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鰭笛鯛

鱸形目笛鯛科動物

紅鰭笛鯛(學名:Lutjanuserythropterus)是笛鯛科、笛鯛屬魚類。體長橢圓形而略高,背緣呈弧狀彎曲。兩眼間隔平坦。前鰓蓋缺刻不顯著。鰓耙數21-22。上下頜兩側具尖齒,外列齒較大;上頜前端具犬齒4顆;下頜前端則為排列疏鬆之圓錐狀齒;鋤骨齒帶三角形,其後方無突出部;齶骨亦具絨毛狀齒;舌面無齒。體被中大櫛鱗,頰部及鰓蓋具多列鱗;背鰭、臀鰭和尾鰭基部大部分亦被細鱗;側線上方的鱗片斜向後背緣排列,下方的鱗片則均與體軸呈斜行排列。背鰭軟硬鰭條部間無明顯深刻;臀鰭基底短而與背鰭軟條部相對;背鰭硬棘Ⅺ,軟條13-14;臀鰭硬棘Ⅲ,軟條8-9;胸鰭長,末端達臀鰭起點;尾鰭叉形。體呈粉紅色或紅色,腹部較淡,體側無任何縱帶;頭背部由背鰭起點至吻端有一暗色斜帶;幼魚時,尾柄上有鞍狀斑。各鰭紅色。

棲地廣泛,凡是礁沙混合區、石礫區、岩石區、泥沙區或外海獨立礁區均可見其蹤跡。夜間覓食,以魚類、甲殼類或其它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分佈於印度洋、西太平洋,西起阿曼灣,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在中國分佈於東海、南海,以及台灣西部、南部、北部及澎湖群島海域;南海北部海區以北部灣水域為盛產區。

形態特徵


紅鰭笛鯛
紅鰭笛鯛
紅鰭笛鯛(5張)體長橢圓形而略高,背緣呈弧狀彎曲。兩眼間隔平坦。前鰓蓋缺刻不顯著。鰓耙數21-22。上下頜兩側具尖齒,外列齒較大;上頜前端具犭齒4顆;下頜前端則為排列疏鬆之圓錐狀齒;鋤骨齒帶三角形,其後方無突出部;齶骨亦具絨毛狀齒;舌面無齒。體被中大櫛鱗,頰部及鰓蓋具多列鱗;背鰭、臀鰭和尾鰭基部大部分亦被細鱗;側線上方的鱗片斜向後背緣排列,下方的鱗片則均與體軸呈斜行排列。背鰭軟硬鰭條部間無明顯深刻;臀鰭基底短而與背鰭軟條部相對;背鰭硬棘XI,軟條13-14;臀鰭硬棘III,軟條8-9;胸鰭長,末端達臀鰭起點;尾鰭叉形。體呈粉紅色或紅色,腹部較淡,體側無任何縱帶;頭背部由背鰭起點至吻端有一暗色斜帶;幼魚時,尾柄上有鞍狀斑。
鱸形目笛鯛科(Lutianidae)笛鯛屬的1種。又名紅魚。體長400毫米,重1000克左右;體長橢圓形,側扁,背腹面皆鈍圓,頭較大,眼間隔寬而凸起;口中等大;上頜後端連眼前緣下方;兩頜外側為一行小圓錐齒;犁骨與齶骨具絨毛齒;體被中等大櫛鱗;側線完全,在胸鰭上方呈一弧狀彎曲,側線上方鱗片及下方鱗片皆斜向背後方;背鰭及臀鰭鰭條部后緣圓;體側無斑帶。

