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書

羊皮書

羊皮書,用羊皮紙或羔皮紙作材料製成的最原始的一種圖書。亦稱羊皮文稿。從14世紀起,逐漸被紙張製成的印本書取代。現代仍有極少量特殊用途的羊皮書。

概況


用羊皮紙或羔皮紙作材料製成的最原始的一種圖書。亦稱羊皮文稿。羊皮紙取材於綿羊、山羊、羚羊之皮去薄製成。后出現的羔皮紙是用小牛或其他動物的皮精製而成,質地比羊皮紙好。

起源


地中海地區在古代一直有使用動物皮作為書寫材料的傳統。成熟的羊皮紙製造工藝出現在公元前2世紀中期的帕加馬(Pergamum)帝國。根據普林尼在《自然史》中的記載,帕加馬帝國國王歐邁尼斯二世(公元前197~前159)熱衷於收集和抄寫圖書,為了使帕加馬圖書館的藏書量能夠與亞歷山大圖書館相媲美,打算從埃及大量進口莎草紙。為了遏制帕加馬圖書館的發展,托勒密王朝國王托勒密五世下令將紙莎草紙製造方法列為國家機密,並嚴格禁止向帕加馬輸出莎草紙。歐邁尼斯二世不得不另闢蹊徑,命令把羊皮處理成光滑的薄片,用其來代替紙莎草紙。現代英語中“羊皮紙(Parchment)"一詞即由拉丁文“帕加馬(Pergamum)”轉意而成。
羊皮書
羊皮書
實際上,根據西方學者的研究,羊皮紙的出現的真實原因是167年塞琉古王國和托勒密埃及之間的戰爭,導致莎草紙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直接影響了帕加瑪王國的文化建設活動。實際上羊皮紙的工藝很早就存在了,但是帕加瑪王國在這一時期將其改良為可以規模化生產的技術,並且隨後很快傳播到羅馬帝國的其他地區。

優點


公元1世紀到4世紀之間,莎草紙和羊皮紙在地中海沿岸的歐亞地區展開了競爭。與紙莎草紙相比,羊皮紙有一些明顯的優點:
成本
莎草紙雖然絕對成本要遠遠低於羊皮紙,但是由於產地基本只有尼羅河三角洲地區,所以各地根據與埃及的貿易距離,要承擔不菲的運輸費用。在貿易順暢的時期尚能承受,但是一旦有政治、戰爭等因素影響到貿易,就會大大提高莎草紙的整體成本。羊皮紙儘管成本不菲,如抄一部《聖經》就要用200到300張羊或小牛的皮,但是畢竟動物皮革是地域遼闊分散的農業經濟產品,可以就地取材,生產經營不易形成壟斷局面,水路陸路運輸皆宜,與從埃及進口紙莎草紙的費用比起來,相對來說要少得多。
質地
紙莎草紙會因時間環境因素髮生化學反應,導致莎草紙卷損毀。在歐洲的高緯度地區,氣候比較陰冷潮濕,紙莎草紙容易腐壞,不利於文獻的保存,當時人們為了保存紙莎草紙文獻,不得不反覆重新抄寫。相比之下,羊皮紙更堅固平滑耐用。羊皮紙的製造工藝是對皮革進行了石灰處理以去脂,但是它沒有進行皮革加工的鞣製步驟,因此羊皮紙體現了平整吸水容易書寫的特點,但是也沒有皮革的防水能力。同時,羊皮紙雖然也有光面毛面之分,但是可以兩面書寫,不像莎草紙只能在經過打光處理的光面書寫,這也成為羊皮紙用抄本(codex)形式裝訂的重要原因之一。抄本是伴隨羊皮紙使用而推廣的重要裝訂形式,區別於莎草紙以卷裝訂的形式。這種裝訂方法主要的優點在於便於查閱,而且可以兩面書寫從而節省材料,同時疊放更加節省空間。抄本最早是凱撒大帝採用的一種公文裝訂方案,首先應用於莎草紙,後來從2世紀開始,伴隨羊皮紙的廣泛流傳而被更多的採用。

發展


莎草紙最初產地僅限於埃及北部地區的尼羅河谷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和東羅馬,埃及歸於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管轄,莎草紙出口價格暴漲,莎草紙向西歐地區的供應受到了極大影響。由於得不到莎草紙供應,紙張的價格暴漲,西歐逐漸開始放棄莎草紙,轉而全面使用可以就地取材的羊皮紙。公元5世紀,莎草紙文獻從西歐消失。到了拜占庭帝國後期,由於對埃及的控制減弱,拜占庭自身也無法從埃及獲得足夠的莎草紙。在阿拉伯佔領埃及之後,莎草紙的來源被徹底切斷,歐洲徹底被迫全面使用羊皮紙。
在9世紀加洛林文藝復興的影響下,羊皮紙的需求量和供應量持續增加,在中世紀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改進生產流程,並且成本不斷降低,生產日趨便利。不僅僅是教會文獻,漸漸地政府文件也大量地使用羊皮紙。作為書寫形式的進步,小寫體、大寫字母、標點符號和分欄這些書寫技巧都出現了,使得羊皮紙在便於查閱的基礎上,內容表達更加清晰,信息的識別率不斷提高。

書型


羊皮書最初是書卷型。公元2~4世紀逐漸演變為書本型。由於它較紙草書卷更耐用和保存,在4世紀時最終取代紙草書卷,成為手抄本的標準形式。羊皮做成的書又大、又厚、又重,裝訂堅牢,封面是兩塊布做成的板,裡外包上一層皮,四角鑲上銅或其他金屬,既樣子好看,也避免了角頭被碰壞,另外再加上一副銅製的鎖,以使裡面的羊皮書頁不會移動。
羊皮書
羊皮書

式微


從14世紀起,羊皮書被紙張製成的印本書取代。現代仍有極少量特殊用途的羊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