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善姬

韓國藝人、歌手

金善姬是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的資深策展人,目前活躍於中國藝術舞台,是集現代設計創意及流行歌曲於一身的韓國藝人。對她的聲音的民族特色有所領略,一直致力於亞洲當代藝術的研究和推廣,其代表作為《裸音》。

個人簡介


金善姬策劃過2005年的“寂靜的優雅:東亞當代藝術展”(The Elegance of Silence: Contemporary Art from East Asia)和2006年的“MAM 項目 004: Choe U-Ram”。她曾連續數年擔任韓國光州城市藝術館(Gwangju City Art Museum)和光州雙年展的策展人,2002年,她被森美術館正式聘用。她曾獨立或參與策劃的展覽包括1998年光州城市藝術館的“窗內外”(Window, Inside and Outside),分別於1999年和2002年在首爾藝術中心(Seoul Art Center)舉辦的第一、二屆女性藝術節,“1945后韓國旅日藝術家展”,2001年的“城市的寂靜”展(Silence of the City)和2002年在光州城市藝術館舉辦的“深山失牛”展(Lose a Cow in the Deep Mountain)。

個人經歷


出生簡介
金善姬出生於韓國,猶如一般的韓國家庭一樣,她的父母也希望女兒能從小修習音樂、美術,當一個“淑女”。因此,從幼年開始,金善姬就學琴和習畫,而且成績不錯。
早在高中時起,金善姬就喜歡歷史,喜歡思考,成績優異的她曾打算當一名律師,以唇槍舌劍展示自己的智慧,但最終拗不過父母的期望,還是進入藝術大學學習。在那裡,雖然依舊為與父母意見不合而十分痛苦,並不情願地選擇留校做了老師,但有著遠大抱負的她不滿足,毅然決定孤身一人去美國讀書。在美國自由空氣的熏陶下,金善姬終於可以自主選擇自己的將來了,“我特別高興我在美國攻讀的是藝術史的碩士學位。其實我並不排斥藝術,我只是想能結合自己喜歡的歷史,哲學等科目,不僅僅做一個平庸的藝術家。”
碩士畢業后,一家規模不大的大學博物館向金善姬發出了邀請,正是這個機會讓金善姬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策展人無疑是符合金善姬理想的職業選擇,那是一個需要充分的藝術知識儲備,包括藝術理論、藝術史,且要周旋在藝術家、買家、博物館之間的角色,極大的工作挑戰給了金善姬前所未有的激情。
那"寂靜的優雅"
自1995年起,金善姬就扎進了當代藝術的漩渦中。無論是在韓國光州城市藝術館(Gwangju City Art Museum)、光州雙年展還是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她都著手亞洲當代藝術的研究和推廣。面對 植根於西方的當代藝術,金善姬苦苦掙扎於挖掘東方文化獨特性的努力中。
奮鬥目標
正是這般對於東方藝術糾結的感情,讓她樂於策劃展現東方藝術博大精深的展覽。2005年,在日本東京森美術館上演了金善姬策展的“寂靜的優雅——東方當代藝術展”。這是一次實驗性的展覽,展覽選用了貫穿於東方藝術中的“山水”和“風水”的象徵。空間被劃分成山水區與風水區。山水區從整體上符合了一幅山水畫的所有元素,有流水的裝置,前景有岩石的設計,背景則襯以山的設置,偌大的空間宛如一幅山水畫的構建,間隔宛如留白處引人遐思。

個人理想


這份對於東方的熱愛,讓金善姬始終在東方兜轉,不曾離開。在韓國和日本實踐了她的藝術想法之後,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引起了她的注意。“說實話,中國的當代藝術並不成熟,甚至於可以說混亂。但是在我眼裡,有序相等於無趣,混亂等同於有趣。在各種思想交雜的中國當代藝術圈子,我覺得我可以有一番作為。”金善姬笑著說道,當時彷彿是聽到心裡有個聲音在呼喚著她,她索性聽隨了心的指引,在2006年來到了中國,來到了上海,擔任外灘18號創意中心的藝術總監。

