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上燈的結果 展開
  • 正月十三添燈的春節習俗
  • 賞丁

上燈

正月十三添燈的春節習俗

上燈,指正月十三上燈,屬於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上燈節徠的開始。主要流傳在廣東地區(包含客家),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辦,“燈”通“丁”,即把生男孩稱為添丁,諧音“添燈”。春節期間,凡是哪家上年添了丁的,都要在村裡拜祭地方、家裡廳堂等吊一盞大花燈。

出處


唐·元稹 《重誇州宅旦暮景色兼酬前篇末句》詩:“繞郭煙嵐新雨後,滿山樓閣上燈初。”《水滸傳》第一○三回:“王慶 只得脫下身上衣服,向解庫中典了兩貫錢,添錢買換上好的段子,抱回營來,跋涉久了,已是上燈后了。”茅盾 《小巫》二:“這天直到上燈時光,老爺的臉色鐵青,不多說話。”

上燈流程


上燈習俗各地存有差異,以下以廣州市從化區神崗村上燈為例:
神崗門樓上燈儀式
神崗門樓上燈儀式
集體上燈、拜祭安排:元月初八早上9點上霸王燈;元月初九早上9點落霸王燈;元月初十早上8點上門樓燈;元月十四神崗村舉辦擲彩門、燒豬籠煙花慶祝活動;二月初十早上8點上射公燈;二月十六早上8點落燈。
除了集體掛燈,自家大廳也要銜挂彩燈。

上燈活動


客家人生了兒子,因為男孩通“丁”的意思,“丁”和燈是偕音,所以生了兒子的人家在來年的元宵節這天就要在自家祠堂里上燈。上燈活動十分隆重,要舉行“上燈”、“暖燈”等儀式,其間戶主抱來去年出生的男嬰先向列祖列宗參拜,接著參拜長輩,長輩給“利是”表示祝願,完畢后全族人開懷大飲。吃過燈酒,男嬰就算正式加入宗族行列,將名字注入族譜。不過,“上燈”是與女孩子無關的,她們也沒資格在族譜里佔一席之地。
神崗上燈
神崗上燈
上燈
上燈
客家人的上燈,由於古時嬰兒死亡率高,民間流傳著“七天風,八天扔”的俗語,當女嬰闖過了這一關,到滿一個月的時候會大擺喜酒慶賀,俗稱滿月。而男嬰的死亡率又比女嬰高,所以等男嬰到來年滿周歲,存活率大大提高的時候,會在農曆正月初十至元宵這幾天大舉慶賀,十分隆重,這天就要在自家祠堂里掛上一盞精美的燈籠,燈籠裡面吊著一塊石頭,俗稱“燈卵”。意義是家族“添丁”,之後擺下酒席,宴請全村的男丁前來喝酒到賀,並把他的名字正式寫進族譜里,男孩就正式成為了這個家族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