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學

重慶醫學編輯部編輯圖書

《重慶醫學》由重慶市衛生局主管徠,重慶市衛生信息中心重慶市醫學會主辦。旬刊,每期104頁,每月10日、20日和30日出版。

歷史沿革


1972年,《重慶新醫藥學》創刊。
1973年,《重慶新醫藥學》改名為《重慶醫藥》,雙月刊。
1979年,公開出版,刊名仍為《重慶醫藥》。
1993年,更名為《重慶醫學》。
2002年,《重慶醫學》刊期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05年12月,《重慶醫學》刊期由月刊改為半月刊。
2007年5月,《重慶醫學》從半月刊96頁改為112頁。
2008年5月,《重慶醫學》從半月刊112頁改為124頁。
2012年12月,該刊獲得2012年重慶市新聞出版局的“重慶報刊發展專項資助基金”資助。
2017年4月,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介紹


設有:述評,論著,博士生專欄,專題,臨床研究,基礎研究,技術方法,調查報告,經驗交流,綜述,醫療衛生管理,醫學教育,臨床護理,基層園地,短篇及病例報道等。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位姓名
主任委員夏永鵬、屈謙
副主任委員高占虎、雷寒、羅長坤、吳小翎
總編輯吳開明
副總編輯郭繼衛、任國勝、李廷玉、任紅、任家順、孫安龍、周紅、周林、周維康

歷任領導

職位姓名
專職主編冉瑞圖、余繼成、郭銘信、錢德、李宗明、陳峻中、陳崇遠、張澤普、李祥龍、陳雅棠、姚錫良、周英傑、汪時萱、徐永柱
主任胡仁裕、鄔能燦、王曉玲、陳峻中、王覺、姚錫良、周紅、徐川平、劉志剛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 發表數據
2012年《重慶醫學》全年收稿9200篇(與2011年收稿7655篇比較,增長20.18%),全年刊登1748篇,刊載率19%。2013年上半年收稿5683篇(與2012年同期收稿4411篇比較,增長28.84%),刊登924篇,上半年刊載率16.26%。
2010年至2019年6月,《重慶醫學》基金論文比呈遞增趨勢:2010年共297篇,基金論文比為0.17,其中國家基金77篇;2011年共374篇,基金論文比為0.21,其中國家基金81篇;2012年共398篇,基金論文比為0.23,其中國家基金79篇;2013年上半年共331篇,基金論文比為0.36,其中國家基金65篇。
據2019年6月該刊官網顯示,該刊年均收稿9000餘篇,刊登1700餘篇,刊載率19%。
據2019年6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重慶醫學》共出版文獻35765篇。
徠據2019年6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重慶醫學》共載文1750篇。
● 發行範圍
2012年,該刊網站瀏覽次數851320次。截至2013年11月,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歐洲、馬來西亞、中國台灣、英國等28個國家和地區均有作者、讀者瀏覽該刊。2016年《重慶醫學》網站瀏覽次數848416次,分佈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個人讀者分佈在35個國家和地區。
收錄情況
《重慶醫學》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1989年、2017年)、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11年、2014年)、美國《化學文摘(網路版)》(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英國《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波蘭《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資料庫》(JST)、《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收錄。
影響因子
截至2010年9月6日,根據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國際檢索系統諮詢部提供的期刊收錄證書,《重慶醫學》在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擴展庫)》總被引用篇數13篇,總被引頻次14次。
在《2011年中國科技期刊CSCD被引頻次300名排行表》中名列第102名。
在2012年版《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全國綜合性醫學期刊中(核心版共收錄48種期刊),《重慶醫學》的核心總被引頻次排名第3位,核心影響因子排名第9位,綜合評分排名第6位。
在2013年版《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中,《重慶醫學》核心總被引頻次排名第2位;核心影響因子排名第9位;綜合評分排名上升至第5位。
在2012、2013年全國地方醫學期刊中(核心版共收錄16種期刊),《重慶醫學》綜合評分都名列第一。
截至2013年9月2日,《重慶醫學》在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擴展庫)》總被引用篇數166篇,總被引頻次207次。
根據2016年10月12日《2016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報道,《重慶醫學》核心總被引頻次由2015年版的5758上升到6381,核心影響因子由0.676上升到0.707。《重慶醫學》綜合評價總分在醫學綜合類期刊的排名由2015年版的第4名上升至第3名,在地方醫學綜合類期刊中排名第1。
2016年6月,在Google Scholar H5指數前100名的中文期刊里,《重慶醫學》由75名上升到47名。H5指數為27,H5中位數為32。
根據2016年11月22日《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16版)》報道,《重慶醫學》2016版複合影響因子由2015版的0.727上升為0.860,總被引頻次由8061次上升為9610次,根據影響力指數(CI)學科排序,《重慶醫學》在206種綜合性醫藥衛生類期刊中排名第5。
據2019年6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重慶醫學》共載文1750篇、下載量為1435199、被引量為14442、影響因子為1.46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215種)中排第307名,在醫藥衛生總論(127種)中排第1名。
據2019年6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重慶醫學》共出版文獻35765 篇,總被下載2663930 次,總被引164509 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80、(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853。

