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我

央視一套尋親公益節目

《等著我》(Waiting for Me)是一檔於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央視一套)播出的公益性尋人節目,由央視主持人舒冬擔任主持。該節目於2014年4月5日正式首播,是中國第一檔全媒體尋人節目、公益真人秀。

該節目以官網為基礎,聚合部委、明星、專家、志願者以及全媒體等尋人力量,旨在發揮國家力量,搭建全方位的權威“全媒體公益尋人平台”,幫助人們找回失散已久的故人。

節目背景


節目圖片
節目圖片
在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前提下,真情和團聚成為了各國、各民族人民之間共同呼喚的真誠願望。
跨國尋親公益活動,凝聚了人類的真情實感,推動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融,通過情感的寄託和升華,傳遞著人間的大愛真情,使人類刻骨銘心的親情、友情、愛情無限延展,長存世間。在這樣的創作靈魂牽引下,《等著我》應運而生。

節目內容

《等著我》講述的是中國和俄羅斯跨國尋親的感人故事。節目由6個尋親的故事組成。分別是《友誼情長》、《母子情深》、《歲月情暖》、《血脈情濃》、《書信情真》、《戰友情重》。這六個故事有親情的苦苦思念,有友情的純真牽掛,有愛情的堅貞持守,更有大舍大愛的高尚情懷,令人震撼的情感的高潮撲面而來,觀者無不動容、現場潸然淚下。
第一個故事是中方的朱育理尋找50多年前的大學同學,這位女同學的父親是曾經在1939年幫助中國打擊日寇而犧牲的蘇聯空軍飛行大隊長庫里申科。節目中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俄方主持人忽然說:“朱先生,我們的製片人謝爾蓋先生要跟您通話,要知道製片人通常是不會出現在節目中的。”
莫斯科方面把畫面切到了二樓導播間,俄羅斯電視台《等著我》欄目製片人謝爾蓋先生對北京的朱育理說:“昨天我才知道這個信息,您要尋找同學,那位援助中國而犧牲的蘇聯空軍大隊長庫里申科的女兒。我要告訴您,這位蘇聯空軍大隊長庫里申科,就是我的外公,您的女同學,就是我的母親!”
節目片段
節目片段
北京方面的朱育理驚訝萬分,連連拍著自己的胸脯。謝爾蓋先生接著說:“我的母親跟我說過您,要知道我們非常感謝您,正是在50多年前,您跟我媽媽同學時,告訴她我的外公犧牲在了四川萬縣,那裡還有他的紀念碑,而我的母親一直以為外公失蹤了,沒有消息。我的母親後來還特意去了那裡,我們很感動,另外,我的母親身體很好,我會把她的電話告訴您!”
北京方面請出了來自四川萬縣的庫里申科墓碑守護人,並且播放了剛剛在那裡拍攝的短片,讓謝爾蓋看到現在庫里申科墓碑的情況,有鮮花,有人祭奠,董卿說:“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
莫斯科的謝爾蓋先生眼裡閃著淚花,一直看著陵園的畫面。他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還記得那段歷史!”
第二個故事更是這次錄製節目中的經典!失散55年的黎遠康母子,在莫斯科重逢!
55年前,一位俄羅斯婦女要把一對年幼的兒女帶到蘇聯,而他的中國丈夫反對,於是在滿洲里,父親把6歲的兒子黎遠康留在了中國,8歲的女兒黎遠禮跟著母親去了蘇聯。分別前,6歲的黎遠康並不知道這一次將是天各一方,長久分離,他還在安慰母親:“媽媽,過一周我和爸爸就來看你和姐姐!”
55年過去了,父親已經去世,黎遠康一直通過各種渠道尋找遠在俄羅斯的母親,他說:“在小時候,每當看見有小孩摔倒,他的母親把他抱起,我就在想,這就是母愛,我多麼想找到我的母親!”
如今的黎遠康已經兩鬢斑白,退休了。其實他並不知道,他的母親也一直在找他!
終於,經過多方努力,雙方尋找的信息對上了。通過中俄雙方錄製的《等著我》節目,安排他們母子在莫斯科見了面,那一瞬間,感天動地,所有觀眾,無不落淚。黎遠康走上前,跪在母親面前,抱著她哭泣。

節目初衷

在百度上搜索“尋人”二字,相關搜索結果約40,200,000個,尋人類型幾乎涵蓋方方面面。
在《等著我》節目組同網易新聞共同做的一份社會調查中顯示,各個階層有尋人願望的達到了百分之九十。目的和對象包羅萬象。
曾有人在微博上發了一條找人的微博,引起了廣大粉絲的極大興趣,該條微博瞬間的轉發量和評論達到了一萬多條,高於博主其它微博平均回復轉發量的好幾倍。在高達數千條的回復中,統計有95%以上的人表示有人要找尋親人。

