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獅
豹屬貓科動物
剛果獅(學名:Panthera leo azandicus),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出現於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分佈於剛果民主共和國,韋萊河地區,東部省份。
剛果獅
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獅子的頭部巨大,臉型頗寬,鼻骨較長,鼻頭是黑色的。耳朵比較短,耳朵很圓,母獅的耳朵基本是短短的半圓。獅子的前肢比後肢更加強壯,它們的爪子也很寬。尾巴相對較長,末端還有一簇深色長毛。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較發達。
剛果獅分佈區域位於南半球的亞熱帶地區之間,但各地區又有所差異。北部等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中東部高海拔地區則為溫帶氣候。
剛果獅分佈區域雖然地處低緯,但因為靠近大海,受到大西洋上本格拉寒流的影響,氣候並不十分炎熱,年平均溫度在22℃上下。整體上來講,隨著緯度的增加,溫度逐漸下降,而距離大西洋越近,溫度越高。降水量從東北向西南逐漸遞減,東北高原地區年均降水量可達1500毫米,沿海平原的年降水量銳減為250-1000毫米,而南部納米貝沙漠地區年均降水量則僅為50毫米。通常北方的降水量更高一些,內地的降水量則比同緯度的沿海地區高一些,隨著緯度的增加降水量也增加。
剛果獅分佈區域的季節變化明顯,全年分旱、雨兩季,北部地區的9月至次年4月為雨季,1-2月份雨量稍小;南方的雨季則是從11月到次年2月,此時氣候炎熱,氣溫高,濕度大。北部地區的5-8月為旱季,南部的旱季則是從3月持續到10月,-也稱之為霧季,因為旱季時候的典型特徵就是濃重的晨霧。旱季的平均氣溫為攝氏24度,相對涼爽,潮濕無雨;最涼的月份為7月和8月,緯度高一些的地區可能會出現霜凍。5月和9月為過渡月份。雨季時候連降暴雨,使得高原上周期性發生的洪災成為剛果獅域主要的自然災害。生活在波札那的獅子是著名的澤沼獅,它們善水性,會游泳,經常在水中捕獵。
獅子通常群居生活,一個獅群約有8到30個成員,平均為17頭。其中往往包含連續的幾代雌獅,至少一頭成年雄獅和一些成長中的獅幼仔。雌獅構成了獅群的核心,它們極少離開出生地。獅群包含2頭成年雄獅,但是肯定只有一頭是領頭的。成年雄獅往往並不和獅群呆在一起,它們不得不在領地四周常年遊走,保衛整個領地。一般它們能夠在獅群中做幾個月到幾年的頭領,這要看它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擊敗外來雄獅。
一個獅群通常由4-12個有親緣關係的母獅、它們的孩子以及1至2隻雄獅組成。這幾個雄獅往往也有親屬關係,例如兄弟。獅群的大小取決於棲息地狀況和獵物的多少。東非的獅群往往比較大,因為那裡的食物充足。
獅群會盡量避免與其它獅群遭遇,雄獅通過咆哮和尿液氣味標記領地。它們一般會在每天晚間狩獵前和黎明醒來開始活動前咆哮一番。獅群的領地範圍大小不等,邊界用排泄物劃分。有時相鄰獅群間的領地有時會交疊。非洲獅的領地往往和斑鬣狗、豹等猛獸交叉,其間競爭不可避免。領地中豹、野狗等處於壓制地位,佔有數量優勢的斑鬣狗群有時挑戰數量處於下風的雌獅群並且殺死它們。
獅群中,雌獅們是主要的狩獵者。雌獅往往集體圍獵,獅群成員們分散開圍成一個扇型包圍一群獵物,把捕獵對象圍在中間,然後從各個方向接近,獅群的捕食對象範圍很廣,常捕殺非洲水牛,瞪羚,長頸鹿,但它們更願意獵食體型中等偏上的有蹄類動物,比如斑馬、黑斑羚以及其他種類的羚羊。
剛果獅是獅子的一個亞種。主要分佈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東北部,韋萊河地區及東部省份;烏干達、中非共和國東南部的部分地區,其中包括蘇丹南部一些地區的西部。以前存在於盧安達。
母獅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每次可能有1-6個幼仔(通常是2-4個)。幼仔剛出生的時候身上帶有赭石色的斑點,特別是腹部和腿上。幼仔們在四周大的時候開始嘗試吃肉,通常是媽媽回吐給它們半消化的肉食。長到6、7個月的時候,它們就基本斷奶了,這時候身上的斑點也慢慢消失。幼仔一般會隨著媽媽長到2歲左右,這時候雄性亞成體就面臨嚴酷的獨立問題了。而要到性成熟,雌性得長到2-3歲,雄性則要5-6歲。
剛果獅是獅子的亞種之一。
獅子最大的天敵是現代人類。人們的獵殺,棲息地喪失,使所有的非洲獅亞種都面臨生存危機。非洲獅還要面臨疾病的困擾。爆發在草原上的傳染病能在很短時間內奪去數萬頭動物的性命,例如肺結核和貓類艾滋病(FIV)。
該亞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