獲得榮譽


《重慶醫學》被評為Caj-cd規範獲獎期刊。
《重慶醫學》在由國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網站中,被評為2011年度“一等獎”。
2011年3月,該刊登上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網所評選的“最受關注期刊”排行榜第2名。
2011、2012年該刊在重慶市第六屆、第七屆期刊綜合質量考核中均被評為“一級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釋義:《重慶醫學》標誌《重慶醫學》標誌由“CQYX"拼音、變形的“Y”“X”標誌和“重慶醫學”四個字組成。黃色部分為“Y”,藍色部分為“X”,表明這是醫學類的雜誌。
重慶醫學
重慶醫學
專家題詞
2002年6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正國為《重慶醫學》題詞。專家題詞(3張)
2009年,重慶市衛生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陳衛平為《重慶醫學》題詞。
2009年1月3日,重慶市衛生局副局長周英傑為《重慶醫學》題詞。
2009年1月21日,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院長王衛東為《重慶醫學》題詞。
2009年2月6日,重慶市人大副主任陳雅為《重慶醫學》題詞。
2009年2月23日,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院長李景波為《重慶醫學》題詞。
2009年2月27日,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院長李廷玉為《重慶醫學》題詞。
2009年5月12日,解放軍總後副部長秦銀河中將給《重慶醫學》題詞寫下“開拓創新,再創輝煌”。
2009年夏季,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任國勝為《重慶醫學》題詞。
2012年5月,原重慶市副市長程貽舉為《重慶醫學》題詞。

期刊簡介


宗旨

重慶醫學為廣大醫務工作者和醫院管理者提供學術交流平台,致力於介紹國內外最新醫學成功及進展,交流基礎理論和臨床研究,特別是臨床新方法、新技術。

收錄

《重慶醫學》在眾多刊物中脫穎而出,1998年被評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2008年被評為中文核心期刊,2011年成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收錄期刊, 《重慶醫學》現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綜合醫藥衛生類,2008年版)、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來源期刊,雜誌的學術地位在不斷上升。

影響力

《重慶醫學》編委中有了院士、有了港澳台專家、有了外籍專家,同時還聚集了國內多所醫學院校的醫、教、研精英,在重慶乃至全國醫學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年均收稿9000餘篇,刊登1700餘篇,刊載率19%。經過41年的發展,《重慶醫學》雜誌學術地位在不斷上升,作為西部地區惟一有著極大影響的綜合性地方醫學期刊,《重慶醫學》雜誌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位居全國綜合性地方醫學期刊榜首。

投稿須知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鍊,層次清楚,數據準確,必要時應作統計學處理。
2.文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
3.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作者單位名稱(寫出所在科室)及郵政編碼列在作者姓名後面。如多位作者之間用“,”隔開,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註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並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分開。文稿的通;訊作者非第一作者時,應說明;通訊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確定;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請在摘要前註明聯繫電話和電子郵箱。
4.摘要:論著、臨床研究、基礎研究、技術方法、調查報告欄目須附中、英文摘要。經驗交流須附中文摘要,其他欄目本刊不保留摘要。中文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4個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採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基本相符,英文摘要還應包括文題、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寫到科室)、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
5.關鍵詞:在中、英文摘要之後附上3~5個關鍵詞,關鍵詞應盡量使用最新版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醫學主題詞表》中所列的詞,且必須用全稱;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編譯的《中文醫學主題詞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的專業術語(自由詞)可直接作為關鍵詞使用,建議排在最後。多個關鍵詞之間應用分號“;”分隔。
6.欄目字數要求:論著、臨床研究、基礎研究、技術方法、調查報告、綜述欄目的論文正文字數限4 000字內,經驗交流類在3 000字以內,短篇及病例報告以2 000字以內為宜。
7.中、英文縮略語:文稿應盡量少用縮略語,以避免影響閱讀文章的流暢性。一篇文稿一般不宜使用超過5個縮略語,4個漢字以下(含4個漢字)的醫學名詞一般不用英文縮略語。4個漢字以上的名詞需用英文縮略語代替者,應在文稿第一次出現英文縮略語時,前面先寫出中文及英文全稱。
8.統計學符號 本刊執行GB3358 19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統計學符號一律採用斜體表示。同時注意以下要求:(1)均數±標準差用(x±s)表示,其中均數和標準差均用英文小寫、斜體;(2)t檢驗的t用英文小寫,斜體;(3)F檢驗的F用英文大寫、斜體;(4)χ2檢驗的χ用希臘字母小寫,斜體;(5)相關係數用r表示,英文小寫、斜體;(6)概率用P表示,英文大寫、斜體。
9.表和圖:分別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連續編碼,並按先見文後見表(圖)的原則排列。每幅表(圖)均應冠有表(圖)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於表(圖)下方的註釋中,並在註釋中標明表(圖)中所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本刊採用三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
10.參考文獻:按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的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弧角標標出,並將序號置於方括弧中,排列於文末。文獻書寫格式如下:
注意事項
2.1 該刊可對來稿進行文字修改、刪減,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