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村

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黃塘鄉石牛村

石牛村有四百餘戶人家,分為大井頭、石牛、鐵路沖、肖一坪、進山沖等13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地鐵路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範中的旅遊區)距邵陽縣縣城塘渡口15公里,距五豐鋪鎮13公里,距下花橋鎮11公里,處於邵永省道、市道、縣道圍繞處。

由來歷史


《簡軻公》時,楚滅蔣國,蔣姓逃過黃河,居於長安,后因為變故,蔣家後裔移居今南京(金陵),蔣姓為宜興蔣默之曾孫蔣子化之後裔,也即是眾人苦苦尋找蔣氏千三郎,當時遠在南京江夏衛,元代泰定年間遷湖南,蔣氏千三郎受朝廷委派千里走單騎,奉命收糧,一路風塵僕僕,大有“枯騰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悲切。路經石牛村,到處是鳥語花香,兩個隔溪相望的石牛,默默相望。兩頭石牛後面是一個清澈見底的自然泉,不遠處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桃花潭,千三郎蔣姓始祖大發感慨,詠詩一首“《石牛望》好個大井頭 石牛望石牛 二獅把水口 兩根黃絲帶 風吹楊柳岸 白雲送青山 誰人葬此地 代代出功侯”從此,這個世外桃源風景如畫的地方就命名為 石牛,蔣姓千三公也決定落地生根,死後安葬在石牛村齊山。
明代道光年間,為永遠紀念蔣姓千三公,建立蔣家大祠堂,佔地百餘擔,雕龍划鳳,金碧輝煌,香火從未斷過。至國民政府時期,時任國民大總統蔣介石送來親筆題詞:”正大光明“懸掛在蔣氏大祠堂上,用意勉勵蔣氏家族。文革時期遭到破壞。
八年抗戰時期,石牛村的千年古道,青色的石板路上來來去去數萬名中華男兒奔撲戰場,石牛村的數名壯士參加抗日部隊,湧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如蔣氏子孫蔣干雨的南昌大血戰最後的家書,讓百年後的子孫閱讀不禁動容。

改革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石牛村的發展日新月異,憨厚勤勞的石牛人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數名英雄在國家保衛建設的戰場上貢獻自己的力量,小小的村子里有五名石牛子孫參加過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對越自衛反擊戰並榮立戰功,石牛村有數名煤礦、機械廠工人。恢復高考後,這個山清水秀的村子走出來數十名大學生、碩士生。
石牛村為國家做的努力,我們的政府沒有忘記,公元二零零八年,湖南省委省政府為了建設和發展石牛村,派出省財政廳團委書記周極宏,湖南財經學院講師杜瑞峰兩位扶貧大使來到石牛村。為了千百家淳樸勤勞的石牛人走上富裕的道路,扶貧工作組先後修建道路7.5餘公里,機耕道和防洪渠1300多米……曾經的苦難,曾經的貧苦都將成為過去,石牛村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也將成為現實。勤勞勇敢的石牛人響應黨的號召,為國家的興旺發達奮力前進
石牛村農產品豐富,夏秋季節滿山果樹紅遍,田壟里,聽取蛙聲一遍,稻花香里說豐年。主要經濟作物是茶子樹和夏橘,茶油遠送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