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寺

河南省安陽市寺廟

五台寺,據歷史記載,佛教傳入五台山始於東漢、南北朝時代,佛教發展出現第一個高潮。五台禪寺早期供奉五方文殊、動態聰明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儒童文殊、戲台獅子空文殊、北台無後文殊,到了隋朝寺廟均供奉文殊菩薩。

目錄

介紹


五台寺
五台寺
五台寺始建於南宋孝宗己丑版隸北金大定九年,由金而元由元而明,明朝有明鎧禪師建殿三所。宏治元年門徒通智補修了禪舍,嘉靖元年僧徒宗保增建了樓台,寺址規模宏大。乾隆辛卯年間又修建了大殿山門,寺院香火更加鼎盛,有號曰五台或曰上映五台,或曰下媲五嶽,數地靈人傑之古剎也。
光緒元年,有禪師昌榮,托缽乞食游化十方途經此寺,見此地遠觀港巒壯色,近瞻村鎮增光,金碧輝煌殿閣整嚴真奇觀也。每當月白風清經聲梵聲齊奏,星移斗轉蓮池貝葉流香,夜伴鐘聲有韻不是寒山大千法雨,無塵疑到天台,且環寺皆台也。而獨樹中天陟彼高崗,瞻四方洹水毓靈秀,一白坎居松濤來善應,二黑坤方郡城東映震三,特樹龍潭南偏巽四,環衛仿鹿苑,號春暉高張慧日望龍山之雪,法師見此境界恍然大悟,放下雲遊念頭髮心在此常住,宏揚佛法,后成為一代高僧,歷史規模悠久,是安陽西部佛教聖地之一。
盛唐時期,五台山不僅是我國四大名山之一,而且是名副其實的佛教聖地,北魏、唐王宗、後周世宗,曾先後四次遭其大滅佛法,全國不少寺院被毀。元至明初又有可恢復。明清時期再度振興。原於洛江區河市鎮壇頂五台禪寺,祭祀台上、隸屬晉匯四十四都、該都原有五台禪寺、閩泉庵,五台山四面環抱,原有古松300多株,后因文革期間慘遭破壞,僧尼也因身居窮山僻嶺難以生計,廟倒人逃,至半山觀音寺、主持;元提姑、留住一段,后而四海為家,因年久失修,現僅剩兩人聯手環抱的古楓樹一棵。
2001年在佛教界人士及當地政府邀請下,由省佛協委派上延下池法師接管此寺,作為安陽佛教活動開放道場。經過幾年的建設,先後修建了天王殿及山門,重塑了大雄寶殿佛像,增修了寮房,修建了圍牆,美化了寺院環境,使寺院更加莊嚴宏偉,重新有了新的生機,如今古剎重輝的五台寺,在延池法師辛勤操持下,寺貌莊嚴,道風盎然,深為廣大佛教弟子所瞻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