藝術創作


雖然在年少輕狂的時代曾想躲開藝術,雖然金善姬早已放下了畫筆,但是不可思議的命運依然安排她走上了藝術的道路,只是策展人的身份讓她找到了另一種關注藝術、接觸藝術的方式。來到上海之後的金善姬忙碌依舊。國外專業展覽的間隔周期通常是2年,但是在上海並不會給她那麼多的時間。“我覺得項目總是一個接著一個,我永遠在籌劃下一個展覽。”這樣的節奏讓金善姬沒有什麼時間去好好感受這個城市會帶給她的震撼。她一度苦於中文程度的限制,“這讓我沒有辦法去接觸上海當地的人”,她懊惱無比。金善姬喜歡本土的東西,本土的人,渴望從中激發藝術的靈感。
此次的“假上海”展可以說彌補了金善姬的遺憾,雖然她並沒有作為策展人的身份參與,但是讓展覽落戶自己的外灘18號,就足以看出金善姬對它的認可。展覽展出的是上海都市中各個角落裡的人物和事件,表達的是藝術家對生活的思考。在金善姬看來,藝術已經滲透到人的每一絲呼吸中,可以侵入到生活的每一縷脈動中。藝術不應該是遊離於生活之外的,藝術要把握的是很有可能沒有過去,也不曾思索將來的樂觀式的,即使我們能投向藝術中展現的生活的一瞥是那麼的無力,但畢竟聊勝於無。縱使藝術的關注對於生活幾乎不能起到任何影響,但是這種關注是溫暖的,是安心的。
如何讓這種關注慢慢變得有實際意義是金善姬正在思索的問題。金善姬坦言,她想讓藝術在生活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影響,甚至於可以拯救人的心靈於無形。雖然探究的過程很困擾,但是她已經開始了,就不會停止。
夜色下的外灘流光溢彩,金善姬卻無暇留戀,她的身影匆匆淹沒進人潮之中,又開始了她新的工作,當然,依舊關乎藝術,同樣關乎生活。
金善姬忙碌的腳步不曾停歇,她對藝術的思考也不曾停止。有著在韓國和日本的策展經歷,讓她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更有著國際化的視角,而如今在中國工作的現狀,更讓她有了親身的經歷和獨到的理解。
21世紀經濟報道》:您說過中國當代藝術非常的中國化並沒有被全球化浪潮所同一,怎麼理解?
金善姬:當代藝術是發源於歐洲,肯定不同程度上深受其影響。包括韓國和日本的當代藝術也有著很深的西方烙印,彷彿被固定在了同一的模式上。但是,中國的當代藝術很有自己的特點,很獨特,很有自己原發性的想法,無論是用色還是規模上,在我看來都獨樹一幟。這種特別之處常常會給我驚喜。
《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是怎麼樣的?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金善姬:毫不諱言地來說,還是比較混亂。雖然當代藝術的名號很響,所謂的當代藝術家也很多,但是其中不乏濫竽充數之輩,需要有犀利的藝術鑒賞力才能鑒別出良莠來。同時,中國的展覽館等體系並不成熟。國外的展覽館不僅是一個場地,更是有著自身深厚的藝術研究的積澱,這是當下中國的當代藝術所遠遠不足的。而且,現今的市場中,所謂的策展人、藝術家、藝術商人都混雜在一起,並沒有特別清晰的劃分,沒有一個規範的市場和規範的團隊去經營。因此,在中國開展當代藝術的環境並不是很好,而且缺乏專業人士的各方面協調配合,也會造成一定的困難。當然,這些是不利的因素,但是我也能從中看到其積極的價值。正因為市場年輕,才不會因循守舊,不會一成不變,才有活力,可塑性也很強,因為並沒有條條框框,前人的經驗在約束著發展。如此一來,中國當代藝術將來會被塑造成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我們都在摸索中慢慢期待著它的雛形。而且,國外的市場對中國當代藝術還是相當推崇的,他們渴望了解。
《21世紀經濟報道》:未來在推廣當代藝術方面有什麼打算?
金善姬:前面我也說到國外對中國的當代藝術十分推崇,十分喜歡,但是他們並沒有太多的機會去接觸,也就並不懂得其中真正的價值。雖然陸陸續續有歐洲的展覽邀請中國的藝術家去展出他們的作品,但我想影響還是遠遠不夠的。我作為外灘18號的創意中心的藝術總監,我想讓這個地方成為一個平台,能最大限度的展出亞洲的當代藝術作品。我更希望可以在不遠的將來,舉辦一個亞洲當代藝術的世界巡迴展覽,當然其中會有很大一部分的來自中國的作品。並且我也想以外灘18號創意中心作為一個機構,能夠去一些小城市,去挖掘更多的被埋沒的人才,豐富中國當代藝術的創作力量。

當代藝術


從中國藝術的成長背景來看,我們不能忽視中國本身的變化及其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但是,我覺得無論如何,中國藝術之所以在今天受到世界的矚目完全是因為中國藝術自身的特殊性。我相信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成功地推動了中國藝術。
另外,在談中國藝術之前,應首先認識到的是當代藝術傳承與西方藝術這一現實並不相同,中國藝術直到半個世紀前與西方藝術還是兩個擁有完全不同傳統的藝術。中國藝術,包括日本和韓國在內的亞洲藝術,從大體上看,不僅內容與形式上與西方藝術有著很大的不同,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與西方藝術接軌。這種現象可以看成是把兩棵完全不同的樹種進行嫁接。同時,中國藝術汲取了兩棵樹木的精華,並相互交融,成功地進行了交配。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說,中國藝術翻開了當代藝術新的一頁,而且可以推想其在不久的未來勢必會推動當代藝術的發展。
理所當然,中國藝術反映著中國社會的現實。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是史無前例的,中國的當代藝術與飛速發展的中國社會直接或間接的產生著關聯。所以,飛速發展的社會以及由此衍生的複雜價值觀成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框架。
我們知道,中國現代藝術中的表現方式並沒有脫離傳統,這也恰恰是中國特有的獨創性。在這點上中國也許只是改變了它的表象,中國依舊是以中國而存在的。
回顧中國藝術的成長背景,我們有必要認識到西方社會的關注和力量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即中國當代藝術依賴於西方。除了中國以外的其他亞洲國家也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由於發掘培養當代藝術家的工作大部分是由西方的策展人或美術館完成,導致了藝術家自身形成了這樣一種強迫性觀念,即只有在西方社會中得到認可的藝術家才是成功的藝術家。問題是相對的,在條件惡劣的亞洲藝術環境下,這也許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我們還是要爭取獲得亞洲藝術主導權,以認識問題,改善環境。
為了使中國當代藝術的熱潮能夠長久地持續下去,我認為中國藝術有必要努力使其變得更加有意義。不依靠西方,依靠我們自己來發掘新人。由此共同牽引出更多的話題,並創造出成果。可以清楚知道的是中國藝術是亞洲藝術共同命運體的帶頭人。從這點上看,中國和亞洲藝術的視點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值得高興的是,已經有一些有思想的策展人正在努力地脫離西方美術館的制度框架。雖然是剛剛起步,還面臨著制度不完善這一實際情況,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努力不會白白付出,將會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今後我們應該積極地投身於新美術館以及建立正確的藝術制度與環境的工作中去。

音樂作品

發表專輯

專輯名稱
裸音II 2006-04-25

裸音II 2006-04-25

裸音 2006-02-21

裸音 2006-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