廖。他們都曾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讀書。在泰國曼谷,常念周創辦自己的公司“戰略613”,專做投資顧問,他的名片上還寫上了中文的“六幺三”。
常家對周總理的友好情誼一直在延續。2009年1月份,常念廖在曼谷舉行婚禮,常家特邀周秉德出席。對於為什麼被邀請去參加常念廖的婚禮,周秉德用常媛的話解釋說:“常家最尊重的長輩周總理,將常家與周家穿連成了一家。所以,我們是以家庭長輩的身份,邀請你們來參加這婚禮的。”
“常家的第三代,常念周從事中國與泰國及歐美的友好關係和金融諮詢工作,常念廖是英國政府的國家專項協調員,負責英中兩國可持續發展的跨部門合作。2009年6月又被任命為聯合國一位副秘書長的助理。”周秉德說。
目前,常媛常年身居巴黎,她忘不了自己的這段鮮為人知的往事,曾用英文寫下《龍珠》一書。目前,這本書已被譯成多種文字,也曾被拍攝成電視劇,在中、泰上演。常媛說,她一直稱呼周總理為“周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