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姆女神山

雲南省麗江AAAA級景區

格姆女神山也叫獅子山,海拔3770米,是瀘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

獅子摩梭語稱“格姆”,藏語稱“森格格姆”,“森格”意為獅子,“格姆”意為白色女神,在摩梭族傳說中是格姆女神的化身。

瀘沽湖格姆女神山旅遊,從山下的尼塞村格姆女神山風景區門口,乘坐索道上山,遊覽格姆女神洞。

摩梭人把格姆山神化,看作是女性的化身,頂禮膜拜,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五日,全民祭祀女神,作為隆重的節日,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地理環境


格姆女神山又叫獅子山,是位於瀘沽湖邊的一座摩梭族的神山,山勢雄偉壯觀,倚天聳立,俯視從東北伸進湖中的狹長豐島(里格島),猶如“金獺捕魚”,又如蛟龍在追逐湖中珍珠。
瀘沽湖旅遊除了遊覽高原明珠這個大湖之外,首推格姆女神山,麗江金沙旅遊的瀘沽湖旅遊線路也包含了格姆女神山遊覽。瀘沽湖地區屬於漢族、藏族、納西族摩梭人、彝族都多民族聚居地。
女神洞
女神洞
格姆女神山南高北低,灰白色調鮮明,但當植被覆蓋時,又顯出綠色,同名主峰海拔3754米,高出湖面1000米左右,所以是很高的一座山。
格姆女神山千年來都為瀘沽湖的當地人所膜拜,只到最近幾年才為旅遊開發,瀘沽湖格姆女神山已經成為瀘沽湖旅遊的一大亮點。
美國學者約瑟夫·洛克在《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獅子山是永寧風景中最顯著的景緻,這山名副其實很像頭安睡的獅子,頭面對著湖,傾斜的橫嶺是獅子的腳爪,在綠色湖水中休息”。

主要景點


格姆女神山
格姆女神山
格姆女神洞位於獅子山脖子處,海拔3450米。洞口面向瀘沽湖,站在洞口觀景台上,從另一個方向上再次用廣闊的視覺把瀘沽湖框到心中。進入山洞,在幽暗的彩色燈光映照下,石鐘乳顯得光怪陸離。格姆女神的真實容顏就在攀爬過幾級台階后出現在眼前,女神活在摩梭人心中,卻也形象地存在於洞內。這一刻女神形象已經更深刻地銘刻在了每一個虔誠的人的腳步里。
45
45
女神洞口有一些山民供奉的供品。進石洞必須要過三關。那洞口是由很窄小的石縫縫組成,僅夠一人匍匐進入,彷彿是把著門阻止不合格的草民的進入。石洞竟如此之大,至少可容納幾千人,幾尊由石體天然的“女神”安然端坐,其旁任何一點岩石上突起,哪怕是一指小階,都端坐著一位“女神”。
從山上可以俯視瀘沽湖全貌,形狀各異的里戈島、蛇島一覽無餘,尼塞村、小落水村、大嘴村分佈有致,遠處山巒重重疊疊,薄霧繚繞,似披著雲霧作綵衣,盡展婀娜動人的風姿。

文化活動


格姆女神山索道
格姆女神山索道
朝山節又叫轉山節,是麗江永寧鄉摩梭人朝拜格姆女神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在瀘沽湖畔舉行。具有濃郁的原始宗教色彩。
朝山節始於摩梭祖先泥月烏定居並得勢於永寧的時期。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永寧瀘沽湖一帶的摩梭人都要興趣行朝拜格姆山的活動,摩梭語稱之為“格姆刮”,意為“轉女神山”。
朝山節這天,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著豐盛的美味佳肴,有的人還騎著駿馬來到格姆山下,燃起香煙,喇嘛念起朝山經,祈求女神保護摩梭人風調雨順,吉祥幸福。人們紛紛向女神敬獻酒肉、糕點、水果、並叩頭朝拜。老年人還到山洞中燒樹枝、用煙火驅走鬼邪。大家還要到瀑布洗澡,以求清吉平安,然後集體就她野餐,舉行對歌、跳獅子舞、盪鞦韆、射箭、賽馬等活動。格姆山下,人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之中。許多人也乘此機會物色意中人。

神話傳說


格姆女神山遠眺瀘沽湖
格姆女神山遠眺瀘沽湖
著名畫家方人也的油畫《摩梭人系列》
著名畫家方人也的油畫《摩梭人系列》
姆山的成因,當地民間流傳著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傳說瀘沽湖一帶原來並沒有山,而格姆女仙經常和眾男山神夜裡從北方飛來湖裡洗澡,談情說愛,雄雞報曉時又飛回北方。某夜,眾男山神等候了很久,格姆女仙姍姍來遲,他們正要嬉戲,可是雄雞報曉,東方發白,他們飛不回去了,於是格姆便流落在瀘沽湖畔,變成了格姆女神山,眾男仙則簇擁在她的周圍,分別變成了哈瓦男神山、則支男神山、阿沙男神山等。還傳說格姆女神很是個很善良的神,她經常騎著白馬(一說騎鹿)外出巡遊,不僅保佑這一帶的人畜興旺,風調雨順,五穀豐收,而且特別賜予婦女體壯貌美、婚姻幸福、子孫繁衍。又說這位恪姆女神十分美麗,她與周圍的男山神結交"阿夏"(情侶),過著自由的生活。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是格姆女神的節日,各地山神都要前來聚會歡娛。
這一系列傳說,使獅子山成為當地摩梭人頂禮膜拜的女神山。在其南麓松林中,還建有神廟,廟內牆壁上繪有披髮跣足,騎鹿的格姆女神畫像。此外,瀘沽湖的里格島上也有一神龕,內供騎馬張弓的格姆女神泥塑像。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這裡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動,摩梭語稱之為"格姆刮",意為"轉女山"。從祭女神的活動及其神話傳說中,可以窺見婦女在摩梭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阿夏走婚的婚姻形態。

旅遊信息


格姆女神山
格姆女神山
徒步或包車前往,上山需要在尼賽村乘坐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