生活習性


棲地廣泛,舉凡礁沙混合區、石礫區、岩石區、泥沙區或外海獨立礁均可見其蹤跡。夜間覓食,以魚類、甲殼類或其它底棲無嵴椎動物為食。
它的體表側線上下方鱗片皆后斜,背鰭鰭條基底大於鰭高,鰭后緣略帶圓,體表呈紅色,腹部淺紅色,故稱“美國紅魚”或“紅魚”。棲息於水深30-100米處,底質為泥、泥沙、沙泥、貝殼及岩礁等海區。每年3-5月份集群繁殖,盛期四月份,個體杯卵量可達100萬粒~170萬粒。性喜垂直運動,黃昏和早晨多棲息底層,白天和晚上常浮遊中上層,每當繁殖季節,由深海向淺海產卵,產卵后又返回深海覓食生活。
紅鰭笛鯛為暖水性底層魚類,分佈範圍很廣,北達日本南部,南到澳洲昆士蘭,東到美拉尼西亞,西到南非納塔爾。在中國大陸自台灣海峽向南的大陸架水域及南海諸島附近均有,尤以北部灣產量最大。棲息於水深36~130米,底質為泥、泥沙、沙泥、貝殼和岩礁的海區。棲息在泥底的魚群密度較大,但個體較小;在泥沙底質處的個體增大,但魚群密度降低;在貝殼和岩礁的海底區個體最大,然而魚群最分散。
紅鰭笛鯛為南海重要經濟魚類之一,個體較大,肉質優良,生長較快,主要漁獲物年齡組成為2~5齡。年產量比較穩定,全年均能捕撈,以春汛及冬汛為主。
海水魚配合飼料投喂下,紅鰭笛鯛幼魚的胃含物(占體重的百分比)隨時間的變動為GCW=-0.472T+4.222(R2=0.72),胃排空率為每100g體質量0.472g/h,日攝食量為每100g體質量(濕重)22.62g,對配合飼料的食物轉換效率為6.85%。
紅鰭笛鯛幼魚的攝食具有一定的周律性,攝食高峰出現在18:00。飼餵18d后研究發現,投喂斑節對蝦肉糜的紅鰭笛鯛幼魚的特定生長率為1.58%/d,而投喂配合飼料組和蛇鯔肉的特定生長率分別為1.55%/d和1.22%/d。
紅鰭笛鯛幼魚的豐滿度在蛇鯔肉糜和斑節對蝦肉糜投喂組均有顯著變化,而配合飼料組無顯著變化。斑節對蝦肉糜投喂組的幼魚成活率最高(90%),其他2種飼料投喂組受試魚成活率較接近,分別為72.5%、75%。
綜合考慮,該生長期的紅鰭笛鯛幼魚適當投喂蝦肉,配合飼料日投喂2次,並保證在18:00時飽食為宜,有利於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長率。

分佈範圍


海域範圍:分佈於印度洋、西太平洋,西起阿曼灣,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在中國分佈於東海、南海,以及台灣西部、南部、北部及澎湖群島海域;南海北部海區以北部灣水域為盛產區。
國家地區:澳大利亞、孟加拉國、汶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南沙群島、西沙群島、香港、澳門、台灣)、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日本、琉球群島、馬來西亞、緬甸、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東帝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越南。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ver3.1)——無危(LC)。

主要價值


常見之食用魚,一般以流刺網、延繩釣等漁法來捕獲。食法以煎食或煮湯為主。中國北部灣紅鰭笛鯛延繩釣漁期為2-4月。紅鰭笛鯛為大型海產經濟魚類。肉質豐厚堅實,含豐富蛋白質和脂肪,味道鮮美,屬優質魚類品種,經濟價值大,中國海南儋州市加工出產的“紅魚粽”深受用戶的喜愛。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紅鰭笛鯛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67千卡
蛋白質19.3g
脂肪5.6g
膽固醇66mg
飽和脂肪酸1.4g
多不飽和脂肪酸2g
單不飽和脂肪酸1.5g
水分63g
碳水化合物9.4g
0.6g
膳食纖維0.6g
葉酸14μg
197mg
33mg
272mg
400mg
73mg
0.9mg
0.63mg
30.4μg
維生素A50μg
維生素B1(硫胺素)0.15mg
維生素B2(核黃素)0.06mg
煙酸(煙醯胺)7.47mg
維生素D2μg
維生素E0.7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