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性原則
黨性原則
黨性原則指共產黨員在黨的實際活動中堅持黨性必須堅持的原則,這些原則構成了全體黨員的基本行為規範。黨性原則是根據黨的性質、綱領和組織原則確立的。
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要求。新世紀新階段黨性原則集中體現在黨章以及《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
目錄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是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該明白的道理,都必須始終堅守的準則。
黨性原則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黨性原則
(2)以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目的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奮鬥目標並為之奮鬥終身。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是黨員黨性鍛煉的最基本要求。它要求黨員要把實現黨的最高理想與實現新時期的總任務緊密結合起來,扎紮實實地搞好本職工作。
(3)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是黨性原則的集中表現。能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衡量一個黨員有無黨性和黨性強弱的試金石。每個黨員都應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黨和人民的利益甘願作出自我犧牲。黨的一切工作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
(4)自覺堅持民主集中制和在高度自覺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鐵的紀律。這是共產黨員黨性鍛煉的重要內容。每個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具有嚴格的組織性紀律性,同黨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
(5)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繫,在一切工作中堅持群眾路線。
(6)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這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具有堅強黨性的標誌。
黨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現形式
共產黨的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黨性和人民性關係的本質,源自於黨和人民的關係。
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力量的鬥爭中,只有把自身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恩格斯在晚年重申:“要使無產階級在決定關頭強大到足以取得勝利,無產階級必須(馬克思和我從1847年以來就堅持這種立場)組成一個不同於其他所有政黨並與它們對立的特殊政黨,一個自覺的階級政黨。”
共產黨是工人階級自己的先鋒隊,肩負著組織、團結和帶領工人階級以及人民大眾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爭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勝利的神聖歷史使命。工人階級作為社會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其階級性質和歷史使命,決定了它是最大公無私的階級,決定了它的根本利益與人民大眾根本的、長遠的利益的天然一致性。“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的結論,深刻揭示了工人階級大公無私品格所承載的歷史客觀規律。從這樣的角度看問題,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其所代表、實現、維護的,既是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同時也是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共產黨既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當然是人民大眾的先鋒隊。共產黨的本色、存在根據和奮鬥目標,都是和工人階級以及人民大眾不可分割的;共產黨既來自於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又肩負著代表、實現、維護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根本利益的歷史責任。列寧在創立俄國共產黨並領導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強調“黨是直接執政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是領導者”,“黨應當是組織的總和(並且不是什麼簡單的算術式的總和,而是一個整體)”,黨是“人民的代言人”,是工人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和“有組織的部隊”,黨要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等等,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黨和工人階級以及人民大眾關係的深刻本質。
黨和工人階級以及人民大眾的關係本質啟示我們,黨性和人民性本來就是不可分離的,黨性來自人民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體現,堅持黨性原則,也就是堅持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的原則。中國共產黨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創建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我們黨所說的黨性,是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階級性、先進性、群眾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現。
黨性和人民性不容分割
應該特彆強調的是,黨性和人民性都是整體性的政治概念,黨性是從全黨而言的,人民性也是從全體人民而言的。不能簡單地從某一級黨組織、某一部分黨員、某一個黨員來理解黨性,也不能簡單地從某一個階層、某部分群眾、某一個具體人來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黨和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才能真正把握好黨性和人民性的關係。
一段時間以來,在黨性和人民性的關係問題上,出現了這樣那樣的模糊認識和錯誤觀點,有人還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混淆視聽的說法,必須予以廓清和糾正。
比如,有人問“你是替黨講話,還是替老百姓講話”、“你是站在黨的一邊,還是站在群眾的一邊”。在這種人看來,黨是黨,人民群眾是人民群眾,實際上是把黨和人民、把黨性和人民性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了。這種人根本不懂得共產黨的起碼黨性,不懂得黨和人民關係的基本道理,不懂得列寧所說“共產黨員不過是滄海一粟,不過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對於處於執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和領袖們反覆告誡說,這往往就是失敗和衰落的前奏,會使黨陷入巨大的危機之中。
再比如,有人振振有詞地說人民群眾人數超過黨員人數,所以人民性大於黨性、高於黨性。這種觀點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簡單以人數計量黨性和人民性的高低地位,是對所涉及的所有概念和理論都作了庸俗化的理解。按照這樣的觀點,共產黨就不會產生,也沒有存在的根據和意義;同樣,世界上所有的政黨,都沒有產生、存在的根據和意義了。所謂人民性高於黨性的觀點,從根本上違背了唯物史觀,違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群眾、階級、政黨的關係學說,也違背了世界上大多數的政黨理論。
