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靈鎮
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下轄鎮
武靈鎮,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地處靈丘縣中部,東與落水河鄉相鄰,南與紅石塄鄉相連,西接東河南鎮,北與史庄鄉、石家田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222.1平方千米。
1949年,屬靈丘縣城關區;2002年3月,城關鎮、高家莊鄉、唐之窪鄉合併為武靈鎮。截至2018年末,武靈鎮戶籍人口為92183人。截至2020年6月,武靈鎮轄13個社區、40個行政村,常住人口為131431人。鎮人民政府駐城內古城社區。
2011年,武靈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143元。2018年,武靈鎮有工業企業177個,其中規模以上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7個。
武靈鎮原為城關鎮,因戰國時趙武靈王葬於此而得名。
武靈鎮
1949年,屬靈丘縣城關區。
1953年,分屬第一區、第八區。
1954年,屬靈丘縣直轄區。
1955年,屬城關區。
1958年,屬城關公社。
2002年3月,城關鎮、高家莊鄉、唐之窪鄉合併為武靈鎮。
2021年4月,撤銷史庄鄉,併入武靈鎮。
2011年末,武靈鎮轄12個社區、44個行政村:康北、康南、迎賓、寶地、平安、沙咀、古城、橋東、曉源、永紅、河西、站東、前三角、后三角、上南地、下南地、澗側、高家莊、南水蘆、沙澗、張旺溝、石磊、東駝水、西駝水、支角、高渠溝、西福田、東福田、城內、魁見、靈源、沙咀、東關、西關、沙坡、城道坡、庄頭、麻嘴、支家窪、韓家房、劉庄、王莊、李家莊、駝梁、澤水、弋家坡、大作、西坡、黑龍河、東武庄、西武庄、三成地、五福地、唐之窪、作新、邢坡。
截至2020年6月,武靈鎮轄13個社區、4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城內古城社區。
武靈鎮區劃詳情 | ||||
城內古城社區 | 高家莊河西社區 | 麻咀村 | 黑龍河村 | 南水蘆村 |
魁見橋東社區 | 鐵路社區 | 支家窪村 | 東武庄村 | 沙澗村 |
靈源曉源社區 | 城內村 | 韓家房村 | 西武庄村 | 石磊村 |
沙嘴社區 | 魁見村 | 劉家莊村 | 唐之窪村 | 東駝水村 |
東關寶地社區 | 靈源村 | 王家莊村 | 作新村 | 西駝水村 |
西關迎賓社區 | 沙嘴村 | 李家莊村 | 前山角村 | 支角村 |
沙坡平安社區 | 東關村 | 駝梁村 | 後山角村 | 高渠溝村 |
城道坡康南社區 | 西關村 | 澤水村 | 上南地村 | 西福田村 |
城道坡康北社區 | 沙坡村 | 弋家坡村 | 下南地村 | 東福田村 |
王家莊永紅社區 | 城道坡村 | 大作村 | 澗測村 | / |
劉家莊站東社區 | 庄頭村 | 西坡村 | 高家莊村 | / |
武靈鎮地處靈丘縣中部,東與落水河鄉相鄰,南與紅石塄鄉相連,西接東河南鎮,北與史庄鄉、石家田鄉接壤, 行政區域面積222.1平方千米。
武靈鎮地處太行、五台、恆山三大山脈環繞的山間盆地中心。地勢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地形分為平川、丘陵、山地。主要山脈有太行山脈,境內最高峰太白山位於太行山脈,海拔2334米;最低點門頭峪口位於太行山,海拔850米。
武靈鎮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唐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上南地、下南地、作新、大作等村,長25.2千米。
武靈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金、銀、銅、鐵、錳、鉛、鋅、花崗岩等。其中鐵礦儲量800萬噸,可采儲量25萬立方米,地質儲量10億噸。已經開發的有猛礦,位於太白山,礦區面積1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70億噸,可采量50億噸,年產量100萬噸。耕地面積8.75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4萬畝。
2011年,武靈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143元。
2018年,武靈鎮有工業企業177個,其中規模以上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7個。
2011年,武靈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4%。
武靈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雜糧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6892噸,人均208.2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150噸,其中菜籽85噸;蔬菜種植面積700畝,產量900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茄子、黃瓜,其中西紅柿35噸,茄子20噸,黃瓜60噸。
武靈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08萬頭,年末存欄10757頭;羊飼養量10691隻;家禽飼養量30萬羽,上市家禽12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800噸,其中豬肉400噸,牛肉200噸,羊肉150噸;禽蛋500噸,鮮奶980噸;畜牧業總產值3671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3.6%。
截至2011年末,武靈鎮森林面積6.7萬畝,其中防護林2.6萬畝,經濟林6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70萬株,林木覆蓋率27%,活立木蓄積量10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900噸。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470台(輛)。
2011年,武靈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9.8億元,比上年增長10%;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6%。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職工0.3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3億元,比上年增長10%。
2011年末,武靈鎮有商業網點200個,職工315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7億元,比上年增長1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5億元,比上年增長7.2%。