節目理念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一位對你至關重要的人?他可能是你的親人、戀人、朋友、恩人、老師等等。由於種種原因,有一天他在你的生活中消失了,再也無法聯繫上。《等著我》聚合部委、明星、專家、志願者以及全媒體等多方力量打造了具備國家力量的全方位權威“全媒體公益尋人平台”,幫你找到那個人,助你尋回那份彌足珍貴的情感。

平台力量

部委:公安部、民政部、全國婦聯等參與部委提供政策、公權、專家方面支持。
國家級媒體、主流新媒體、地方省級媒體:常駐演播室媒體席全程參與節目錄製,對節目中案例進行發布、推廣報道。
公益名人:熱心尋人的公益明星擬參與錄製宣傳片、利用自身影響轉發擴散尋人信息、適時參與節目錄製。

節目形式


節目圖片
節目圖片

節目模式

自2010年5月以來,俄語國際頻道同俄羅斯同行密切合作,開始了艱辛而難忘的尋親之路,足跡遍布中俄30多個城市和鄉村。最終,《等著我》在近百個尋親信息中精心篩選出《友誼情長》、《母子情深》、《歲月情暖》、《血脈情濃》、《書信情真》、《戰友情重》六個故事,分別代表了人類情感的不同側面,有親情的苦苦思念,有友情的純真牽掛,有愛情的堅貞持守,更有大舍大愛的高尚情懷。視覺衝擊力極強的舞美設計,成為中俄兩國文化史詩一般的現場展示,整個演播間掩映在大榕樹和白樺林之中,無數尋親者的老照片猶如飄落而至的史書,藏匿著即將發生的奇迹,兩個遙相對應的大舞台巧妙地寓意著中俄連線和“等著我”的命題。
等著我主持人倪萍
等著我主持人倪萍

節目製作

由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董卿和俄羅斯國家電視台資深主持人伊戈爾引領,中央電視台俄語國際頻道主持人娜咪啦、唐海平以及俄方的節目主持人瑪莎、米哈伊爾相互配合,聯手組成了主持人國際化合作的強大陣容。

節目特色

由宋祖英、陳寶國、溫玉娟、毛阿敏閻維文殷秀梅和維塔斯等中俄著名藝術家聯袂登台,配以大型交響樂隊的傾力烘托,將故事推進和藝術表演融為一體,形成了普通百姓與高雅藝術同台呼應,事實訴說與情感升華的別具風采的絕妙組合。

創新跨越

《等著我》的最大看點,是在中國中央電視台和俄羅斯國家電視台分別設置了演播場地,通過衛星連線,讓中俄雙方尋親者直接見面或視頻連線,環環緊緊相扣,異國連線呼應,一波波的激情涌動讓情感的高潮撲面而來,觀者無不動容,人人潸然淚下。如果說,兩年前的北京奧運開幕式是來自一個民族的華美震撼,那麼今天這台《等著我》的晚會,則是直指人性的一次心靈觸動,必將在兩國電視觀眾中產生強烈的社會反響。
其次,節目總導演夏島、芙英功力嫻熟,創造性地引進了戲劇藝術元素、電影藝術元素、專題片元素、訪談節目元素、文藝演出元素和行為藝術元素,並在俄語國際頻道與俄羅斯國家電視台多次成功進行衛星連線的經驗基礎上,大膽啟用了高科技衛星連線方式,將多種藝術表現手段融於一體,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充分發揮了藝術表現力的綜合特點;主持人董卿不負眾望,通盤把握,真情奉獻,妙語連珠,完成了自己主持藝術生涯中的一次新跨越。
此次中俄兩國電視工作者的連線合作,成功地嘗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傳媒實踐,在電視藝術創新,國際媒體交流、中國傳媒發展史等方面留下了可圈可點的筆墨,觸摸到了一條新的國際電視媒體傳播發展的脈絡,成為“讓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次新的詮釋,為中國電視美學和中國電視進軍國際市場提供了有益的探討課題,其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無可估量。