馬克思十分深刻地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共產黨之所以成為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先鋒隊,共產黨的黨性之所以是人民性的精華表現,歸根到底,是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這種選擇,是“歷史活動”的選擇,也就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致。共產黨來自人民,而且須臾不可脫離人民;共產黨是人民的先鋒隊,因而必須站在群眾的前頭,團結帶領群眾奮鬥,不能當群眾的尾巴。把來自人民、為了人民和團結帶領人民奮鬥統一起來,把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和相信黨、依靠黨統一起來,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原則。在當下中國,真正能夠代表人民,把人民群眾的個體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一起來的,不是那些在口頭上高喊人民性、宣稱“為民代言”“為民請命”,實際上打著個人和小團體算盤的各式人等,而是順應歷史潮流,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歷史正軌上奮鬥前進的中國共產黨。
列寧當年在批判俄國民粹主義時,一方面肯定民粹派看到並提出了俄國國內的改革發展問題,認為這是“巨大歷史功績”;但也嚴肅指出,民粹主義對這些問題的解答毫無用處,他們使用的是“甜言蜜語”,“把改革甜蜜地理想化”,是對資本主義進行浪漫主義和小資產階級的批判,是忽視了俄國歷史和現實中最重要的事實。民粹派在社會學方面缺乏現實主義,使得他們在思考和議論社會事務和問題時,採取了一種特別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可說是知識分子狹隘的自以為是,或者甚至可說是官僚主義的思維”,因此,“民粹派分子以驚人的輕率態度大談(忘記了他們的周圍環境)各種各樣空洞的社會計劃”。他們對“勞動居民群眾利益”的關心是“不徹底的”,“民粹派分子不是注意現有的東西,而是幻想也許會有的東西,所以這些關心就變得沒有什麼用處了”,他們從來不能正確評價可能的經濟條件和其他條件。而真正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者的根本利益,不僅能夠看到社會改革發展所包含的矛盾,而且能夠從人民大眾的立場上來分析認識這種矛盾,並正確地估計社會發展方向的,正是馬克思主義者。
列寧當年的這些論述,儘管針對的是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矛盾的特殊情況,但列寧思想的立場和方法論意義,今天仍然沒有過時。說到底,還是究竟誰能真正代表人民、代表人民利益的問題。當前在黨性和人民性問題上的種種錯誤言行,究其根源,從利益立場上說,是對“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對黨的性質和使命問題產生了混淆、迷失了方向;從思想認識方法上說,是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沒有正確理解黨性和人民性的含義及其相互關係。
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
旗幟鮮明地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堅持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一項根本原則。宣傳思想部門不僅是黨的“喉舌”,擔負著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的職責,而且是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耳目”,擔負著反映人民心聲的職責。
第一,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黨性。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講黨性,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本質要求,也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靈魂和基石。無論時代如何演變、輿論傳播環境如何變化,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黨性原則都不能丟、不能忘,不能有絲毫含糊、偏離和動搖。
堅持黨性,核心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自覺地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中央關於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維護中央權威。講黨性要大張旗鼓講、理直氣壯講、堅持不懈講,不能躲躲閃閃、含糊其辭。在關鍵時刻和關鍵問題上,要勇於擔當,敢於亮劍,表明立場。現在,確有一些單位和一些人,黨的意識淡漠了,黨性原則不敢講、講得少了。有的對黨的政治紀律、宣傳紀律置若罔聞,根本不當一回事;有的還專挑那些黨已經明確規定的政治原則來說事,口無遮攔,毫無顧忌,甚至受到敵對勢力追捧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黨的宣傳思想陣地不為黨服務,黨的宣傳思想工作者不願意甚至不敢堅持黨性原則,豈非咄咄怪事?如果在堅持黨性原則這個根本問題上沒有明確觀點和立場,那就是政治上不合格,就沒有做黨的宣傳思想工作最起碼的資格。
堅持黨性,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兩個鞏固”是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體現著黨性與人民性的內在統一。必須牢牢把握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重要方針,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必須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辦新聞網站,在堅持什麼、反對什麼、說什麼話、做什麼事上堅決做到符合黨的要求,過得硬、靠得住。
堅持黨性,決不是簡單機械重複一些政治口號,更不是一味照抄照搬黨的文件,而是要站在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立場上,採取幹部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方式方法,準確生動地傳達和反映黨的主張、人民的心聲,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統一起來。
第二,要切實堅持好人民性。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講人民性。人民性的要求,同樣不能丟、不能忘,不能有絲毫含糊、偏離和動搖。
堅持人民性,就是要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全部活動的依據和根本標準,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切實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根本問題。
堅持人民性,必須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鬥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迹,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必須推動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既堅決克服有些宣傳報道脫離生活、不接地氣、同群眾貼得不夠緊的問題,又堅決克服一味迎合市場帶來的低俗化現象。必須大力改進工作作風和文風,堅持“三貼近”、踐行“三深入”、深化“走轉改”,充分反映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基層創造的新鮮經驗、人民群眾的意願呼聲。必須認真研究不同群眾的思想文化需求,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僅要做好工人、農民等普通群眾的工作,也要高度重視做好廣大知識分子的工作,還要做好新形勢下思想文化領域出現的特殊群體的工作,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到人們的心坎上,最大限度地把他們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激勵他們自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