靈丘縣武靈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二、三產業,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為全鎮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該鎮黨委、政府結合當地實際,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特色農業,去年全鎮推廣種植萬壽菊3000畝,畝均收入800多元,僅此一項,全鎮增收90多萬元。該鎮還在唐之窪、作興、后三角、下南地、上南地等6個村種植板蘭根、甘草等中藥材。同時,他們還扶持村民大力發展雞、羊、牛、豬等優種畜牧業。目前,全鎮大型養雞場已發展到21家,養雞50000隻;西福田村肉牛育肥達到900頭以上,成為養牛基地;全鎮養豬100頭以上的大戶有23戶,年出欄肉豬3萬多頭。
該鎮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以技能培訓為先導,加強對農民的專業技術培訓,每年向農民推廣馬鈴薯、萬壽菊、中藥材、蔬菜等20多項農牧業實用技術。鎮里還成立了農業產業化技術服務協會,下設養豬、養雞等多個專業技術分會,切實為農民搞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為了穩定增加農民收入,該鎮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擴大勞務輸出。鎮里專門成立了勞務輸出服務站,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信息諮詢、技術培訓、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務。全鎮共有各類二、三產業實體3500多家,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近9000人,佔全鎮勞動力總數的38%。
2011年末,武靈鎮總人口8.1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6萬人,城鎮化率32.8%。另有流動人口2.8萬人。總人口中,男性4.18人,佔51.54%;女性3.93萬人,佔48.4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8.1萬人,佔99.88%;有蒙古、回、滿等7個少數民族,共100人,佔0.12%。2011年,人口出生率8.9‰,人口死亡率3.3‰,人口自然增長率5.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09.31人。
2017年末,武靈鎮常住人口為110511人。
截至2018年末,武靈鎮戶籍人口為92183人。
2021年6月7日,靈丘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武靈鎮常住人口為131431人。
2011年末,武靈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896人,專任教師84人;小學17所,在校生11584人,專任教師54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7所,在校生10014人,專任教師48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6084人,專任教師337人;中等職業院校3所,在校生1097人;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0所。
武靈鎮
2011年末,武靈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63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2人,經營管理人才240人,技能人才401人,農村實用人才962人。
2011年末,武靈鎮有各類文化藝術團體1個,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5個,各類文化專業戶6個,農家書屋44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0人。2011年末,有廣播喇叭0.9萬隻,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中央、省、市、縣等電視台100多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0.3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11年末,體育場地1處。36%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
2011年末,武靈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5個,其中衛生院3所;病床8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1張。專業衛生人員32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9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5萬人次,住院手術490台次,出院病人0.12萬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3.2%,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3.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1%。
武靈鎮
2011年,武靈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42戶,人數6540人,支出1958萬元,比上年增長73.3%,月人均258元,比上年增長37.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613戶,人數4039人,支出556.2萬元,月人均114.8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95人,支出14.1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67人,支出80.1萬元,比上年增長3.7%;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627人次,共支出46.6萬元,比上年增長7.6%。
2011年末,武靈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00千米,投遞點120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0.9萬份、期刊0.7萬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8個,固定電話用戶1.8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20%;行動電話用戶6.4萬戶。