效果聯想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紛紜萬千,對情感的守望,對信念的堅守,盡顯彌足珍貴。不論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群體,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要對實現遠大和既定目標儲存每一個堅強的信念。“忠誠、守望、等待、團圓”,成為《等著我》貫穿始終的真誠呼喚。
這台公益晚會充盈著中俄兩國人民的真情互動,讓人間最為樸實的情感剎那間一起碰撞,令廣大觀眾盡情釋懷,感悟人生,從世事變遷中生髮對人生的詩意感慨,從現場互動中,領悟純真天性的真諦,經受了一次聖潔而具有普世價值的道德感染。在11月16日的錄製現場,自始至終涌動著人間真情,奇迹一次又一次地接連發生,屢屢出現台上台下激情迸發,同歌共舞,掌聲雷鳴,淚流不止的動人場面。有觀眾過後這樣感嘆:“很久很久沒有看到過這樣的節目了。”“看完晚會整整一宿沒有入眠,太震撼了。”
道盡人間滄桑之事,尋找漫漫大愛真情!《等著我》成功地講述了一次動人的“中國故事”,她是一部情感大書,翻開來,不僅為悲愴的人生唏噓,更有對自我情感的啟迪,讓“等著我,我會歸來”的呼喚,化為長存於心中的大情大愛;讓電視觀眾於中俄風景綺麗的簇擁中,做一次陶冶心靈的暢遊,經一次人生情感的洗禮。
生於上個世紀的俄羅斯詩人巴爾蒙特有句名言:“為了看太陽,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等著我》屆時將為電視觀眾們獻上一輪新的“太陽”——請您“等著我”吧!

創作團隊


製作團隊

製片人導演組
楊新剛胡波,湯識理,郝峻,梁爽,王小琳,徐理明,曹文娟,李晗,王敏,馬飛,吳夢梁,劉喆,馬婉寧

主持團隊

海報角色介紹
等著我
等著我
倪萍(已退出),原總主持人。
等著我
等著我
舒冬,主持人,愛心訪問人。
等著我
等著我
李七月,等著我尋人團團長。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備註
2018年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周播電視節目《等著我》獲獎 
2019年2019 年第二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等著我(第五季)》獲獎 

播出信息


節目圖片
節目圖片
2015年5月24日起每周日晚8點檔,中國首檔公益真人秀《等著我》將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播出。
本次進軍黃金檔,節目從舞美設計上融入了“家”元素,不僅有現場尋人故事的講述,還將首次展現欄目組攜手各方力量尋人的過程。
2015年7月28日起,《等著我》節目首播時間恢復為每周二22:37。
2016年4月3日起,《等著我》再次登陸央視一套周日黃金檔首播。
2017年4月9日起《等著我》再次登陸央視一套周日黃金檔首播
2017年7月11日起,《等著我》節目首播時間恢復為每周二晚22:30
2018年5月20日《等著我》將登陸央視一套,周日晚間黃金檔播出。
2019年5月3日(周五),《等著我》第五季登陸央視一套,周日晚間20:00播出。
2020年6月9日,《等著我》恢復正常播出。
2020年11月7日,《等著我》實現兩集連播。

節目評價


節目圖片
節目圖片

正面評價

“有戲、有范、有故事”,成為了當下電視節目決定出鏡人選標準。但來到《等著我》的人,大多是被苦難摧毀精神或者面容的普通人,但是在這個舞台上得到了最大的尊重。如果說黃金時段的綜藝娛樂節目是享樂的盛宴,而本次黃金檔《等著我》就是一桌“喚醒人性”的素宴,儘管裡面更多展現的的是變故、失落、流浪、艱熬、不甘和拼爭,但是隨著一個個久別重逢、破鏡重圓、夢想成真,最後所展現出的幸福和喜悅都是其他節目中無法找尋的。
新華公益評:依靠國家力量體現精神價值的回歸。《等著我》以悲喜交加、情理交融的原生態形式,用淚水和歡笑,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開那扇“希望之門”,與其說是久違的親人、朋友或恩人的重現,不如說是社會文明、精神價值的回歸。

社會影響

隨著近幾年綜藝節目市場的爆髮式發展,中國大陸的綜藝節目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而在這場爭奪戰中,央視一套《等著我》在以公益節目這種“另類”的身份拿下了2.66的超高收視率,成為央視近年來收視率最高的季播節目。
《等著我》自開播以來不僅收視率屢創新高,網路話題也持續升溫,倪萍的主持再次獲得了觀眾的認可,節目的關注度也水漲船高。據統計,該節目開播以來多次位居微博電視指數前三位,在引力傳媒公布的收視率排行榜上,《等著我》也曾經是央視和各衛視台電視劇和綜藝欄目中最高的。
自開播以來共播出100餘期節目,線上線下的平台已經累計幫助數千位求助者,幫助8000多個家庭實現了團圓,尋人成功率達60%。欄目官方網站上已有會員18373名,發布了30964條尋人信息,收集了3594條線索。官方貼吧里有近4000條求助信息。官方微博,微信,手機app更是每天接受數以千計的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